现阶段新型农村建设的路径探索

2018-01-09 02:01马皓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城中村

马皓莹

摘 要 我国城郊农村由于其不同于传统农村的特点,决定了在城郊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时候,需要遵循不同的建设原则。本文试图从城郊农村的概念和特征入手,以城郊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四个理论为理论依据,指出城郊农村城市化是城郊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结合以往城郊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弊端,探索了城郊农村城市化的新路径。

关键词 城郊农村 新农村建设 “城中村”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1城郊农村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

1.1城郊农村的概念

城郊农村指的是处于城市和乡村结合部或者是在城市的近郊的农村区域。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过程中,有的农村区域在城市的扩张过程中尚未被完全并入城市,它们的社区管理体制和人员管理办法尚未完全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形成的一种非城非乡的过渡型社会区域。

1.2城郊农村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农村,城郊农村在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方面有很大不同。首先,城郊农村的经济结构更加多样化,与传统农村以第一产业为主不同,城郊农村主要以为城市建设提供用地和发展城市新兴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地位较为重要;再者,在城郊农村区域,由于其接近城市,因而享有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便利条件,在道路、供水供暖和绿化建设等方面远优于传统农村区域,房产投资商受利益驱动进行房产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农民的生产方式不局限于第一产业,而是快速向租赁经济和服务经济等方向发展,生产以外的时间的富裕,加上受城市市民影响比较深,城郊农村地区的农民生活上也倾向于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崇尚休闲娱乐和现代化的消费形式。

另外,从性质上讲,城郊农村作为传统农村城市化的一个过渡阶段和演进环节,处在地理外置和特征形态上最接近城市的地位上,它是农村城市化的最前沿地带。但是,我国现在依然沿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模式又注定了城郊农村虽然在产业结构、基础建设和人员生产生活方式等非常接近城市,达到了非农化,但是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依然属于农村区域。在社区管理中,受城市管理体制的管理,而在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等方面必须执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这就造成了城郊农村具有城市与农村两种形态的现象,在城郊农村建设的城市化特征愈加明显的大趋势下,两种特征的此消彼长呈现出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动态过程。

1.3城郊农村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城郊农村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四个理论:城乡互动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统筹城乡发展理论和农村城市化理论。简而言之,城乡互动理论重在强调城乡之间在经济、资源、生态和空间上具有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作用;城乡一体化理论强调城乡之间打破界限,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融合;统筹城乡发展理论则侧重改变以往对农村发展不够重视的局面,将城乡发展统一规划、综合考虑;而最后的一个理论:农村城市化理论则可以看做是前面三个理论的指向目标和实际落脚点,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结构、社會管理、人员构成等方面逐渐缩小差别,最后达到没有差别,达到农村的城市化。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城郊农村遵循城市化的原则进行开发和建设,走城市化的建设道路,是城郊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之一,这也是针对我国城郊农村发展和解决城郊农村“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

2以往城郊农村城市化建设中产生的问题与弊端

由于我国一直实施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行政管理体制,城郊农村进行建设和城市向郊区与农村的扩张往往走的是一条渐进式“蚕食”状态的发展路径,诸多城市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犬牙交错的格局,在城郊农村建设和城市扩张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 所谓“城中村”,概括起来是指:在居住形态上,由于城市急剧扩张,在城市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原农村居住区域和人员就地保留下来;在社会形态上,此区域的人员在原有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投资制度和教育体制的管理下,仍然以土地和土地附着物为主要生活来源所形成的社会区域。

结合这些年来我国城市改造”城中村”的经验和形成的模式来看,走的基本上都是软件和硬件改造相结合的改造道路。从硬件改造上看,在预留村集体产业用地之外,对村民原有用房统一拆除,统一还建;从软件改造上看,改变原有的农村管理机制,改变原有的农村村民的身份为城市居民,将以往的农村集体经济改造成股份制公司。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还是主要来源于农村土地改变性质后的增加价值。一般来说,需要改造的”城中村”的所在村,按照规划,将部分的土地资源的优先使用权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给一个或者几个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依照合同参与”城中村”改造中的资金运作。

“城中村”的问题貌似是必然出现的问题,而在以往的”城中村”改造中,我国各个城市也摸索出了各自有特色的”城中村”的改造方式。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在依托土地开发,政府与市场合作筹集开发资金的思路的启发下,将城郊农村进行整体化统一开发,是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减少重复和非增值的劳动,把被动的“城中村”改造变为主动的从源头上阻止”城中村”的产生。

3我国城郊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路径尝试

在统一开发的原则的指导下,城郊农村城市化建设最早和最普遍的尝试就是设立开发区。这些开发区的设立,由于在设立之初就明确了建设目的,在建设过程中按照规划统一、有序地进行开发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的城郊农村城市化建设出现的种种问题。但是同时,这些开发区在设立和建设的时候,往往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开发建设和政策制定方面也都侧重于对发展经济的扶持,忽略了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视。尤其是对实行区域托管的开发区这些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开发区的管理职能机构一般都是临时组建和形成的,对于占地上的城郊农村的各种各类问题还缺乏深入了解,而且行政管理的目标性过强,容易造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缺位。endprint

建设开发区虽然不失为城郊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一条可选择性的路径,但其存在的先天问题也提醒我们寻找一条更适合城郊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新城建设模式开始慢慢出现。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依托城市出现的区域性新城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类:内城改造和用地功能置换所联动所形成的新城、城市结构改变生成的组团级新城、城市郊区化蔓延形成的郊区新城、以一大型项目为中心的特定新城以及以传统小乡城镇为基础发展成的新城。在这中间,最后一类:以传统小乡镇发展成的新城,因其具有独立完整的政府机构和政权组织,在进行拆迁和还建的过程中便于管理,便于预先合理化建设规划,进行统一产业布局和村民改造,可以最大程度上从根源上解决“城中村”所产生的问题,所以,这种在传统小乡镇的基础上建立的区域性新城建设相对于开发区建设来说具有先天上的优越性,可以避免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滞后与缺失。另外,在地理位置和互动关系中,这一类的小乡镇处于与城市毗邻却又不紧挨的位置和层面,自然环境较好,既可以依托城市进行发展,吸纳城市人口在其新兴产业中就业,又可以吸引外来投资,消化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农村人口就业。

4武汉市城郊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作为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投融资平台的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联发投)于2008年成立后,首个确定的“两型社会”建设示范项目即为武汉花山生态新城。花山镇作为一个传统小乡镇,原为武汉市洪山区(现托管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一个镇(现改为街道),境内自然环境优良。在花山生态新城66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里,包含了原来整个的花山镇。通过三年多的发展,现在的花山生态新城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了,总结其建设经验为:

(1)由唯一一个开发主体负责规划。省联发投先与洪山区(花山托管后改为东湖开发区)共同出资在2009年成立了花山生态新城投资公司,作为唯一的投资主体负责新城的规划与建设。花山新城投资公司作为投融资、规划建设的唯一主体,负责开发与建设的所有事务。这就可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先确定总体规划,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对政府和民众负责。

(2)分阶段分梯度实施建设规划。花山生态新城的规划在世界范围内招标,并通过专家团评估,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先进性。在基础设施如道路建设上,采取了一次性规划分批实施的做法。现在已经从南至北和从东至西建设了花山大道和花城大道纵贯横穿整个花山新城,并在规划中分期分批建设支路配合,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以往的“断头路”和重复修建道路的资源浪费问题。在商业性开发建设上,注重商业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和配合,避免了无序和盲目。

(3)统一拆迁,统一安置农民。花山新城建设采取全版图一次性征地的模式,以村为单位签订征地协议,保证了区域的平衡,有利于征地工作的推进。与此同时,先行开工还建房建设,做到了先还建再拆迁,一方面减少了被拆迁群众在外过渡的时间,同时大量节省了过渡费。这种先盖还建房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以前拆迁难的问题。

(4)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在新城建设之初,政府就在建设规划中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建设宗旨,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调配了专业人员,吸取国内和国外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对新城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严格设定和控制,将新城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生态新城。例如污水处理和电能转换方面,都分别采用了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技术。

5结语

城郊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具有与传统农村新农村建设的不同的特点。依托城市,走城市化的建设道路,可以被视作城郊农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建设方向,也在理论层面上联系和打通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的内涵。结合以往的城郊农村城市化建设产生的”城中村”问题和开发区建设问题,区域性新城建设是城郊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这项尝试也会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在理论和操作层面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欣.”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01).

[2] 魏娟,閻魏.城郊型农村新农村建设探讨[J].科技信息,2008(25).

[3] 王艳艳.城乡互动作用下发达地区城郊农村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发展[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 田伟.大城市城郊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几点问题思考[J].乡镇经济,2004(06).

[5] 阮青.探索城郊农村现代化的新思路[J].理论学习与研究,2004(02).

[6] 张越.新城的类型研究[J].科技信息,2008(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城中村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学校联盟:城中村学校提质新路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