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业 丹青抒性灵 文墨促传承

2018-01-10 07:51兰军浩博
今日华人 2018年1期
关键词:澳门美术艺术

兰军+浩博

他“一心二用”,祈望一世人做两世的事

他是企业家,也是艺术家,商艺双栖,商艺双丰

陈永锵先生曾为他题联云:富不离智,业精於勤

他就是澳门傑出艺术家——刘富业先生

经商,於他是生存和对家庭的责任

艺术,则是精神追求,心连天地

採自然韻味,纵横艺术世界

养生怡情,赏艺术芬芳,打造文化名片

“一堂”“二书”,是他对艺术的执著奉献

推动澳门文化艺术发展,则是他最大的心愿

师从名家,探索艺术殿堂

刘富业先生,1956年出生於广东南海西樵山下。因当时家庭贫困,父亲遂为其取名“富业”,对其未来寄予美好期望。

“我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刘富业先生走上艺术道路离不开父母的启蒙。他的父母均为老师,父亲曾任美术老师,蜡笔画画得很好,而且古诗词、文言文造诣极高。他自小随父母在校园生活,饱受文化艺术的熏陶。

真正让他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的,是在小学二年级。那时他自创了一幅题为《世界儿童大团结万岁》的儿童画,画的是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儿童手牵着手奔跑在地平线上,被选展於校园橱窗。“第一次在全校贴堂得奖,倍觉荣幸,也很有成就感。”时至今日,他仍记忆犹新。此後,他的作品陆续被学校表扬,而其对绘画的兴趣亦日渐深厚。

文革时期,刘富业先生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著名花鸟画家陈永锵先生,正式将他带入艺术的殿堂,使艺术之光照亮了他灰暗的少年时代。陈永锵先生同为南海西樵人,当时“上山下乡”回到西樵,得六姐挈领,刘富业先生慕名拜师学画,开始了他们长达几十年亦师亦友的情谊。拜师时,陈老师在煤油灯下为其师范作画写字,向他讲解笔墨之理,以及用墨之技巧,並一口气画了八幅画让他拿去临摹。刘富业先生一直视为珍宝珍藏至今。

高中毕业後,刘富业先生进入南海西樵文化站工作,“南粤名山数西樵”,因依傍名山之便,他缘结了众多文人墨客,其中不乏有大画家、书法家和诗人等,如黎雄才、陈金章、商承祚、麦华三、娄师白、吳冠中等。其艺术创作有幸得到了诸多名家的指点和教诲,奠定下坚实的创作基础。

此外,刘富业先生亦师从黎雄才、关山月学画,受益匪浅,情谊深厚。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与黎雄才老师冒细雨在西樵白云洞写生,此後常到广州老师住所的“福星居”求教,老师出版的山、石、树谱教科书及画集都会题上“富业学弟惠存”赠与之,同时亦为其画集、画展题字,並曾赠送三张作品。而关山月老师,曾为他的画室题“採然轩”之匾,为其画集题字,还有题字“春到澳门——刘富业花鸟画展”。师徒之情,好比父子。

2002年,刘富业先生以46岁的“高龄”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从学於方楚雄导师,终於圆了自己系统学习笔墨丹青的梦想。2005年毕业並获文学学士学位。

学无止境,天道酬勤,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刘富业先生无疑是幸运的,有幸得名师指点,博採众长,探索在艺术殿堂里,踏出了属於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

中西结合,师法自然,画由心生

“富业先生的新派国画作品,丰富微妙,构图奇特,立意超凡,用色丰富,把中国的水墨颜色,西洋的水粉、水彩混为一体,使画面热闹喧腾,动人心弦。富业先生作品意境都是欣喜、积极、上进、乐观的。”——韩锦光先生曾在《别开蹊径,勇於创新》一文中说道。

中西结合的画法,师法自然的取材,画由心生的态度,或许正是刘富业先生画作魅力之所在。他善於捕捉事物美丽动人的一面,乐观豁达地表达生活和情感。

正因为刘富业先生师从了关山月、黎雄才、陈永锵、方楚雄等大家,师承岭南画派精髓;又曾於澳大利亚遊学,吸取了西方艺术营养。故他可以做到“师古”而不拘泥於古,引入西方绘画之环境烘託之法,又可讲究中国画中的用笔、节奏和韻律感,将东西方的审美元素融合到自己画作中。如《夏日莲塘》《莲城鹭欢》等作品,构图丰满,画面协调,生机盎然。

传统中国画讲究佈局疏密聚散,飞白涂染,水墨交融等技法,而纵观刘富业先生之画作,“满幅斑斓,霸气十足,以色代墨,构图饱满”,传承中又不受束缚。无论是那荷,还是那梅、那红棉、那牡丹,有见於作品《莲盛有餘》《暗香浮动》《春闹岭南》《富贵长寿》等中,皆非一枝一叶,而是一群群,一团团,一簇簇的,挺拔饱满,佔据整个画面,歌颂如火的热情。陈永锵先生评其画作为“兼工带写,注重形神兼备,构图绵密饱满,散发着南方的朝气”。

刘富业先生的画室为“採然轩”,乃关山月恩师鼓励他师法自然而题。其实,一直以来他喜画自然,也擅画自然。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是他作品取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树、牵牛花、小鸟、游鱼、野鸭……都是他喜欢描画的对象。恬淡悠閒的意境,何尝不是在表达他内心的向往。刘富业先生喜欢写生,採自然之芬芳,感受万物之美,画笔下洋溢出的则是生命的力量。

画为心声,这是刘富业先生希望表现的,画作取材於生活,同时也表现着他的生活感悟。自强不息,其脚步则不止。endprint

商艺双栖商艺双丰

探索於艺术世界的半个多世纪间,刘富业先生身怀天赋,勤勉耕耘,对艺术孜孜不倦、执著追求,交出了一张精彩的成绩单:

他在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和国外举办个展20餘次。1983年3月18日,27岁的刘富业先生在澳门市政厅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画展;1997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个展,同年在香港中银大厦主办“香港之春——刘富业画展”;2000年在澳门举办“春到澳门——刘富业画展”;2009年10月在澳门综艺馆举办《莲城新韻——刘富业莲花抒怀》画展;2013年主办“澳门国际荷花双年展”,现为澳门文化品牌;2014年主办“名家画澳门”活动;2015年举办“採然心韻——刘富业花甲中国画展”……

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展,並被中国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收藏,其中国画《松花》获“第十三届当代中国画花鸟画邀请展”铜奖,国画《重生》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国画《碧血黄花》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国画《秋日荷塘》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等。

他出版个人画集及书籍十餘本,其中《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心连天地——刘富业文集画选》(大红袍)在全国发行,“大红袍”系列画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享誉海外,素以选题严格著称,入选者均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他是澳门地区入选画家之一。

刘富业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港澳台美协副主席(澳门区主席)、赏心堂书画会会长……一项项职务,亦是实力的累积和体现。

刘富业先生在画坛硕果累累,其实他亦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不忘艺术的使命,亦肩负着家庭和事業的重任。

1981年,刘富业先生移居到澳门,初来乍到,卻一时找不到理想工作。後因其绘画天赋,供职於澳门上海工艺厂,绘製出口丝绢画。虽然工资微薄,但幸好与兴趣相投,並深得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先生赏识。之後,他成立了其在澳门首家企业——“步云轩”工艺品公司。随着业务蒸蒸日上,他又成立了富都设计装修工程公司,澳门及内地的酒店装修业务均有承接。驰骋商海,他坚持以诚为本,为人厚道,最终成为今天大富都集团董事长。刘富业先生亦参与了诸多慈善公益活动,捐钱或出力,积极奉献爱心。

陈永锵先生曾为他题联云,“富不离智,业精於勤”,导师的对联高度概括了刘富业先生亦商亦艺的人生历程。他自己也常常说:“我‘一心二用,祈望一世人做两世的事。”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而且都做得很优秀,令人钦佩。

“一堂二书”,打造澳门文化名片

《论语·为政》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当年近五十,刘富业先生展开了对人生的思索,“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也要做点事情,回馈社会”,“一堂二书”,即赏心堂书画会、《赏心》《美术纵横》两本杂誌,是他为澳门文化艺术领域贡献的宝贵礼物。

2009年10月,在澳门回归十周年之际,在举国共贺祖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日子,一家大型公益性专业美术机构——赏心堂(澳门)书画会就此诞生,並在澳门及内地设有文化传播机构,包括赏心堂(澳门)书画会、《美术纵横》《赏心》杂誌社、赏心堂美术馆及艺术酒店等。

赏心堂自成立以来,通过杂誌、官网、展览等平台凝聚了大批艺术家,同时也广泛联繫中国各地收藏家、鉴赏家、评论家、新闻媒体及众多企业家,成为推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及市场推广的前沿阵地。

据统计,自赏心堂成立以来,先後举办50多个大型策划活动,其中包括“海峡两岸暨澳门书画展”“海峡两岸暨港澳书画家作品展”“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书画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並为陈金章、陈永锵、方楚雄、方向、方楚乔、宋礼初等50多个知名画家举办个人画展。这对推动海峡两岸暨港澳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以及促进祖国尽快实现统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术纵横》杂誌创刊於2010年,凝聚了刘富业先生打造一本全方位、含金量高的艺术类杂誌的心愿。该刊旨在推出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评论、中青年画家推荐、艺馆美院展事等,涵盖全球华人区域,对接全球各美术流派,创造大中华美术与全球美术研究、探讨及交流的大平台。这对提高澳门艺术家的视野,影响深远。

而《赏心》杂誌则是澳门高端专业画册型美术杂誌,以个人专辑形式推介历代、现当代书画大家艺术成就,集鉴赏性、观赏性和学术性於一体,既是学者、鉴赏家和收藏家必读文献,也是有涉足艺术品收藏的企业家、书画爱好者值得品读的专业美术杂誌。

一个人负责两本杂誌,而且两本杂誌都已成为中国海外最具影响力的美术杂誌之一,均已不间断出版40餘期,实属不易。刘富业先生将其十几年来所写20万字的评论等文章,集结出版了《心连天地——刘富业文集画选》。谈及坚持的理由,他说,其实很简单——为澳门文化艺术传承和推广出一份力。

紧随潮流,助推文化艺术发展

刘富业先生曾在《画外话》一文中写道:“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於对社会的贡献多大及自己享受了多少。我视画画是人生最高享受……”这是他的人生观和艺术价值观,时至今日,他为澳门文化艺术发展贡献力量的目标,依然不曾偏移。

正如办杂誌一样,刘富业先生希望架起一座内地与澳门文艺交流之桥。特别是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他认为新形势下,澳门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历史上,澳门曾是欧洲宗教、文化、艺术等登陆中国的第一站,西方的绘画艺术如水彩、油画等从澳门引入。当下,澳门亦可充当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桥樑。”刘富业先生认为,澳门可发挥其“葡语”优势,为促进与葡语系国家和地区交流,提供人才和搭建平台。他希望可以通过加强与内地及海外的交流,以文化为桥樑,带动经济交流。而在文化艺术领域,通过举办活动及画展等,在刘富业先生等人的努力下,澳门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多,他希望借此能提升澳门艺术家水平。

半个多世纪行走在艺术的道路上,刘富业先生认为最大的收穫即是当下自己所享受的这种状态——不为名利,而是遵从艺术之心的指引,快乐而自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相信这必定是经过艺术洗礼後的豁达与澹泊,最关键的是,刘富业先生心如明镜。正如,岑文涛先生评其作品後作的一首小诗:

路是泥泞心气平,

攀山涉水袖风生。

长歌放墨纵横舞,

一点一滴总有声。endprint

猜你喜欢
澳门美术艺术
美术篇
纸的艺术
澳门回归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