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贫困消除

2018-01-10 00:26何婧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西部可持续发展

何婧

【摘要】:旅游业相比其他产业在消除贫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西部在生态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来消除贫困是切实可行的。在旅游扶贫实践中,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扶贫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的作用,应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部;生态旅游开发;贫困消除;可持续发展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大幅减少,但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很多,而且大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边远地区。

1、西部地区贫困现状

1978年以前,我国2.5亿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地区差异不是很明显,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困人口的减少,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逐步向西部边远地区集中,按照我国的贫困标准,在国家592个国定贫困县中,西部12省区总共有375个,占全国的63.3%。2016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中,东部地区占14%,中部地区占36%,西部地区占50%,西部地区占比例最高(如图1所示)。扶贫的重点应该是西部地区。

2、旅游业的扶贫优势

旅游业在消除贫困方面有着其它行业所不具有的优势。旅游业成为世界上经济落后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全世界8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12个贫穷国家中,其中旅游业在11个国家的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并且处于迅速增长状态。对于西部偏远贫困地区来说,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来扶贫是否可行,生态旅游扶贫的作用有多大?我们需要首先看生态旅游业扶贫的优势。生态旅游业的扶贫优势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2.1生态旅游业在就业方面的优势

在西部这样一个具有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生态景观资源丰富的地区,生态旅游从而通过在吸纳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就业来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世界旅游理事会提出:“全世界范圍内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雇佣了世界从业人员的十分之一,成为世界上创造新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接待国,旅游业能够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2.2生态旅游业在创收方面的优势

生态旅游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使从事旅游业的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的创收作用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而在于其具有很强关联带动作用,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增加整个国民收入。

生态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是一种整体消费的转移,因此旅游者的到来可以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起到一个增长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国在1998年就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西部在发展生态旅游业对于有条件的贫困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突破口。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进而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

2.3改善贫困人口的社会心理状态

我国贫困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的知识贫乏,技能差,活动能力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贫困者一般缺乏自信心和自强心,而且很容易因为长期贫穷而失去自尊心。大多贫困人口都有脆弱感,恐惧感,没有志气,甚至没有志愿,形成所谓的“贫困文化”。要改变这种贫困文化,主要是改变贫困环境。贫困地区如果发展了生态旅游业,随着旅游者的到来,贫困人口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增加了,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也增加了,很多贫困人口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从事生态旅游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再加上收入的增加,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贫困文化必然能够改变。

3、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来消除贫困是可行的,而我国西部贫困地区是否具有生态旅游扶贫的条件,我们要从资源、市场及政策三方面来看。

3.1资源方面

在我国扶贫的初期,大多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但随着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并且越来越向西部边远山区集中,而在这些地区恰恰是传统产业资源极为匮乏的地区,在西部地区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进行扶贫的作用将极为有限。选择一个符合本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来发展才能使扶贫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西部,无论是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还是相对于本地区其他产业资源来讲,西部旅游资源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尤其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其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品味更高。这些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加上众多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古国文明轨迹,组成了西部旅游资源丰富无比的总体优势。并且由于其社会经济发育程度较低,自然景观与人文习俗受人类经济活动与外来文化干扰小,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浓郁,旅游价值很大。

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纵跨多个纬度带,各类地形兼备,江河湖泊众多,气候环境多样,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据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显示,目前西部地区共有世界文化遗产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4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个,国家森林公园72个和数百个省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度假区,其中100多种旅游资源属于世界级的垄断旅游资源,堪称“旅游资源宝库”,目前已开发的只占1/7,开发潜力巨大。并且,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和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尤其是那些区位偏远以及交通不便的地区。

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及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西部的宗教胜地、神秘文化、雕绘艺术和传统工艺,展现了东方古国的文明风采,它们都具有古老、珍稀的特点和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人类文明的无价之宝。中国旅游资源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45个少数民族的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地都在西部地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也都在西部,而且,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大都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形成西部贫困地区的文化优势及持久的吸引力。endprint

3.2市场方面

入境市场方面,目前西部入境旅游市场已经有一定发展,西部各省区的入境旅游增长速度很快,但规模还很小。在增长速度上,20016年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3.82%,旅游接待人天数同比增长21.17%,而西部12省区在旅游外汇收入上,除了四川和新疆增长速度较慢,其余省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旅游接待人数上,除了四川、陕西、青海、新疆增长速度较慢,其余省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规模上,西部旅游外汇收入仅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8.82%。西部12省区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仅占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数的10.9%。这与西部旅游资源的拥有量极不相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西部魅力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不断提升,今后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空间会迅速扩大。

国内市场方面,随着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农村旅游市场的启动,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2016年,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6%,国内旅游方面,国内旅游人数 44.4 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11.0%。随着国内旅游者人数的增加,国内旅游市场呈现新的特点:一方面,探新求异成为一个主导趋势,旅游者逐渐成熟,厌倦了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喜欢去新的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名山大川人满为患,旅游质量逐渐下降。于是一些旅游者开始逐步分流,西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价值高,开发晚,受人类干扰少,正好迎合了国内旅游者的需求。

3.3政策方面

1999年7月,国家旅游局组织西部旅游考察研究,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优先在西部地区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在国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投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旅游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开发西部旅游;加强对西部旅游的宣传推介,支持帮助西部地区开发客源市场;加大对西部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旅游教育培训、旅游规划、行业规范的指导、支持力度等。有利的政策成为西部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生态旅游业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优势,从西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来看,西部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来消除贫困是完全可行的,并且许多地方正在走生态旅游扶贫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很多贫困人口从旅游发展中实现脱贫甚至致富。

4、西部旅游扶贫应注意的问题

西部地区虽然在生态旅游扶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仍然要看到问题的存在,否则会使生态旅游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起反作用。今后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旅游扶贫的作用,需要注意:

第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任何一种扶贫方式,都是有局限性、适应性的。旅游只是全国扶贫总盘子里的一个重要渠道,不能任意的夸大旅游扶贫的作用。生态旅游扶贫是有条件的,并且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在做出生态旅游扶贫决策之前,应该首先评价贫困地区是否具备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景观资源是否具备开发价值,是否具备开发条件,能吸引多少游客,在旅游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

第二,政府主导。生态旅游扶贫需要政府扶持。首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缺少生态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上层设施,政府就需要介入,进行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期的建设。其次,尽管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贫困地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成物价上涨,使当地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旅游者的不良的“示范效应”,旅游者过多会干扰当地居民生活、破坏生态环境等等,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强化生态旅游业的积极效应,消除生态旅游业的消极效应,从而保证生态旅游扶贫的效果。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也将其确定为基本国策。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实纳入生态旅游扶贫战略中是生态旅游扶贫可持续性的要求。由于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尽管生态旅游开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但生态旅游业的不适当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壞,而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地的吸引力会逐渐减少,旅游业也将会逐渐衰落,靠生态旅游开发脱贫致富的人又会重新回到贫困的状态。所以在生态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应该强调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使生态旅游扶贫具有可持续性,避免贫困人口脱贫后又返贫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际旅游局课题组,中国旅游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M]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

[2] Khan, A. R. (2014), “The Impact of Recent Macroeconomic and Sectoral Changes on the poor and Wome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South Asia Multidisciplinary Advisory Team (ILO/SAAT), New Delhi.

[3] 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4] 林毅夫,消除贫困也要发挥比较优势,瞭望新闻周刊[J],2012

[5] Gardiner R,Dodds F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Poverty elimination [ R]UNEOUK report for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for sustainable Dvelopment7Lh session,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部可持续发展
西部市级公共图书馆“两标准一规范”应用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模型的西部国际型物流枢纽城市选择问题研究
基于转型时期的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