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精神视野下的校园新闻可读性研究

2018-01-10 17:13刘娟黄文革
新闻爱好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以人为本

刘娟+黄文革

【摘要】校园新闻可读性不强表现在报道主体、报道内容、报道品格等方面,削弱了校园新闻的传播性,降低了校园新闻的信息量。校园新闻要担负起反映校园真实生活、传达师生真实心声、引导师生正确舆论的责任,摒弃官本位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意识,让校园新闻真正符合新闻规律,贴近师生。

【关键词】大学文化;校园新闻;新闻规律;以人为本

校园新闻是普遍存在于各大学的一种特殊的新闻,是对学校里发生的新闻的报道,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舆论引导、校园文化塑造、办学理念宣传、师生关系协调等功能。校园新闻不同于社会官方新闻,它是大学文化精神的体现,与大学文化精神相一致,并成为展示大学文化精神的窗口。大学文化精神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最主要的则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意义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的许多校园新闻不仅存在可读性不强的问题,而且,与我们应该提倡的大学文化精神并不相符。

一、当前校园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许多校园新闻的报道主体充斥着官方气

息。浏览一下大学的官方网站,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校园新闻的内容大多是学校各级各类领导出席会议、参加典礼、接待来访客人、看望老教授等,新闻的主体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参与这些事件的领导,基本上都是上级领导到校视察,相关行业知名人士到校访问,学校领导在校内调研,学校举行各类会议、庆典等。大学各级各类领导的活动虽然具有新闻性,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大学里不只有各级各类学校领导,更有数以千计、万计的教职员工和大学生,他们作为学校的一分子,理应在校园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成为校园新闻的主角。目前,这种校园新闻一味围着领导转的状况不禁让人担忧:许多校园新闻报道主体的新闻价值取向出了问题,没有体现真正的新闻精神,而是成了传达学校领导指示精神的传话筒、详细记录学校领导日常工作的日记本、机械记录学校发展历程的记事簿,忽略了大学里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师生,使得师生对周围事物意见的表达渠道越发狭窄,久而久之,他们参与学校事务的意识也逐渐淡漠了。

其次,校园新闻的报道内容弥散着官方气息。

许多校园新闻报道中多为官员的活动,却少有师生的教学与活动,这已是当下校园新闻比较突出、具有共性的问题了。校园新闻最初的定位是学校联系教职员工的桥梁和纽带,而实际上却成了大学传播决策层意图、传达领导层精神、传递管理层指示的工具,少有教职员工的意见表达、教学反映、生活展示的声音。实际上,大学里很多会议、典礼、讲座,都跟教学、科研或教职员工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多数校园新闻却基本上都是会议、典礼、讲座的实录,既不介绍学校教学科研的背景和已经取得的成绩,也不涉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困难和眼下存在的问题,更不关注学校关于科技改变世界、人类未来发展、精神独立性坚守等的大学理念,整个报道官腔化书面语盛行,忽略了读者随意性较大、个性化突出的阅读方式。

再次,校园新闻的报道品格笼罩着官方气息。我国著名教育家、在北京大学开设中国高校第一门新闻学课程的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说:“新闻自有品格。”校园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必然也应有品格,这种品格就是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不做金钱和权力的奴隶,不为权贵唱赞歌,要为大众鼓与呼,用“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当下的校园新闻,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不敢触及矛盾,对一些敏感问题和师生普遍关注的负面问题采取视而不见、避而不谈的态度,甚至漠视师生的感受,极力维护学校的面子,掩盖学校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降低了校园新闻的可信度,使得校园新闻浏览量很低;另一方面也伤害了师生对学校的感情,使得师生缺少了归属感,失去了凝聚力。反观日本京都大学的有关校园信息,一半以上都是批判性、反省性的。因为,日本京都大学鼓励学生用批判学校、批判校史的方式来表达对学校的骄傲与敬意。反思过往,才能砥砺前进。

二、校园新闻可读性不强的原因及危害

校园新闻可读性不强的原因表现在:(1)官本位思想作祟。官本位思想目前在我国有蔓延滋长之势,大学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不断受到外部思想意识的影响,官本位思想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大学。表现在校园新闻报道上就是,注重主观愿望和情感意志,唯行政命令是从,唯长官意志是从,只认等级权力,不认新闻规律。(2)大学行政化使然。大学行政化问题由来已久,其实质是把大学当作一级行政机构,采取行政组织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削弱或者否定大学的学术性和人文性,把学术、行政混为一谈。在行政化的大学里,学术活动不是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或教授主导的,而是受制于行政管理部门,这必然导致大学师生核心价值转移、权力错位,导致大学师生去迎合功利。这种迎合表现在方方面面,校园新闻报道自然难以幸免,从最初的不得不带着官方气息到如今的一定会带着官方气息。

校园新闻报道主体充斥着官方气息,忽略了受众群体的阅读体验,既不利于大学精神的培育,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更不利于师生思想的成长。因此,校园新闻报道主體要进行角色换位,重视教职员工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寻找、挖掘他们的关注点、兴奋点,做出他们真正喜闻乐见的新闻。

校园新闻报道内容弥散着官方气息,既不利于信息的传播、流动,也限制了校园新闻的质量、创新。校园新闻报道内容应当不断丰富,校园新闻网除了发布校园新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给予教职员工充分的人文关怀,更要体现大学的社会责任感、独立精神和对价值观的坚守,表达学校对学术、对真理的追求,培养教职员工尤其是大学生的批判性思考。

校园新闻报道品格笼罩着官方气息,就使校园新闻失去了客观性、公正性,失去了生命力,学校官网沦为逢迎之地。因此,校园新闻要坚守新闻品格,用人文精神去引导教职员工理性认知我们身处的世界。

三、增强校园新闻可读性的策略与方法endprint

校园新闻传播校园文化、显现校园文化、推动校园文化,进而反映大学文化精神。反过来,大学文化精神也影响着校园新闻的风格、方式和内容。大学文化精神是一所大学的命脉,指引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大学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透过校园新闻,外界可以感受到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因此,校园新闻要强化大学文化精神意识,并从大学文化精神的高度观照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拓宽报道的思路,挖掘报道的深度,强化报道的广度,使校园新闻成为有文化的新闻,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校园新闻要尊重基本新闻规律。校园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必然要把握新闻规律,尊重新闻规律,否则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首先,新闻要真实、迅速。真实、迅速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在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塑造了新聞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还决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其次,新闻要有新闻价值。可以说,新闻价值决定着新闻报道能否引起一定数量受众的兴趣。再次,新闻要客观。客观性的要点是要求记者以不偏不倚的态度选择材料;把记者、编辑的观点、意见与事实分开;新闻只报道事实,不发表意见。客观性是新闻工作不能违背的一条规律,是采写新闻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是校园新闻要反映大学文化精神。校园新闻是传播并反映大学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服务于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是助推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反映大学文化内涵、树立学校良好形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增强师生凝聚力、提升师生归属感的重要渠道。校园新闻促进了大学文化精神的发展,大学文化精神的发展又为校园新闻提供了丰富的线索。校园新闻在传播实践中要注重承载并反映大学文化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对师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塑造,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校园新闻反映大学文化精神,还表现在要积极对外传播事关学校形象的信息,比如教学科研成果、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典型人物等,做好危机公关,维护、修复学校形象,借此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而传播、反映大学文化精神。

三是校园新闻要贴近教职员工的生活。校园新闻要想被师生关注,就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满足他们的需求和预期。总体来说,大部分师生关注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渴望从校园新闻上获知相关信息;崇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阅读校园新闻时也希望能从最少的文字中得到最大的信息量;希望校园新闻能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自己的心声能通过校园新闻反映出来,学校的决策也能通过校园新闻传达出来;坚决抵制虚假新闻,希望校园新闻能真实反映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师生的学习生活。

四是要提升校园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人文意识。首先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新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而校园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理应把真实放在第一位。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复杂挑战,校园新闻记者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样才能采写出真实的新闻,才能符合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要求。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才能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客观公正地表达社会的需求和新闻事件的价值,反映公众的情感。校园新闻报道的内容对学校师生有着舆论引导的作用,支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甚至影响着学校的决策,因此,校园新闻记者要当好代言人,贴近师生,直面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反映师生心声。对于学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敢于揭露、敢于反映,坚持真理,杜绝假话、空话、套话,不夸大事实,不粉饰太平,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取信于师生的报道。其次要提高人文意识。校园新闻产生于大学校园,发展于大学校园,而大学又崇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校园新闻必须具有人文精神才能真实地反映校园里的教学、科研、文化、环境和管理。校园新闻要以弘扬人文精神为己任,从新闻素材选择、采访方式运用和新闻写作形式上体现人文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教职员工传播社会良知,引导教职员工正确抒发公众情感,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单位:厦门南洋学院)

编校:董方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以人为本
践行追求成功的大学精神,弘扬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
新时期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的探讨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文化战略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