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

2018-01-10 11:56毕磊杨芳硕
祖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党建

毕磊 杨芳硕

摘要:“新常态”最早出现在政治经济领域,随着向其他行业及领域的延伸,教育行业也呈现出一片“新常态”,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在现今的教育环境和模式下,二者在新常态下的表现成效并不明显,甚至还呈现出了不少的问题。下文在分析高等院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出让二者协同创新发挥更大效果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常态 党建 大学生思政教育 协同创新 路径

在第40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来自美国的埃里安,以基金公司总裁的身份对2008-2009年经济大衰退进行了描述和预测,并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党建工作面临“新常态”下的各种考验,老套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了“协同创新”的理念,而如今“协同创新”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模式,同时也为高校党建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一、现状分析

(一)院校重视不够

2016年,某自治区教育厅对辖下管理的40多所高校进行了巡视,并就大部分院校呈现出的“教学重于党建”的现象,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整改意见。其中,有部分院校甚至存在行政会议和党建会议一起开,或者以行政会议代替党建会议的现象.另外还有些院校长期没有召开党支部会议,没有任何党建材料,党员管理制度亦不规范。此外,即便有些院校按时开展党建工作会议,大多也是形式上的,或是应对上级领导的检查,这些改变了性质改变了初衷的党建工作显得有些鸡肋。

(二)党政之间不协调

目前高校内的党建工作大多是由学院党委、院系基层党组织的形式和模式展开和管理的。而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权利、财力均有限,这也是造成党政不协调的重要原因,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工作职责不清晰、工作目标不明确、分工无条理以及责任推诿等现象。此外,部分院校还将党建工作独立于教学和学生管理之外,极度缺乏与大学生的思政品德教育联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其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泛,只有各部门协调联动才能取得优秀成果,引导他们完成自我管理,实现以德育人。

(三)形式单一,内容无创新

长久以来,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多是传统的、固定的模式,以应付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为主。“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甚至完全没有结合实际而开展有吸引力,有活力的内容。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听报告、学习文件精神、读报、写作心得等,这些形式老旧、内容单一、与时代脱节的活动,早已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更无法满足在新时代环境下利用新媒体展开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二、必要性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是必然的,不仅仅是由二者的关系决定,更是因为二者面临了共同的挑战,因此需要为适应新的形势作出改变。

(一)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关系

党建作为思政工作的核心,始终为其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而思政工作不仅是党建的思想指导,更是其主要内容和有效路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从相似点上来看,两者均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执行思想,以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的,以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等作为教育方式。

(二)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以及环境的不断变化,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开展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现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素质、道德伦理等观念受到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再加上网络信息化的负面冲击,造成大学生的“三观”出现偏差,做出危害自身、危害周边,甚至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虽然增加了高等院校开展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时代下开展二者工作的必要性。

(三)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形势

面对新的社会形势,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开展也急需作出新的应对和进一步完善,然而在二者的衔接上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观念不强,不重视党建与思政工作结合的重要性,上课的方式传统缺乏新意,上课的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切合,最终造成党建和思政工作与时代脱节。

三、要素分析

通过对高等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目标研究,二者要做好工作团队、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三个方面的协同创新。

(一)工作团队

团队是工作成效的核心因素,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工作团队主要是指从事党建与思政工作有关的所有人员。就目前情况来看,该团队内的沟通少、协作少,进而造成每个人对政策的解读、把握程度不同,引发矛盾。因此做好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就必须要求大家以相同的任务和目标,加强沟通,优化资源,整合力量,行动一致,打造协同创新的团队工作局面。

(二)工作环境

这里的工作环境主要是指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以图书馆、自习室等文化基础设施,活动中心、会议报告厅等教育场所,以及电脑、网络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主。软环境则包括院校党政领导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党建与思政工作制度的规范和经验的积累等。因此做好党建与思政工作环境的协同,就是要围绕其工作任务和目标,整合硬软环境,加强育人质量。

(三)工作内容

依托党建与思政工作目标与任务开展的各种相关的活动是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当下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内容缺少统筹,因此做好二者协同就必须认真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各单位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和讨论,提升活动的新鲜程度,抛弃重复和单一,保证工作实施能够产生实效。

四、新的路径

(一)树立新的理念

根据党中央对高等院校黨建工作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促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践行“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结合时代背景和时代特色,促进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突出校园特色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导向作用。提升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影响力,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二)打造新的平台

保障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创新,就需要搭建和完善两个工作平台,一是协同创新理论平台,二是协同创新实践平台。理论平台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应当设置工作人员专门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理论依据,实践平台则是要求高等院校明确人才的特点,以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实践,促进二者的统一,打造综合性的内容丰富的教育特色。

(三)构建新的团队

当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大多是由专职辅导员在各级党支部领导的组织下展开党建工作,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一同开展思政工作,这就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基础。将大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放在第一位是目前高校必须要实现的工作内容,其次围绕工作目标,建设和整合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新的党建和思政工作教学团队。

(四)开拓新的形式

开拓新的工作形式有利于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首先,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必须建立大党建、大思政、校企联盟的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体系。其次,营造校园特色文化,借势党建工作将校园精神、先进思想根植到师生的日常活动中,加强党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程度。最后是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便捷性,创新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形式,引入趣味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进而宣传国家政策及党的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发挥课堂外活动的真正效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常态”的社会环境下,基层的党支部作为社会基层组织中的中流砥柱,就必须做好基层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成为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進而保证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完美融合,实现党建与思政工作理念、平台、团队和形式的创新,建立强大而完善的工作保障机制,不断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革新,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韦家旭,仇萍.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16):47-48.

[2]齐玉龙.新常态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1):1-6.

[3]蔡国雄,滕国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101-102.

[4]崔剑,赵世民.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探讨[J].时代教育,2008,(10):43-43.

(作者简介:[1]毕磊,硕士研究生,所在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2]杨芳硕,学历:研究生,所在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党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