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琼香:不让须眉的革命女杰

2018-01-11 17:11林卫国
文史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刘少奇马来西亚红军

林卫国

1932年1月,福建省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迎来了一位从马来西亚共产党回来的叫谢琼香的女干部。她先后在福州、厦门中心市委工作。勇敢机智,胆略超凡,每次都能漂漂亮亮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福建的老百姓把活跃在白区和游击区里从事地下活动的共产党员习惯地分为3种:把出身工人、农民的党员称为“土共”;把来自城市及学校的知识分子党员称为“洋共”;把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回国的马来西亚共产党员称为“马共”(其实他们的身份已转为中共)。人们跟谢琼香接触多了,都很喜欢这位从南洋归来的既干练又执着的女干部,说:“这个‘马共不简单!”

从马共中央回国的谢琼香,其实是颇有资历的中共党员。她1913年出生于海南文昌,8岁上小学,1924年考取海南公学, 1926年9月考入海南省立第六师范。受到革命思想熏陶,于1927年2月加入共青团,成为琼崖游击纵队第一批红军女战士。当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谢琼香全家都因参加农会、农军遭到通缉。1928年10月,她转移到香港,在中共广东省委秘密机关担任秘密交通员,从此走上职业革命者的道路。1929年7月,16岁的谢琼香远渡重洋到新加坡,在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工作。

在新加坡城近郊一所草房里,谢琼香与四位同志组成了一个“特殊家庭”。户主叫老邢,谢琼香的公开身份是他的妹妹。她还有一个“表弟”叫阿富,会讲一口流利的马来话,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对外很多事情,都靠“哥哥”和“表弟”出面去应酬。这个“特殊家庭”实际上是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的秘密印刷所。在华侨中影响很大的《南洋工人报》就是在这里印刷的。在这里工作,不仅随时有被捕的危险,而且生活非常艰苦。机关费用依靠党员的党费。每人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每天两顿简单饭菜,见不到一丝半点的肉,更不用说零用钱。有一次,党费一时收不上来,印刷所断绝了生活来源,大家连续几天只喝水,饿得快坚持不住了。到了第4天,阿富到附近一家咖啡馆赊购了一些咖啡和花生米,每人分了一些充饥,才坚持下来。

1930年4月30日,马来西亚共产党宣告成立。胡志明代表共产国际远东局专程到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了马共成立这一重大事件。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在南洋传播马克思主义,协助马来西亚成立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组织——马来西亚共产党,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其成员转入马来西亚共产党工作。谢琼香进入马共中央从事秘书工作。

知道了谢琼香的资历和“底细”,人们不禁对她增添了几分敬意。

谢琼香在福建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于1934年夏天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政治保卫局工作,担任机要秘书。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严重失利,8万多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即二万五千里长征。

30名女红军跟随中央红军将士踏上了长征的艰难历程。她们编入卫生部干部团,从事民运和宣传工作。女红军年龄最大的蔡畅34岁,最小的钟月林19岁,谢琼香21岁,大家亲切叫她“阿香”。

她所在的卫生队还有知识分子和老弱病残者。徐特立、董必武、成仿吾、谢觉哉和贺子珍、邓颖超、邓六金、钟月林等同志都在这个特殊的连队。女战士不仅要照顾伤病员,还要负责找向导、请民夫,还要一路宣传党的政策,提高群众觉悟,虽不直接参加战斗,但同样时刻面临生死考验。

当时,谢琼香的工作是“走前走后”。所谓“走前”,就是前一天晚上了解部队明天的宿营地,早起提前出发,赶到前面的目的地,搞到粮食,请好民夫。有时到达目的地,群众躲进山了,见不到一个人影,找不到一粒粮食。只好丢下背包,空着肚子,翻山越岭去寻觅躲藏的群众。好不容易找到几个老乡,费尽口舌宣传一番,说动他们为红军当民夫,待筋疲力尽领着这几个民夫回到宿营地,大队伍早已开拔了,又得拖着没有得到休息的双腿去追赶队伍,这就是“走后”。此外,还不可避免地要走许多弯路、回头路、冤枉路。这一“走前走后”,每天就要多走一二十里路。所以谢琼香说:“别人的长征是二万五千里,我们的长征超过了二万五千里!”

长征开始一段时间,谢琼香从天亮走到天黑,双脚变得粗硬肿胀,像灌了铅一样举步维艰。她从不泄气,与战友们互相鼓励,咬牙坚持前行。当时她们给自己提出的行军口号是:“不掉队,不带花,不当俘虏,不得八块钱。”(当时对待实在走不动的人的办法,是每人给八块钱,留在老百姓家里。)

爬雪山过草地对所有红军指战员都是严峻的考验,对于女红军更是如此。红军爬的第一座雪山是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禽兽无影。上山前,谢琼香和几个战友到小山村买了些红辣椒、生姜和大蒜。谢琼香将上级发的羊毛和棉花缝在两件单衣中间,自制了一件“羊毛衣”抗寒。她们踩着先头部队的脚印往上爬。随着海拔不断增高,空气更加稀薄,积雪也没过膝盖,上面是陡壁,下面是深渊,一不小心就会踩空。谢琼香背着步枪、米袋艰难地向上攀登。快到山顶时,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雪片和冰雹劈头盖脸打来。大家冻得发抖,谢琼香她们赶紧口含生姜,拼命往上冲,好不容易攀上了山顶。下山时,谢琼香和战友们坐“土飞机”似地向下滑,终于来到夹金山脚。就这樣,谢琼香与战友又陆续翻越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和仓德山等大雪山。不少战士在爬雪山中牺牲,一些牲口也都累死了。

1935年8月21日,红军进入松潘大草地。浓雾迷蒙,一天气候数变,忽而风,忽而雨,忽而冰雹,变幻莫测。谢琼香没有帽子,只能头顶脸盆,在风雨中艰难前行。大家的粮食吃完了,就被迫吃皮鞋、皮带,挖野菜。经过七天七夜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走出了茫茫草地。这段艰难的经历,她终生难忘。

在长征途中,女红军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最低标准。谢琼香和战友阴雨天被淋得像落汤鸡,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地区脸上又常蒙着一层灰尘。恶劣的条件虽然使得她们的性别意识淡化,但生理特点——每月的例假还是使她们倍感头痛。在敌人的追击下部队不停地赶路,尽管腹部绞痛、两腿发抖,但也得捂着肚子一步一步往前挪。住宿时,三五个人挤在一起,还要躺在潮湿的土地上。endprint

在中央红军从安顺场赶往泸定桥的途中,320里的路程上级命令3天赶到,这时,谢琼香正发着高烧,浑身无力,头晕目眩,但她咬着牙,在战友的搀扶下,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向前挪动。董必武看着谢琼香实在走不动,便命令她骑上自己的小白马,说:“阿香,骑上我的马。”谢琼香说:“不行!不行!我能撑得住。”在董老命令下,谢琼香骑了二三里地,又坚持下马自己走。因为她知道董老已年过半百,而自己毕竟是个年轻姑娘。事后谢琼香回忆说:“在最困难之时,骑过董老的马五六次,董老有救命之恩啊!”

好不容易来到了泸定桥头。谢琼香一看,不禁浑身发冷,双腿颤抖:只见脚下万丈深渊,是湍急的河流,恶浪翻滚,如不小心跌落,绝无生还希望。而这时候大部队已经过桥,留下照顾她的小战士也是自顾不暇,谢琼香咬紧牙关,闭上双眼,屁股坐在临时铺设的桥板上,双手紧紧抓住铁索,手脚并用,一点一点地往前挪,100多米的铁索桥,她用了半个多小时才艰难地挪了过去。又过了2个小时,她以惊人的毅力奋力前行,终于赶上了队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邓颖超找谢琼香谈婚事。原来,刘少奇曾寫给邓大姐一封信,谈到“邓大姐曾许诺帮助解决个人问题,现在自己有了意中人阿香,请大姐做媒。”对于刘少奇,谢琼香在中央苏区就见过他;过草地时,和他交谈过;在以后的长征路上,经常得到他的帮助;她也知道他的妻子何葆贞在国民党监狱里牺牲已一年多,如今孤身一人。她目睹了刘少奇关心同志、严于律己的品质,怀有好感和敬爱之情。如今,邓大姐亲自出面牵线,她表示愿意嫁给刘少奇。

这一天,刘少奇和谢琼香凑了几元钱,买了一点花生和糖,在邓颖超主持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毛泽东、周恩来和李维汉等10多位中央领导高兴地前来贺喜。

谢琼香和刘少奇结婚后,改名谢飞,但人们仍习惯地叫她阿香。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谢飞无论是协助首长还是独当一面工作,无论是在隐蔽战线还是在公开战线,无论是后方还是在前线,无论是在机关还是部队,她都是立场坚定、智勇双全、群众拥戴的女杰。

新中国成立后,谢飞于1950年1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主任。1953年9月,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基础理论和宪法学研究生。1956年12月,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1959年3月,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和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合并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她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她兢兢业业,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家政权和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革命造反派”多次逼她写“揭发”刘少奇的“罪行”。1968年3月的一天深夜,几个军人打扮的汉子突然闯进来,强行将她从屋内架走,押上了一辆警车,送到一处秘密的地点关押起来。原来,这伙人是“刘少奇专案组”派来的。他们为了诬陷刘少奇,捏造事实,说刘少奇1936年在北方局工作期间被捕过,写了自首书才获释的,而这段时间她正好和刘少奇在一起。她前后被审讯达200多次,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专案组威逼她依照他们的意图写出证明材料。但是,她的回答始终是一句话:“刘少奇在北方局没有被捕过,他更没有叛变过革命。” 她没有写过关于刘少奇的任何“罪行”材料,也没有说过一句贬损刘少奇的话。

由于周恩来总理的过问和对专案组的批评,谢飞才得以在1973年国庆节时获释。1978年11月,经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复查后,给予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谢飞与刘少奇共同生活的时间不到6年,却因为刘少奇冤案的株连而整整坐了6年监牢!她身心虽受到严重摧残,但始终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她对党的耿耿忠心,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苍天可鉴!

1979年12月,谢飞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1982年1月,任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副院长。1983年5月至1993年3月,担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7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享受副部长级待遇。1984年6月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顾问,同年担任公安部咨询委员会委员。1991年,被公安部授予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2000年1月经中央批准,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2000年2月离职休养。

同刘少奇解除婚约后,谢飞没有再婚,也从未生育,与养子一起生活,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2013年2月14日,谢飞在北京去世,享年101岁。2月25日上午,遗体在八宝山殡仪馆火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

中国警察网和《人民公安报》等媒体进行报道,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公安政法教育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公安部咨询委员,原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顾问”。

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朱镕基等中央领导同志送了花圈,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她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遭遇过腥风血雨,沐浴过蕉风椰雨,穿越过枪林弹雨,经历过狂风暴雨,谢飞不动摇政治信仰,不减弱革命意志,越挫越勇,历久弥坚。她用自己一生的实际表现,诠释了“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谢飞的革命事迹,也被写入马来西亚共产党历史。2000年,马来西亚共产党编撰、出版一套“南岛丛书”,系统地披露了马共成立70年的斗争史迹。当年9月出版的《马来西亚风云七十年》(丛书之一),收入了一篇《南洋临时委员会在新加坡活动的亲身经历片段》,文章报道的主人公就是谢飞——谢琼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少奇马来西亚红军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有你在可真好呀
十送红军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北京赢了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
被哨兵挡驾的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