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2018-01-11 16:03隋书卿
山东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落实导向

隋书卿

摘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要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选人用人方面提出的要求,需要明确严格的选人用人标准,健全具体的选人用人制度,严抓选人用人每一个环节,加强对选人用人的监督问责。

关键词:落实;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1]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有助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促进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要落实好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选人用人方面的要求,必须从明确标准、健全制度、严抓过程、加强监督问责等多个方面努力,切实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以选人用人的风清气正推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一、明确严格的选人用人标准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2]这为我们选人用人指明了标准,为我们打破论资排辈,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依据。

一是政治标准。选人用人,首先要看他的政治素质,看他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对党忠诚,是否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否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是否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这是一条铁律,不能选那些与党离心离德的人,不能选那些妄议中央、传播政治谣言的人,选出来的人必须政治上靠得住。

二是道德标准。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否则,越有才对社会和人民造成的危害就越大。要选用那些讲修养、讲诚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家教、家风,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关心群众疾苦、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对于投机钻营、只想谋官不想干事,甚至欺压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坚决不用。

三是实绩标准。坚持凭实绩选用干部。实绩是干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集中反映。干部的实绩分为显绩和潜绩。显绩是通过年底统计数据、工作成果等可以直接看出来的业绩;潜绩是现在做出努力,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后成效才能显现出来的业绩。评价干部实绩如何,既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要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从实绩看担当,鼓励广大干部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激励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敢于担当、勇创佳绩。

四是事业标准。要紧紧围绕事业发展需要选拔人才。要依据岗位职责的要求配干部,做到依岗选人、人岗相适。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拓宽选拔渠道,不受地域、职业等的限制,看谁更优秀、更能担负起岗位职责,大胆选拔事业发展需要的干部,让好干部走到重要岗位、发挥突出作用。

二、健全具体的选人用人制度

制度具有刚性约束作用,落实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必须依靠制度建设。要将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关于选人用人的要求落到实处,需要进一步健全具体的选人用人制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多部选人用人党内规范,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关于选人用人的制度体系。与选人用人工作相关的个别领域还存在制度不严密或者制度空白的情况。因此,要根据现实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

二是进一步细化选用制度。为了更好地落实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各地各单位应以中央相关制度为依据,对选人用人过程做进一步细致科学的规定,使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有的干部钻制度的漏洞。通过建立并细化动议酝酿、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制度,确保选人用人程序规范、操作严谨。

三是进一步探索创新制度。随着实践的发展,尝试探索新的科学有效的干部选用方面的制度。例如,探索对拟提拔领导干部的家庭财产、重要事项进行核实的制度;探索后备干部网格化管理制度,对干部进行前瞻性、精细化管理,避免需要干部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探索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制度,为选拔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等等。

三、严抓选人用人每一个环节

选人用人不是一个短期过程,应当包括平日对干部的观察了解,既看干部过去和现在的表现,又看干部今后的发展潜力。同时,把岗位要求和干部条件紧密结合起来,给干部提供合适的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在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落实好每一道程序的同时,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平日了解。要改变过去那种需要选用干部时才进行考察的思维定式,注重对干部日常的考察考核,避免“急用现找”。要近距离多渠道了解干部,多方面考察识别干部。可到基层群众中去调研,了解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群众口碑等。也可与干部进行直接的谈心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干部对重大问题的认知程度、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名利的态度等。通过与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的联系,了解干部的作风和廉洁情况。通过业绩考核,了解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特殊才能等。通过综合分析,做到对每位干部的优缺点知根知底,在需要用人的时候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动议酝酿。动議阶段一定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和选人用人的标准进行,把好动议提名关。党委或党委组织部根据工作的需要和班子建设的情况,提出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组织部门综合分析干部队伍现状,对任免的职位、具体条件、程序等提出初步的详细的意见,并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平日对干部的综合了解,公道正派地提出适合岗位的初步建议人选。组织部门向党委报告干部动议酝酿的初步建议并且得到同意后,进一步听取其他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意见,综合汇总报党委同意后形成最终的干部工作方案和意向人选。

三是民主推荐。对于民主推荐的结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鉴别、正确运用得票结果,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地方和单位过度依赖票数、唯票取人,致使那些因拉票或当老好人而得票高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干部拉票或当老好人的不良风气愈演愈烈,拉票行为花样百出、屡屡不止,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3]P345简单地以票取人不利优秀干部的脱颖而出。所以,投票结果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但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endprint

四是深入考察。在平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考察干部各方面情况。要科学确定参加谈话、民意调查的人员,若有不同意见,要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原因进行分析,确保弄清楚干部的真实情况,不让不合格的干部通过,也不要错失优秀的干部。要落实“四必”规定,严格审核考察对象的档案,严格核对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凡有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一定要调查清楚。要切实把好考察对象的资格准入关口。

五是讨论决定。讨论决定最重要的是要选准干部。要选准干部,必须综合考量,既要看干部的自身情况,又要看放到具体岗位和领导班子中是否合适。发扬民主,把群众公认的好干部推选出来,是“准”;出于公心,把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但推荐票不是最高的干部举荐出来,也是“准”。把表现出色、工作出彩的“珍珠”挑出来,是“准”;把埋头苦干、默默无闻、还没有被发现的“金子”筛出来,

也是“准”。[4]最终目标是把最合适的人用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四、加强对选人用人的监督问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正确用人导向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一些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却没有进步机会,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5]P418踏实工作,不投机取巧的干部没有进步机会,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选人用人过程中存在着不正之风。有的干部甚至认为善于投机取巧是一种能力,有的干部对善于投机取巧的人钦佩有加,这必然会损害我们的政治生态。为确保选人用人体现公道正派的理念,让投机取巧的人没有“市场”,需要加强对选人用人的监督问责。

一是选人用人过程要公开透明。只有了解情况,才能进行监督。为了对选人用人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选人用人过程应尽可能公开透明,以便给党内监督以及群众监督提供条件。同时,整个选拔任用过程应全程记录、全程留痕,以便为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留存依据。

二是全方位监督选人用人过程。要加大监督的力度,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进行。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调查清楚。要充分发挥巡视工作对选人用人过程的监督作用。要强化对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坚决不放过,对买官卖官、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的行为决不姑息,要发现一起,调查一起。

三是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为了严格追责能到位,避免出現有的问题找不到负责主体、无法追究的情况发生,首先要做到责任明晰,要明确每一个环节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要按照有关规定,相关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旦出现“带病提拔”、违规提拔等问题,坚决一查到底。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要坚决做到谁出了问题谁负责,谁出了问题追究谁。要让那些不遵守纪律、搞不正之风的人不但捞不到好处,还要受到严厉的惩处。

总之,要全面落实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让遵规守纪、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人有出路,让工作平庸、热衷搞关系、投机取巧的人没市场,让正气压倒邪气,使干部能够把精力用在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上。

[参考文献]

[1][2]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宋晓天. 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之举[N].广西日报,2017-6-22.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威海市委党校,山东 威海264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落实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小学生如何通过自主管理来落实班级制度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报道要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