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陈应明先生

2018-01-11 07:19廖新华
航空知识 2018年12期
关键词:陈老航空模型

廖新华

2003年苏-27改进型在莫斯科航展上亮相,陈老根据公开资料指导制作模型,赠送人民空军。此为模型制成后陈老检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航空绘画·一代宗师

几十年来,陈应明这个名字,几乎就是精品航空绘画的同义语。航空绘画是传统艺术与工业技术结合的“跨界”领域,是社会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航空画在主流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人才辈出。中国的航空文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国航空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现代航空事业成就并不相称。对于这一点,陈老十分着急。作为公认的新中国航空艺术奠基人,他坚持创作,笔耕不辍。其航空从业经历让陈应明先生养成了严谨细致的习惯,凡事有根有据,从不主观臆测。他绘制的航空画,都是依据历史资料,经过详实考证,深刻反映历史事实。陈老的绘画技法引入工程绘图概念,飞机轮廓洗练又细致入微,外形精准又动感十足,背景用笔大气又疏密有致,充分展现了航空绘画的独特韵味,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在航空与绘画、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上,可谓融会贯通,相得益彰。陈老的作品选题,着重反映中国航空历史重大事件,画面设定情景感强烈,宛若历史瞬间的定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他一生杰作颇丰,不下干余幅,从莱特兄弟一直画到歼20。

陈老艺术创作的黄金期,是在他75岁以后。他最后的几幅作品,落款是“九十老叟陈应明”。2013年,陈老因为眼疾加重,视物重影且变形,方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画案。航空画或者飞机模型工作图,讲究的是精确。创作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严谨考证;创作时需用各种尺规,甚至进行测量推算,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此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需要多大的毅力,又需要多厚的情感。陈老的荣誉和名气大多来自民间——他从未加入任何一级的美协,出了航空圈,几乎无人能识。但陈老在广大航空爱好者心目中,却是神一般的大师。在航空界,许多事业有成者都是被航空科普、航空艺术所吸引,因而投身航空事业,毕生为之奋斗。陈应明先生和他的航空画,就具有这种吸引力。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作品所影响的几代人,遍布中国航空和国防事业群体。他的拥趸,无论是将军,还是学生;无论是院士,还是工程技术人员,皆因他那至精至真的作品,走上了认识航空、热爱航空、献身航空之路。由于种种原因,陈老自己留存的画作却并不多,许多作品或是当初投稿时赠送给编辑部,或辦展览时经不起好友求索相赠,或主动赠送给各博物馆和院校。十年前笔者开始帮他整理出版画册时,几经清点,只余三百余幅。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他又从中遴选出全部精品,捐赠给清华大学永久收藏——当时曾有收藏家愿以咋舌之高价收购,他不假思索便责成我们婉拒。究其原因,陈老不愿自己的作品藏于极少数人家中,而情愿高悬于学堂之内,成为公共财富,继续造福大众。

陈老在上世纪50年代绘制的航空美术作品《雅克-3战斗机》

另一方面,陈老又坚持毫无保留地将一身技艺传授给身边弟子,只要你愿意吃苦研习,他必定倾囊相授。我虽从小习画,当了他的关门弟子,还帮他整理编撰了《如何画航空画》等教学性质的文章,无奈天资驽钝,加之工作繁忙,近20年来所学不及陈老一二。每每到成都探望陈老时,总要束手矗立于侧,被他数落几番才敢落座。幸得在陈应明先生的感召下,不少青年画家已经进入航空画领域,以“历史考据+工程技术+艺术手法”为基本特征的陈氏航空画技法后继有人。这其中,几位80后同好悟性颇高,创作手法覆盖了油画、水粉、丙烯,以及电脑CG等多个领域,未让陈老失望。其中,张一鸣先生系中航161厂子弟,陈老航空模型的弟子张伟家先生侄子,自幼随陈老研习航空画,深得陈老真谛。他主攻丙烯画,秉承陈老的航空画技法,汲取其精髓又有所创新,大量作品用于航空模型封绘包装,行销海内外,多次刊登于日本、欧美杂志。意境之优、水平之高,在航空艺术圈广受赞誉。陈老几次拿着他的画作,称赞不绝,认定他是可继承自己航空画衣钵之良才。李海俊长于油画,他自俄罗斯列宾美院留学归来,多幅航空题材壁画、环幕画被博物馆收藏,多次入围全国、全军美展。作为全国美协的新晋成员,他这几年来除了参加美展之外,放弃了走商业路线的机会,把宝贵的时间用来创作航空画,其多幅空战题材油画作品被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又在与美国代顿空军博物馆的交流中,作为代表中国航空画的赠品,漂洋过海,远赴海外。陈老闻讯,连连高声喊了三个好,因为在他心目中,油画是航空画中最具视觉冲击力、最适合大型博物馆收藏的画种,非一般人不能习成。而今李海俊能以自己的作品,挤入世界第一航空强国官方博物馆殿堂,是他个人的骄傲,更是中国航空画界的骄傲。除此之外,还有景树明、王飞等多位青年才俊,在电脑CG创作领域佳作不断,而且画的大多系中国航空题材,深合陈老以航空艺术陶冶情操,以航空画作激发兴趣的孜孜追求。他们的作品,既传承陈应明航空画基本技艺,又大胆创新发展,自成风格,相信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1978年陈老为北京市少年航空爱好者讲授航空科普课。他从事航空科普几十年如一日,未曾停息。

离世前几年,陈先生身体逐渐变差,从拄拐行走,到需乘轮椅,再到只能卧床,我等学生晚辈心中,多少也有些思想准备;但真待他驾鹤西游,音容笑貌顿成追忆。令我等学生晚辈心中无比痛楚。

陈老是个豁达乐观的人,个人命运,荣誉跌宕,从不萦萦于怀。他一生念兹在兹的,是我们头顶上那片蓝天,是蓝天里划过的一架架承载着人类飞行梦想的飞机,是中国航空事业和航空文化的发展和前景,更是中华民族的强盛。说起这些,他便会兴致勃然,也只有说起这些,他才会滔滔不绝。或激越,或叹惋,或欣然,或愤怒,或激昂,或忧患……

模型制作·技艺精绝

陈应明先生精于模型制作。他几乎做遍中国航空史上每型飞机的实体模型。作为无可争议的中国像真实体飞机模型第一人,陈老一生作品无数,故事无数。1958年,在当时132厂厂长兼书记于辉(后来的航空工业部副部长)提议下,陈老在132厂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模型工作室,担任为新机制作工程模型和风洞模型的任务,同时也为航空工业部制作各类展览模型。他带领制作的300余架各式飞机模型“大全集”,曾为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展示航空工业成就。因陈老模型制作出神入化的技艺,三机部当年特聘其为“实体像真模型工艺高级工程师”,这一特设职称的殊荣,唯陈老当之无愧。

1964年,青岛航空爱好者高镇方在《航空知识》上见到陈老的模型工作图,便写信与陈老交流,陈老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米格-17PF模型赠于他。文革事起,陈老被诬“里通外国”,远在青岛的高镇方也难逃厄运,132厂派专人前去“提审”他,米格-17PF模型被认定为“赃物”,高镇方也被打为“特务”,从此二人失去联系。直到2001年10月的第一届全国模型展上,神交多年的二人才得以首次相见。因陈老模型艺术引导,高镇方后来加入人民海军,成为青岛潜艇学院的科研人员。上世纪80年代,陈老通过唯一能确定参数的一个机轮,复制还原出完整的孙中山、宋庆龄为之行命名礼的“乐士文”1号飞机,该复原模型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载体,远赴海峡对岸和海外。1987年空军筹建中国航空博物馆,陈老作为创始人之一,以极大的热情组织按1:1比例复制了早期中国飞机“复兴号”、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并为当时国内仅存半边机翼的英国德·哈维兰“蚊”式战斗机残骸,配上机身,成为整机。进入新世纪,他亲手制作了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烈士的歼8B座机模型,赠给烈士遗孀永为纪念。2003年飞机诞生100周年,陈老指导爱好者按1:1比例复制了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这是中国复刻世界航空史上名机的首次尝试。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陈老向来待人慷慨,他制作过的上干件模型,大多赠送友人,家中收藏反倒不多。除了他一些逃过文革劫难的上世纪50年代作品,以及从牛棚中“解放”出来后的精品外,便是我等弟子在参加各类模型比賽获奖后专程奉到府上陈列的拙作,一则求得他赞许,二来也替他装点家中气氛一在我们看来,再精美的奖杯,也比不过陈老的一句肯定。陈老家中最具意义的模型,是那些当年由他制作,用于各种重要会议、型号论证的模型,它们事毕几经周折,居然最终又由受他精神感召的爱好者“完璧归赵”。陈老去世前大概一两年,便会将心爱的模型反复把玩,每每我们去看望他,便赠予一二,留做纪念。他笑得坦然,我们却伤心不已。接过以往求之不得的模型,突发奇想,如能倾我所有,换陈老健康长寿,多多与他相伴相随,该是多好?

1982年陈老指导空军军训器材厂人员制作大比例实体木制歼7飞机模型,这些模型大多用于国家、军队装备建设发展的高规格汇报。

藏书大家·典籍荟萃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民间航空史专家,老人家的陋室中,最多的便是书:中外各种航空书籍,各种资料手册,各种年代,各国文字,各类题材,大大小小,琳琅满目。在他的书柜里,信手一翻,便能找出许多异常珍贵的资料文献。比如美国1909年出版的“世界飞机大全”,欧亚航空公司在中国早期运营的机票、首航封,1936年以来的《简氏世界飞机年鉴》,也有国内《国际航空》、《航空知识》、《航空模型》等航空类杂志自创刊号以来的精选,还有诸多中外航空历史事件亲历者,诸如参加过抗日空战的徐华江、祝鸿信等飞行员写给他的信函。

陈老爱书,但从不将它们锁于深阁。对于我等弟子和航空爱好者,他从不吝惜,每每热心为我们荐书。不仅推荐,他还悉心引导,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把战略的博弈、历史的关联、技术的演进、战术的革新,都一一摆出来,再加上他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的一些逸闻趣事,你要不记住是很难的。我刚拜入师门不久,血气方刚,信心满满,便想要研究抗日战争中的空中作战。陈老非但没有笑我不知天高地厚,反倒告诉我:“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大课题,也是个冷门课题,国内不论大陆,还是港台,都缺乏系统的论著,至多有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资料汇集而已。你应当研究,补上这个空白。”为了鼓励我,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系列资料,系数交付于我。这其中包括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利用统战工作之机,接待、走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空军,广东、广西地方政府空军等亲历抗战人员的录音、记录手稿,以及当事人提供的回忆录、历史照片、作战文书、战斗记录等,也有仰慕他的各界朋友从世界各地赠送的各种抗日战史书籍、资料、剪报、信函、明信片,甚至还有刚从拍卖行里买下,便经由国际航空快件寄送而来的当年战时海报、美军血幅等珍品。以陈老的阅历,他不会不知道这些物品的价值,但他始终认为,航空领域的文物也好,珍贵资料也好,如果不能为研究所用,为宣传正义所用,那它也就只能剩下些许经济价值而已。就这样,我带着陈老送我满满几大箱子的资料和深深的重托与期望,因为工作的关系,辗转南北。每次调动,我可以把其他一切带不动的物品赠送同事,但这与鞭策之下,我们合作的国内第一本抗日空战“全史”《浴血长空一中国空军抗日战史》于2006年出版,首批所印版本很快告磬,后再加印,亦销售一空;国内多部影视剧拍摄,多家博物馆布展,多位画家创作相关题材时,均以本书为重要依据。

作为普通民众并不关心、主流学界并不重视的冷僻题材专著,若非陈老一再坚持,以匠人之心精研十年,培养我等后进严谨治学,何以能获此关注。更难能可贵的是,陈老不仅身体力行,深入研究,还积极为年轻人创造机会,甚至不惜让出位置以凸显后起之秀。在本书修订补充过程中,陈老再三叮嘱我们在编排书稿时要“多培养几个能接我班的年轻人,让中国航空画事业能超越我的水平”。为此,我们特意邀请张一呜等几位同好为该书创作,他们的作品既有宏大場面,也有细节描绘,还有人物刻画,基本涵盖抗日空战全过程、全范围,首次在国内原创著作出版中,实现“中国航空史书选配中国人自己的航空画”。陈老在审阅书稿时,还反复强调“要多选年轻人的画,要放在显眼位置,尺寸幅面要比我的大”。如今此书已按陈老心愿编成。2015年完成书稿后,然送审过程漫长,未及出版,只赶上请陈老一睹书稿排版校对本,实在遗憾。但陈老提携后进、甘为人梯的风骨,值得后人铭记。他所助力推举的新生代爱好者崛起,说明陈应明先生开创的中国航空画、航空历史研究事业方兴未艾,后继有人,他在天有灵,也当欣慰。

随着陈老年事渐高,眼疾加重,他不舍又不甘地放下了手中的画笔和书本。从2015年起,陈老开始逐渐赠送他的藏书,其中相当一部分精华,都交给了我,其他朋友同好在场,无不艳羡,但陈老却叮嘱:“你们不要羡慕他。我虽老,但学生们谁能干什么,还是很清楚的。这些书交给他,就是要他继续努力接班的。”这话陈老说来举重若轻,我听着却是字字千钧。陈老一生所爱的书籍,精选再三都赠予我,既是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也是无言的重托。

生活即是精神

陈老是个个性鲜明的人: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不习惯与老人往来,更不喜欢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尸位素餐的人来往。他又是个古道热肠的人,我从拜到陈老门下起,每次休假、放假,总会抽出大段时间上门学习,他见我往来不便,干脆要我住到他家。于是乎我便堂而皇之的在陈老家里住下。每天看着一屋子的书,看着陈老创作绘画,幸福感满满。后来,因工作需要在成飞公司学习,我更是开心,搬到陈老家愉快生活,每天只要没有飞行,下课后必定回陈老家,从他客厅里的酒架上抽瓶洋酒喝喝,品品他磨制的标准英式咖啡,再和他畅聊航空百年逸事。也许是早年优越生活留下的印迹,陈老和许多同年代的老年人不同,虽然不讲究物质享受,但却很注意生活的品质。他喜欢牛排,当年还能自己出门时,基本上每周都会独自坐公交车从成都西郊住所到城里去打牙祭。他也喜欢烤鸭,那几年每逢春节或生日,都会邀请至交好友在春熙路旁一家烤鸭店摆上一桌。服务人员见到他都会说:“老华侨又来了,赶紧安排好位置。”一次,我等晚辈中在成都的同好欲拿出会员卡打折,没想到领班却热情地说,“陈爷爷来了,哪里还需要VIP卡。”老爷子颇有些得意,“她还是小姑娘时我就经常来这里吃。好多年咯,她都成领班了。”

咖啡是陈爷爷的最爱。老人家对咖啡的爱是深入骨髓。去拜访过陈老的同好都知道,在他家做客,都会无一例外地享受一杯咖啡。宾主各自端着一杯香浓扑鼻的咖啡,聊着航空,聊着历史,聊着百年兴衰,酣畅无比。陈爷爷说他以前的喝法,咖啡得用银壶煮,内放一个生鸡蛋,这不是吃的,是吸收杂质提纯味道的,煮完放一边而已。咖啡出炉后再依个人口味,滴上一点白兰地或威士忌提味。后来行动不便了,也是请保姆按英式风格代为煮上一杯咖啡来款待客人。陈老以咖啡待客,自己也一辈子离不开咖啡。很多初次去拜访他的客人,总会习惯性地带上一些礼物,其他礼物他总会礼貌地拒绝,但唯有咖啡,他会收下。一时间世界各种著名品牌的咖啡,在陈老家都能找到存货。我等深知他的脾气,春节拜年时总要带上一些咖啡。其他一些社会人士慕名拜访,第一次到陈老家时,也会按我们的建议带上咖啡。老人家后来身体逐渐虚弱,偶尔生病,治疗和康复期间被医生要求戒掉咖啡,为此老爷子异常“难受”。一次我们周末去探视,照例端着咖啡陪老爷子聊天。谈话间,他突然请保姆给自己的奶制品饮料里兑些咖啡,理由是“太甜了,兑了咖啡淡一些,好喝”,令人不禁莞尔。

1983年,陈老在宋庆龄纪念馆向康克清讲解“乐士文”1号模型考据复制经过。

陈老的精品画作通过各种公开展览影响了无数人。他生前将所存作品中的精品悉数捐赠清华大学,希望它们能继续服务大众。服务公众科普。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徐吉骧给陈老的来信

对于爱好者而言,陈老是值得尊重的老者,是用航空画、模型和历史研究引领大家前行的老师;于我,陈老的关门弟子,他对我的教育,还远不止如此。是他教会我要遵从革命信仰,热爱并尊重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可以为之甘于清贫,为之坚持,绝不放弃。十多年前,我刚毕业时,陈老手把手教会我如何把制服熨得笔挺,皮鞋擦得锃亮,时刻保持应有的仪容和威严;也是他手把手地教会我该如何穿西装、打领带,搭配服饰,怎样行止,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也是我刚毕业时,陈老恰到北京开会,他拽上我参加种种与我身份地位并不相符的“奢侈活动”。有时凭了他的名望由学生朋友邀请,有时拿他的稿费请客。我陪着他听音乐会,品红酒,吃西餐,看画展,逛博物馆……好比《闻香识女人》里的毛头小子陪着上校去旅行。其实,他的良苦用心,是让我开眼看世界,再教我判断,什么是物质享受,什么又是精神追求,应该如何乐观的面对困难与挫折。精神富有才是真的奢侈,物质享乐都是身外之物。面对困难决不能退缩,必须坚持你的理想信念,崇尚你的荣誉。那时陈老肯定不曾想到,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伟大号召,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0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陈老毕生希冀的强国梦、强军梦,必将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实现!

陈爷爷是我可敬的老师、朋友和榜样。是他教会我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学而战,以此为奋斗目标和乐趣才是人生最大幸福。每次我去看他,或带朋友、同事等爱好者去看他,无论寒暑春秋,临走不是祝“一路平安”或“身体健康”,而是反复叮嘱:“你们年轻人多努力啊,一定要早日让中国的航空超过俄罗斯,快点拉近和美国的距离,争取最终赶上它!”“国家强大,就靠你们了,要努力啊。”语言朴实,毫不做作,却是发自内心的呐喊。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团熊熊的火焰。悠悠家国情怀,拳拳报国之心,尽在这火焰光芒之中。

实习编辑:吴逊眉

陳老一生豁达,每到一处进行公益科普宣讲,无不受到青年人爱戴。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位学识渊博、风趣幽默、谈笑风生且生活雅致的老爷子。图为2003年陈老在民航广汉飞行学院举办人类飞行百年科普讲座留影。

1937年陈老(前排中)在香港培正中学读书时参加体育比赛留影

陈应明先生简介

陈应明先生1923年2月9日出生于法属安南(今越南)首府河内。他的祖父陈泽川先生是安南著名华侨领袖,经商有成,曾协助孙中山革命活动。1930年,幼年的陈应明随祖母在河内参观法国工业展览,被展会上3架飞机深深吸引,对航空之热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他一生魂系蓝天之缘起。殷实的家庭环境让他有机会接触飞机模型和相关知识,加上家人支持,除了读书,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于画飞机。1932年,陈应明一家迂回广州,就读于著名的培正中学附厦小学。在宽松教育环境中,更加狂热研习航空画,还练习小提琴、雕塑等。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应明一家移居香港,接触到更多国外航空书刊杂志,并师从著名岭南画派画家徐东自学习专业绘画。徐东白先生恰是陈应明三舅公陈岳(艺名丘山)的弟子。因这层关系,徐先生教得认真,陈应明学得仔细,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功底。1949年,陈应明参加了著名的“两航起义”,从香港返回大陆投身新中国航空事业。之后几十年一直在航空工业系统工作,参与多个型号研制生产。退休后又被中国航空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和科研机构聘请,担任航空历史顾问和航空美术顾问。完成中国航空博物馆组建后,陈老回到他的第二故乡四川成都,在理应颐养天年的年纪,他继续着自己的坚持——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为强国强军梦想尽自己微薄之力,直至离开我们。

猜你喜欢
陈老航空模型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老人越不动越不想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的长寿经
心态·读书·运动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陈伯老同志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