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咪替丁和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2018-01-12 09:10岳明英
关键词:补锌西咪替丁轮状病毒

岳明英

(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内蒙古 包头 014000)

引发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儿身体感染了轮状病毒,其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也较为常见,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多发生于秋冬季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1]。本次研究采用的是西咪替丁和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86例,需要确保所有参与研究的患儿要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人,其中观察组患儿中的男21例,女22例;年龄10个月~4岁,平均(2.54±0.11)岁;对照组患儿中的男20例,女23例;年龄9个月~4.5岁,平均(2.67±0.25)岁。经对比发现两组患儿在年龄等数据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不同程度的补液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和干扰素治疗方案,首先进行西咪替丁注射液静脉滴注,药剂量要保持在10~15 mg(kg·d),在此基础上,给予干扰素肌肉注射,其中剂量为每次100万U,每天注射一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补锌治疗,其中使用的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每天的锌注射量为3.53 mg,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0天。

1.3 观察指标

首先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所使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和干扰素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补锌治疗,在了解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并且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7.0软件是检验本次涉及数据所使用的工具,组间计量应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应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相比两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别,其中观察组的显效人数为35人,显效率为81.39%,有效人数为6人,有效率为13.95%,无效人数为2人,无效率为4.65%,总有效人数为41人,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显效人数为12人,显效率为27.91%,有效人数为20人,有效率为46.51%,无效人数为11人,无效率为25.58%,总有效人数为32人,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对应x2=7.3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7<0.05),差异显著。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1例腹泻加重,1例面色潮红,1例烦闹,总发生率为6.98%,对照组发生3例腹泻加重,4例面色潮红,4例烦闹,总发生率为25.58%,两组对应x2=5.4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0.05),具有明显差异。

3 讨 论

人体小肠引发的腹泻常常是由于侵入了轮状病毒,其主要是通过与轮状病毒外壳上吸附的蛋白成分相结合,从而侵入上皮细胞。其中西咪替丁作为一种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对受损肠黏膜有着较高的保护作用,能够使其免受外界环境的刺激[2],另外,该药物还能够调节免疫效果。干扰素的主要作用也是抵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力。最后锌元素则是被刷状缘中含有的多种酶类所依赖,能够有效地抑制小肠黏膜增生,有效保护肠黏膜,减少各方面所造成的损伤,也对胃酸分泌有着一定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35%)远远高于对照组(74.42%),在腹泻加重、面色潮红、烦闹等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要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总而言之,西咪替丁和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的减少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对于促进患儿身体健康发育和恢复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补锌西咪替丁轮状病毒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感冒刚露头 补锌能缓解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西咪替丁联合潘生丁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作用研究
轮状病毒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