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才是自由的

2018-01-12 20:59苏梦楠
商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勒索比特货币

苏梦楠

如今比特币的无人监管导致的危害甚至已经超过了本身设置比特币的初衷,人们已經逐渐忘记“只要有网络你就可以进行比特币的买卖,并购买任何你想要的商品服务”的快捷便利。

今年5月,借一款名为“比特币勒索”的病毒在全球肆意传播态势的“东风”,不仅将比特币又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而且一个月过后,比特币的价格又涨了。

其实公理公道地说,这种全球通用的加密电子货币远比不上真实货币的触感与魅力,但从2009年中本聪将比特币概念提出,到2017年黑客利用比特币进行勒索,中间经过起起落落8个年头,支撑它走下去的只有两个字:“自由”。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比特币是自由主义的产物,其产生的“人和”是其意识理论的基础。并且辅以1976年哈耶克著名的《货币非国家化》中宣称的,“货币非国家化是货币发行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作为依据。

不可否认,分析比特币的货币特征,的确充满了“自由”的定义。它不仅是“去中心化”——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保证了安全自由;而且“发行不受控”——由P2P网络节点进行计算,创造过程也没有任何人为的干预;同时还赋予了用户最大的专属权,完全可以匿名保证个人隐私。

但这种“自由”的背后,往往暗流涌动。

拿这次“比特币病毒”的侵袭做例,近百个国家超过10万台电脑受到了感染。究竟是勒索病毒选择了比特币,还是比特币的“自由”助攻了勒索病毒?

虽然问题的根源是Windows本身的系统漏洞,但正因黑客看重了比特币的“匿名交易”与“去中心化”的两个特性,才进一步加以运作。首先是没有一个中间机构来对比特币的制造和发行背书,转账和交易只需要一个账户,不需要实名信息;其次是交易双方可以随意生成自己的私钥和公钥,这才让一些非法交易无迹可循。

如今比特币的无人监管导致的危害甚至已经超过了本身设置比特币的初衷,人们已经逐渐忘记“只要有网络你就可以进行比特币的买卖,并购买任何你想要的商品服务”的快捷便利,反而让其只是成为一个利益传输的介质。

除了成为利益传输的媒介,炒作带来的比特币暴涨暴跌也是无监管带来的“隐疾”。

据了解,比特币曾在2013年遭到爆炒一举成名,当年最高涨至8000元/个。但在中国监管层的打击下,比特币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在2015年初跌破1000元/个。

可是这种势头并没有持续多久。有数据显示,今年比特币的行情也是大起大落。在2017年6月6日攀上2万元新高之后,便转成下跌走势,并于13日凌晨跌至1.8万元人民币,跌幅超过14%。随后,比特币价格略有回升,但始终未回到2万元人民币以上。

炒作与暴涨暴跌为投资者带来了高风险与极大的不稳定性。实际上,比特币市场波动性很大,市场容量还并不能匹配波动量。而比特币除了投资,现实生活中往往得不到真正的使用。至于其价值如何评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套路,投资者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失足”。

纵观国内,虽然2013年12月5日,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了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只承认其虚拟商品地位,但因为将比特币与金融系统隔离,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监管平台就其进行监督。

不自律,无自由。未来比特币要想良性发展,走向正轨,政府与市场的监管措施必须到位。一是要保障人民币的合法地位,比特币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防止网络化虚拟货币对人民币的不良影响,防患于未然;二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与统计制度,对比特币进行监控与调控,动态把握互联网金融特征;三是建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的监管体系,相关部门要强有力打击虚拟货币犯罪,净化互联网金融这片土地。

猜你喜欢
勒索比特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情绪勒索:警惕以爱之名的伤害
获奖产品介绍:对勒索病毒说不
——美创科技“诺亚”防勒索系统向勒索病毒“宣战”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多个超导磁通量子比特的可控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