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技术与探讨

2018-01-12 21:00刘会伟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造林人工

刘会伟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工造林技术的现状,其中包括专业性有待提高、科技性有待创新。其次提出了改善人工造林技术的措施:加强技术革新,完善质量考核体系以及提高普及率和利用率等。我们作为资源使用的一份子,也有责任去保护森林资源,从自己做起,减少纸张的浪费。

【关键词】人工造林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which includes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part of our resource use, we also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forest resources from ourselves and reduce the waste of paper.

[Key words]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人工造林技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它需要不断的进行实验和研发,也要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千上万工作人员的努力,最终才会形成适合我国不同地区植被生长的造林机器。同时也要培养大量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人才,这些都少不了国家的经济支持和制度完善,它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员为之倾力。

1 人工造林技术现状

1.1 专业性有待提高

人工造林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应用又存在质的差别,因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造林人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林业知识,只是依据经验也没有进行过不同情形下的实验研究。而且在智能化林业时代到来之际,他们的专业水平已不足以保证植树造林高产高效,相反甚至降低了生产效率,使很多资源浪费。

1.2 科技性有待创新

我国绝大多数森林资源密集的地区都是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以及山区,大型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有时甚至无法引进,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地形条件过于复杂是其根本,包括很多时候科研出的机器设备都只适用于平原丘陵地区。其次,在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内陆地区,经济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也差距甚远,多数地区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引进先进的系统设备,在未来应着手改变这种状况,努力实现东西部地区科技的一致性,使科技发展有用武之地。

1.3 共享性有待增强

我国国内相同气候的地区使用的机器也多居相似,但是为什么会存在仍有造林技术使用滞后的现象,这就得归咎于资源分布不均。发达地区流通快,所以地区之间共享率也高,流通产生费用较低,保证造林技术最大化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很多供应商的垄断也是致使落后地区得不到资源共享的主要原因,后兴起的会受到进入阻止,而阻止的主要是资源的共享,使其得不到充分发展,当收益小于成本,就会自动退出市场,退出竞争。

2 改善人工造林技术的方法

2.1 加强技术革新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森林造林管理都已经完全智能化,已经不需要或者不依赖于人的力量,劳动力的大幅度减少是必然趋势。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例如在造林监测方面,传统的由人为主导的监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智能监测系统,它可以实时监测森林每一处的情况,通过敏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进一步的去预判即将要发生的情况,当出现不同的信号时,该预警系统就会第一时间向森林指挥中心发出信号,管理指挥中心会第一时间收到森林突发状况的简讯,以便及时通知人们以及需要工作的工作人员。由智能系统发出的情况判断会比正常情况下人工的判断快很多,而且要更加的精确,这就是科技时代下智能系统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便利的方面。

2.2 完善质量考核体系

我们国家应该在政治制度方面,即侧面加强人工造林技术在植树造林方面应用的质量保障。我们要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坚决打击质量不符合标准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不法商家生产的劣质机器。从根源上抓起,对各大生产商和供应商的生产各环节严加把控,杜绝他们暗中勾结,从中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以及侵害消费者的行为。质量考核体系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保证实施,在制定标准的同时既要符合绝大多数的利益,又要做到因地制宜,每个地区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经济水平差异很大,寻找到适合自己地区的发展体系即可,才足以保证新鲜的血液,为国家森林资源的建设注入充足的活力。

2.3 提高普及率和利用率

目前我国人工造林技术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森林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分布不均,各个地区的使用效率依旧不高、普及率依旧不是很广,传统的模式早已不适应当代森林资源扩建的发展,也不应再用过去的方法付诸于实践。这些问题在经济比较落后地区还无法改变,符合绝大多数条件的技术机器才会加以使用,提高森林资源建设的整体利用效率。

3 结语

在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21世纪,我国林业产业应当与时俱进,同发达国家看齐。例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中的大国,其完全实现科技自主化植树造林,从播种到生长再到监测都十分智能化,大大降低了由于人工的不专业性导致的生产率下降。主动做好科研创新工作,大力投入对核心科技的研发,赶上世界的脚步。这样才能确保自然资源的效率,保证产量,减少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柯志军,吴道圣.迹地人工更新的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J].林业实

用技术,2005,(7):15-16.

[2] 吳南生.我国人工林的地位、作用及主要造林技术[J].江西农业大

学学报,2001(4):562-566.endprint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造林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