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女大学生“淑女教育”模式建立

2018-01-12 11:51谢路奇
智富时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模式

谢路奇

【摘 要】中国传统 “淑女教育” 植根于中华文化儒道共生的土壤之中。结合目前高校女大学生的现状,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高校可以基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因素,继承传统 “淑女教育” 的合理精神内核,构建一种 “淑女教育” 模式,引领高校女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 “淑女”,并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女大学生;“淑女教育”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多元碰撞,女性虽然朝自由和解放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是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出现了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缺乏, 就业压力大、商业运作等问题。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发起挑战。那么,在此情况下,高校女大学生教育将如何实现“全面提高素质,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 这一目标?结合目前高校文科女大学生的现状,我认为高校针对文科类女大学生的教育可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汲取传统 “淑女教育” 精华的同时,融入现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构建一种 “现代淑女教育” 成才模式。

一、中国传统 “淑女”的内涵

“淑女”一词,最早出于 《诗经·南风·关雎》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指善良、美好、修养的女子。《现代汉语词典》对淑女的解释是: 美好的女子。因此对于“淑女”的意象至少有两层指示: 一是容颜仪态美好文静,二是贤良深邃的内在修养。“淑女教育” 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女性教育,是对传统儒家礼教文化和天人合一阴阳调和观念的认同和传承,是对 “家国同构” 文化体制下母育价值的肯定与彰显,还是“和谐共生”“朴门永续”的审美诉求的具体表达,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担当。作为教育者应继承“淑女教育”的合理核心价值,以家庭教育为源头、社会教育为依托、学校教育为主场,引领高校文科女大学生成 为新时代的“淑女”。

二、如何建立淑女教育模式

1、高校要明确女大学生教育的目的。

西蒙·波伏娃曾說: “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 高校对女大学生的教育目的应当在保持 “独立”与 “解放” 的前提下,使女大学生不仅成为有主体性的“人”,更要成为自我不断完善的 “女人”。学校教育要遵循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以关怀为中心,把身体、思想和精神整合起来。也就是说文科女大学生教育目的要基于女性关怀心理,引导广大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业务能力、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树立起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的形象,彰显巾帼之魅力,成为内外兼修,拥有自信的外表,在物质上获得成功,也在精神上获得满足,真正成为有风度、有品位、有修养的中国淑女。

2、对传统的 “淑女教育”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对女子的教化关乎家道成败、风俗美善、社会兴衰,传统 “淑女教育” 的内容主要是三从四德。正所谓王化出自闺门,家利始于女贞。“国势荏弱,无良国民不足以挽弥天之厄运,然欲造良国民,必先得良国民之母,良国民之母伊何人,吾可亲、 可爱、可敬、可钦之妇女同胞是也”。女性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培养一个女性,就培养了一个家庭; 培养一代女性,就拯救了一个民族。

基于此,中国的传统“淑女教育” 在女德和品行教化上的价值应该借鉴参考, 将其作为解决现实中女大学生种种问题的有利资源。高校要将传统的女性教育以 “妇德、妇容、妇功” 来塑造 “淑女”,延伸到现在培养既有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意识,既有典雅气质,又有时代风范的现代 “淑女”。

3、开展具有特色的 “淑女” 性的多元化课程

多元化课程要求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注重多元文化在课程之中的统合,展现不同性别、不同族群、不同地域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与贡献。高校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与公选课程,着力发展的就是传统文化中堪称精粹的技艺,如书法、古琴、香道、茶艺、 刺绣等等,这样女大学生既可以汲取智慧,学会悦纳自己, 柔和自己,善待自己,使得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压抑感和疲惫感得到舒缓和排遣; 也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更是打造中国特色的女性教育的重要资源。此外要了解东方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的女性教育状况,取其长处,以为己用。欧美的女性教育虽然跟我国的女性教育产生背景不同、文化土壤有别,但也有其先进之处,也可借鉴过来并实验之。高校要把 “淑女教育” 继承发扬,当代女大学生的“淑女教育” 要教育女大学生从姿容之美向才情之美深化; 由私利之德向大爱之德提升; 由帮辅之才向独立之才拓展; 由依附男性向经济自由发展; 由内务之学向自由之学扩充; 由蒙昧之行向理性之行转变。

4、对男性也要进行与女性相关的价值观教育

淑女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包括同情、关切、联系和 体验责任等内容,这不仅仅是针对女大学生的课程,也是 对于全社会的课程,尤其是男性群体。中国传统社会是男 性社会,父权社会,讲究男尊女卑,所以男性很难从女性 的立场去理解女性。而要进行淑女教育,更需要男性的支 持和理解。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式的渗透教育

高校的 “淑女教育” 应该遵循大学生思想 “综合影响” 形成和 “渐次发展” 规律,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进行。“淑女教育” 要在高校女大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融入,要潜移默化,寓教于无形。虽然 “淑女教育” 在高校开展有很多困难,但是可以利用大学生的课外活动、 校园环境、校园网络和自媒体、微生活、手机平台等间接地进行渗透,使大学生无论男女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 “淑女” 教育的熏陶。

高校 “淑女教育” 是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下,结合现代社会多元、开放的价值追求,形成的一种创新的特色的女 性教育观,是使人具有较高审美情趣、较深文化底蕴的高 雅的教育,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工科女大学生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文化资源支撑。当然这 种模式的教育需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组织三方面的资源 和力量,在其长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 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巍.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其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10) : 108.

[2]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 上海书店,1984: 279-280.

[3] 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N].中国青年报 ,2014-03-17: 2 .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模式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