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践行立德树人的困境及对策

2018-01-13 00:28高平发张欣媛袁永红
关键词:人格塑造立德树人

高平发 张欣媛 袁永红

Dec.2017Vol.33No.6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6.0018

摘要: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学术和道德两方面的教育困境,解决这些困境需要研究生导师率先垂范,引导研究生端正学术态度、洁身自好,做研究生人格塑造的榜样,增强研究生的学术信仰,倡导平等协作,引导研究生做好职业评估,做研究生的学术领路人和良师益友。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学术信仰;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6010805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党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的教育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完成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和教育目标,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研究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把研究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法律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研究生导师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科学总结,也是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的重要遵循。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实施对增强导师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也存在着考核机制不健全、在德育教育中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如何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解决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学术和道德两方面的困境,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一个必然后果是受教育者数量的增多,研究生作为科研领域的重要生力军,其培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伴随着媒體对少数研究生和导师的学术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负面新闻的频频曝光,高校研究生培养逐渐陷入一种学术和道德困境,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

(一)学术困境的表现

有些研究生导师没有做好学术研究的榜样,在科研过程中伪造数据、抄袭他人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出现,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2009年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被曝剽窃论文事件,[1]2010年《焦点访谈》曝出的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教授的“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事件,[2]2017年4月20日学术出版巨头施普林格(Springer)针对107篇学术论文撤稿事件,[3]等等。研究生导师不能以身作则,导致部分研究生也进行仿效。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未能很好地把关,对学生不能严格要求、疏于管理,导致部分研究生为了毕业也进行论文抄袭,如2014年北大历史系博士生于艳茹状告北京大学就是源于校方因为其发表的论文存在着抄袭现象被撤销学位。[4]学术造假事件的发生除了学术道德不高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研究生研究的项目前瞻性不足,对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学术观点的探讨分析不足,再加上有些导师年纪比较大,缺少学术研究的激情和开拓精神,使学生缺少深入了解学科发展和学术精髓的机会。此外,还有部分导师或忙于科研或承担着重要的行政职务或所带研究生数量过多,与学生实际接触机会比较少,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教育。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的《师说》是现在网络环境、信息开放环境下师生关系的最佳写照,也应是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理想状态。但现实中,还有部分导师过分注重个人权威,对学生缺乏理解,放不下身架,放不低姿态,对学生学术成绩不认可,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的“挂名”现象已然成为惯例,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学术发展热情。

(二)道德困境的表现

有些导师缺乏职业道德,以手中掌握的研究生招生名额、课题资源、相关考试资料和学习交流机会等作为诱饵,进行不正当交易。也有一些导师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甚至把学生的研究成果拿来据为己有,

学生成了导师获取利益的工具,甚至以导师身份压制和威胁学生。南京邮电大学导师张某某便因压迫学生、将学生当成赚钱的工具,并造成一学生自杀身亡,而被取消了硕士生导师资格。[5]还有部分导师在生活道德方面也缺乏为人师表的品格,不能妥善处理和学生的私人关系,缺少学术道德底线,因而难以真正地承担起指导研究生学术研究的重任。

部分导师的失德行为在源头上破坏了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耳濡目染之下研究生深受导师的影响,导师的失德行为势必对研究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毕业就业压力和部分导师的不良影响下,部分研究生轻视学术研究,采用各种方式牟取不正当利益,甚至进行论文抄袭、论文买卖、学术资料造假,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败坏了学术风气。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12月

第33卷第6期高平发,等:研究生导师践行立德树人的困境及对策

(三)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面临困境的原因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主体间性即主体间的交互关系,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过程就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困境也是导师和研究生交互作用的结果。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大环境来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学者在向西方推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或多或少地也会受到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西方一些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正在侵蚀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再加上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思想道德领域一些传统的道德理念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未建立,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等好的理念没有被很好地吸收,逐利行为却被大肆追捧,主流价值文化的发展空间遭到挤压。endprint

第二,从研究生自身来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大学本科及以前阶段的学习,其更加注重研究生自主开展研究的能力,这就对研究生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情况是,研究生最初阶段其心智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惰性,对学术研究的方法也不够了解,缺少学术研究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特别是在缺乏严格约束的环境下,研究生容易丧失自制力,在研究过程中容易寻求捷径,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因此,研究生迫切需要来自导师的指导和监督。其次研究生深受网络的影响。作为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群体,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一方面,网络的虚拟空间造成了研究生群体具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另一方面,研究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侵袭和同化,难以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从导师方面来说,部分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导师认为研究生是成人,其思想教育和道德教化已经完成,没有必要再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和学术引导,这种育人观念的偏差使得研究生培养中的德育培养缺失,从而导致学术不端行为和道德丑闻时有发生。另外,导师评价导向也存在偏差,当前对导师的评价虽然也将师德放在重要位置上,但却缺乏评价的标准,使得科研经费、论文篇数、成果等级这些可以量化的显性的成绩成为导师考核的主要因素,这种考核的偏差使导师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对研究生道德层面的教育弱化,进而导致导师的育人作用大打折扣。此外,部分导师未能在学术和道德方面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理想信念不坚定,抵制不了利益诱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教育难有实效。

二、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特殊角色与作用

导师之“导”有双重含义:一是在人品、修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二是在专业知识上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6]导师在研究生成长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学术育人和道德育人两个维度上具有重要作用。

(一)导师是研究生学术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教育要求,强调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导师制是指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7]

导师具有相当的学术造诣,对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派别、主要观点以及研究状况的过去、现在、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熟悉,[8]其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自己的学术成就和知识体系,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和科研选题方面能进行深入指导,

而且导师具有丰富的课题资源,可以为研究生的学术发展提供广阔平台。因此,导师可把研究生纳入自己的课题组中,在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两个环节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

导师一般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深得研究生的信任。研究生选择导师时就怀揣着对专业学术知识的渴求和对导师的崇拜与信任之情。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首先是师生关系,传道、授业、解惑是导师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和职责。

(二)导师是研究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指导者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承担着国家建设发展的大任,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正途上,就会危及社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导师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这一观点早在2000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已明确指出。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的首要责任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指导者,具有其他教育人员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研究生导师潜心科研,学术造诣较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其往往能以学术成果和道德人品赢得学生的尊重,研究生每日跟在导师身边学习知识,进行课题研究,耳濡目染,更容易受到导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其次,研究生的学习大多数都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导师作为具有一定学术成就的人,具有较高的威信,研究生对导师有很強的认同感,他们希望不仅仅与导师进行学术交流,更希望与导师交流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期待得到导师的帮助。大学里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但是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招生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生辅导员数量不能保持同速增加,辅导员配备比例逐渐失衡,使得辅导员很难完全担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爱因斯坦曾说过,仅仅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9]。研究生导师要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不仅需要教授研究生知识,更要对研究生进行道德教育,这样才能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在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下,研究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导师为学的原则和态度,在自身的学术研究中逐渐内化吸收和完善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的治学态度和为学原则。

总之,治学先为人,为人需重德。在研究生培养中,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思想品德上,研究生导师都独具优势。导师与研究生有共同的学术研究方向,有相对一致的学术追求和理想,导师是研究生进行学术和科研的指导者,能在学术上第一时间为研究生解疑答惑,排除困难,深得研究生的信任和依赖。在学术研究之余,导师还关心着研究生的个人状况,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促进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良好私人感情的产生,导师不仅对研究生的学习了如指掌,对研究生的生活现状、家庭状况特别是心理压力也有深入了解,这便于导师及时发现研究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保证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使他们以正确方式实现自己的个人诉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研究生导师具有多年的教学和工作经验,熟悉研究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他们不是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却能在日常的学术研究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避免研究生的反感情绪,使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易于接受,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endprint

三、研究生导师践行立德树人的对策思考

1.坚持率先垂范,做人格塑造的榜样。

近年来研究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社会责任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偏执等问题,这反映了研究生缺乏健全的人格,需要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研究生对导师的信任和崇敬之情,有助于提高导师教育引导的实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要坚持率先垂范,不断加强学术研究,注重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以真挚的情感对待研究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科研过程中的困难。研究生在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被导师的健全人格所吸引和感染,导师自然显露的人格魅力是开展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比任何形式的思想教育都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研究生在这种环境下会不自觉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而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科研状态,淡泊名利,潜心钻研,孜孜不倦地追求学术研究上的突破和自我价值的升华,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坚持学术信仰,做学术上的领路人。

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上的领路人,必须保证自身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时刻以发展学术、开拓创新为目标,能够抵制各种利益诱惑,始终坚持学术信仰和学术理想,坚持终身学习,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底蕴。真正以一个学者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以一个老师身直影正的师德师风感染和影响研究生,始终保持潜心钻研、虚怀若谷、不断进取的精神,引导研究生树立学术理想,坚持学术信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3.端正学术态度,做学术规范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激烈碰撞,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在学术研究活动中,一些研究生表现出了严重的学术失范问题,急功近利,抄袭剽窃,甚至为了所谓的研究成果不惜弄虚作假,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学术失范主要是指把他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或者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学术泡沫。[10]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德育任务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思想道德,更包括学术道德的塑造。导师需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教育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并在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严格把关,认真监督,避免出现抄袭剽窃、一稿多发、署名“搭便车”和学术造假等行为,导师在研究生发展过程中作为一个学术规范人,要时刻监督研究生的学术行为,引导研究生正确对待学术,传承优良的学术传统,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4.坚持洁身自好,做有责任感的学者。

研究生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能正确对待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不滥用科技,保持警惕性,避免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做出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事情。研究生导师要洁身自好,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学术研究,绝不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不被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所诱惑,保持一颗学者的淡泊之心。前文提到近几年导师失德的丑闻频频曝光,对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产生了恶劣影响。对此,导师要切实增强德育观念,从自身做起重构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和生活道德观念,言传身教,营造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学术研究风气。进一步完善导师的培训和评价机制,培训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导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评价机制主要是对导师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与导师的相关利益挂钩,提高导师学术育人和道德育人的动力。有评价制度就要有相应的问责和奖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导师立德树人的主动性和长效性。

5.倡导平等协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研究生比较年轻,学习能力比较强,容易接受新知识,能快速适应新的电子学习和工作方式,经过导师短时间的指导教育,能很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最终能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组中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任务,帮助导师完成课题研究。研究生导师经常会有交流、授课等事项,很难进行具体细致的课题操作,大部分具体任务都是由研究生完成,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研究生与导师存在一种平等合作关系,是学术上的合作伙伴,同是一个课题组的成员。导师与研究生不是“老板”与“职员”的关系,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导师应给予研究生充分的尊重,改变以往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構建平等关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团结协作,完成共同的学术发展任务和目标。导师应该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做学生的心灵领路人,“敢于‘解剖自己,做到肝胆相照”。[11]

6.引导职业评估,指导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研究生在完成规定的学习年限后,必然要步入社会,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但是研究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局限在校园和实验室,生活环境单一,交往群体简单,社会阅历较浅,他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自我评估和准备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对此,导师需要未雨绸缪,引导研究生学会自我评估,学会进行全面的自我环境和外界环境分析,有意识地引导研究生提高职业素养,勇敢迎接职场的考验。

导师还应该关注研究生更深层次的职业发展,在人格人品、处世观念、行为方式等个人素质方面给予研究生积极的影响和引导。导师本身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范例,或许研究生不会选择走上学术研究道路,但是导师的职业素养、职业状态和追求等已经深深地刻在研究生的脑海中,这些将是影响研究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除去潜移默化的无意识影响,导师还需因材施教,并根据研究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创设不同的环境,使他们更清晰地进行自我认知,可以通过科研课题、社会实践等不同形式,增加研究生的阅历,进而使他们能正确分析自身的能力,探索自身的职业兴趣,进行详细的SWOT分析,从而引导研究生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总之,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研究生导师需要认真研究和遵守的价值准则。研究生导师要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中做到先育己再育人,先育德再育才,增强对研究生培养的情感认同,从学术和道德两个维度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指导,不断提升学术水平、道德水平、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以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浙大论文造假事件通报: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EB/OL].(20090315)[20170301].http://www.gov.cn/jrzg/200903/15/content_1259955.htm.

[2] 劉岩.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EB/OL].(20100320)[20170301].http://news.cntv.cn/program/jiaodianfangtan/20100401/106131.shtml.

[3] 爆闻107篇中国学者论文涉嫌造假遭撤稿,中国科协约谈Springer Nature总裁[EB/OL].(20170422)[20170425].http://www.sohu.com/a/135685960_642762.

[4] 蒋桂佳.北大于艳茹“抄袭门”:起诉校方 要求恢复博士学位[EB/OL].(20151015)[20170301].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5_10_15_337683_s.shtml.

[5]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坠楼身亡 其导师被取消资格[EB/OL].(20160131)[20170301].

http://china.cnr.cn/yaowen/20160131/t20160131_521287056.shtml.

[6] 李冬梅.重视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9):3032.

[7] 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241.

[8] 金永东,李侠.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角色转换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4):9194.

[9]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

[10] 韩国良,郭雅慧,谭树成,等.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6):8791.

[11] 马灯秀,王辉.导师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的作用探析[J].科技信息,2009(2):380381.

责任编辑:袁付娜

Th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Dilemmas of Practicing "Moralitypreferred and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by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GAO Pingfa1, ZHANG Xinyuan2, YUAN Yonghong3

(1.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2.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3.Department of Postgraduate Affair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graduate education. The task of "moralitypreferred and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requires that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educate and direct postgraduates in both academic and moral dimensions. However, both academ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re in dilemmas in reality. To get out of the education dilemmas,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ought to set good examples for students both in academic and moral aspects. They should be clean and selfdisciplined and set models for students in shaping good personality. They ought to teach students to have proper academic attitude and career assessment, promote equality and cooperation, and be studentsgood teachers and friends.

Key words: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moralitypreferred and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academic belief; personality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立德树人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塑造
高等职业德育教育与学生健全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