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功效研究

2018-01-14 09:36陈云雁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军训国防育人

陈云雁

(郑州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郑州 450000)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防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国防后备人才及加强全民的国防知识、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国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开端,搞好学生国防教育关系国家国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背景和必要性

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就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国防教育。195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对大、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军事训练项目有明确要求;1985、1987年国家又颁布了针对大、中学生的训练大纲,使学生军训更加规范;1999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200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并明确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意识,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2014年7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防动员委员会修订印发的《全民国防教育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当积极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2016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防教育特色办学先进单位认定工作,拉开新一轮全国学校国防教育与实践的新高潮。由此可见,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国家的安全观也应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容。传统意义的国家安全是指国土安全、政权安全、国防安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还包括金融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代表了国民的民族精神状态以及国家责任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基石,高素质的国民是前提。青年学生是未来保卫国家、建设国家的核心力量,因此必须培养青年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精神。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带给人类更宽的视野和更新的发展,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通过网络对青年学生进行文化和思想植入,从而使其价值判断产生重大影响。在国际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空间”中,西方推崇的普世价值和所谓的民主自由大行其道,通过有计划有预谋地散布有关我国的虚假信息和流言,抹黑我国形象,诋毁我国国家制度和文化,动摇青年学生的信仰,从而使其对我国的文化、制度和道路产生怀疑,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以及社会发展漠不关心,甚至走向对立。从国家的安全稳定发展出发,在网络时代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二、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形式和途径

(一) 开展国防形势教育,加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

1.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引领,占领学生思想阵地

国防教育课程化。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课是向学生进行国防知识传播的一种必要形式。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国防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在授课形式上,采取分班授课和大型讲座的方法。开设思政类、国防知识类、军事类等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通过组织国内外形势专题讲座、邀请英雄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强化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国防安全意识,坚定其爱国爱党的理想信念,从而激发其为国家安全、民族复兴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责任与担当。

2.营造浓厚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

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责任与担当、制度认同、道路认同、民族文化认同、军事知识竞答等为主题的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就青年学生的认知误区进行阐释、辩论,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统一认识、凝神聚力的效果。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成立国防教育、军迷天地等兴趣小组,宣传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知识;组织军事题材观影活动、时事论坛、国防、军事图片展等,营造浓厚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使得国防教育意识深入人心。

(二)开展军事训练,炼其体质磨其意志

学校军事训练主要是指军事队列训练。包含队列动作、队列指挥、队列纪律三项内容。着装统一要求、动作统一标准、执行统一口令、动作整齐划一、令行禁止是队列训练核心要素。通过严格的程序化的队列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善于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实践证明,军训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极好形式。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对于青年学生的意志品质来说是巨大的的考验,通过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通过流汗流血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瞄准第一等价值观的建立,青年学生在意志品质上得到了凤凰涅槃式的重生。这种意志品质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难题,激励青年学生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努力攀登,为他们踏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军训还有利于塑造集体主义精神。军训是统一着装、统一标准、统一口令、统一动作的集体活动。在这项集体活动中,学生身份统一,通过接受指令官的口令统一动作,接受军队条令、纪律的约束,按照规章制度行动。个人生活在集体中,相信组织,依靠集体,关心集体,维护集体,不断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不断克服个人主义,通过把个人摆进集体中,逐渐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推动了良好校风、班风建设,促进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光大。

(三)国防教育生活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国防教育生活化是指学校有选择的借鉴军队对军人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主要包含:起床、早操、整理内务和洗漱、开饭、午休、就寝、室内外卫生制度、请假、班务会、晚点名等内容,学生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对学生一天中生活的每个节点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在校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家庭人口结构大多属于“4-2-1”模式。家长对于孩子的照顾、管理过于精细,基本处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状态。这样的成长环境导致孩子们独立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长期“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养成了孩子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难以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难以和他人进行合作,缺乏团队和集体意识。准军事化管理从一日生活的诸多细节入手,从看似简单的吃饭、睡觉、卫生入手,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养成,独立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国防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功效

(一)国防教育在学生德育素质培养中的功效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体现了国民对自己祖国的浓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当代,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国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诚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军尚武的民族气质,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从而坚定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理想信念。

国防教育中包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内容,对坚定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学习我军的发展历史、建军原则、优良传统以及我国国防建设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个人理想与民族前途之间的关系,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国防意识,建立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在整个训练中,严格的集体生活、标准的内务管理和频繁的评比竞赛,使学生自觉把个人融入到集体之中,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在团体实践中对集体主义的感悟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使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国防教育在学生智育素质培养中的功效

军训有利于知识学习。军训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有:军训培养了青年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自觉意识,经过刻苦训练,身体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体强壮了,精力充沛了,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紧张有序的军训生活节奏使学生学会了科学利用时间。军人的铁的纪律和挤时间的“钉钉子精神”,使学生们受到启发,找到了成功的秘诀。军训使他们获得了攀登书山、搏击学海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在军训中得到了启迪:明知学海无涯,偏要竞舟苦渡;明知书山险峻,总要奋力攀登。与惊涛博击,与激流抗争,历尽艰险,矢志不移。

国防教育是涉猎知识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学科。学习这方面内容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很好地弥补学生单纯学习书本造成的知识建构单一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智育,特别是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对于打破专业知识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国防教育在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培养中的功效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学校国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军训要求学生做到一日生活条令化,从作息时间、内务卫生、军容风纪、操练上课都有特定的标准,站、坐、立、走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标准和制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为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军训内容单调枯燥,运动量很大,长期的艰苦训练,锤炼了意志,强壮了体魄。

四、国防教育对学校培养模式的影响

(一)国防教育充分发挥了军事课课堂拓展性育人培养模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打破了教室单一空间带来的教学局限性,使学生的活动场所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所学知识也不仅限于升学知识和技能,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国防教育不仅拓宽了课堂的范围和空间,更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培养有理想、有信仰、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国民奠定了基础。

(二)国防教育充分发挥了身份形象性育人培养模式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部分。学校国防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的切入点。学生通过国防理论课程选修课学习,了解我国、我军历史,感受中国多灾多难的近代史,从战火中奋起,从废墟中挺立,从屈辱中新生的中国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历程,深刻体会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发自己爱国、爱党、爱军的革命豪情,坚定自己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坚定理想信念。在军训过程中,学生统一着装,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令行禁止,按照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些措施和行为有利于学生深入角色、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从形象上到思想上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向军人靠近、看齐。

(三)国防教育充分发挥了内容直观性育人培养模式

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广阔的天地、绿色的军装、神秘的武器、激昂的军歌、紧张的生活、变幻的战术、艰苦的拉练等,激情澎湃又惊险刺激的教学形式打破了课堂单一灌输知识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有了不一样的教育体验,丰富了人生阅历,拓宽了认知渠道。

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是军训最为鲜明的特征。一个个与青年学生年龄相仿的解放军战士作为教官,与他们一起训练: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直观的示范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正因如此,国防教育在育人中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四)国防教育充分发挥了课程实践性育人培养模式

用理论知识占领思想阵地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实践,一切理论都是空中楼阁。学生教育尤其应该注意知行合一,理论实际紧密结合。国防教育在课堂外注重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参观当地的国防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到部队参观学习,感受军队国防教育文化的熏陶。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以达到通过环境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也能满足青年学生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好奇,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年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认清国际形势,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促进对课堂理论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军事训练和军事化管理,同样也体现出较强的实践的特征。在齐步、正步、跑步、转体等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中,通过千百次动作的重复,将身体的实践认知上升至思想认知的高度,将标准、纪律的观念融进血液,使之不知不觉的成为一种意识。起床、吃饭、内务整理等日常生活都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得习惯成自然,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国防教育充分发挥效果的多样性育人培养模式

经过30多年的以学生军训为主体的国防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国防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措施之一,学校国防教育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6年全国首届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遴选与认定,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所占地位也会愈加重要。

[1]陈云雁.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国防教育学术演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16, 33(6):87-90.

[2]邵灵红,欧阳美平.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1):58-60.

[3]魏海琴.论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2(4):43-44.

[4]于晓东.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J].教书育人,2013(9):22-23.

[5]周艳玲.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2):126-128.

[6]陶娟, 曹乾坤.论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模式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 2014(15):116-116.

[7]王明明,蒋平成.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276-281.

猜你喜欢
军训国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