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班场之战的战略意义

2018-01-14 17:48丨范浩卿
遵义 2018年1期
关键词:渡赤水鲁班中央红军

■丨范浩卿

遵义会议陈列馆内一角(潘义军/摄)

遵义会议以后不久开展的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紧急情况下,为争取战略主动而成功实施的一次战略性运动战。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遵义时高度评价四渡赤水战役,由衷称赞“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从1935年1月下旬(青杠坡战斗)开始到5月上旬(顺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三个多月,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英明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纵横驰骋于川滇黔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最终甩掉四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彻底粉碎了蔣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的图谋,夺取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毛主席平生得意之笔,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而鲁班场战斗则是四渡赤水系列战斗中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血战。它发生在1935年3月15日,是中央红军为实施三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中的第三次)、惑敌调敌而不得不打的一次惨烈的战斗。此战打死打伤敌中央军周浑元部1000余人、缴获武器100多件,但红军也牺牲489人、伤1000多人,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关于此战的意义,即有没有必要打这一仗、这一仗是得不偿失呢,还是得大于失、且具战略意义呢?至今仍是见人见智。本文就此做一粗浅的分析。

一、鲁班场战斗史实简介

1935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在苟坝会议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为争取主动进一步调动敌人,3月15日,毛泽东、朱德率前敌司令部移至坛厂指挥红军主力围攻鲁班场,为红军第三次从茅台渡过赤水河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红军三渡赤水成功的关键。

八十多年过去了,位于仁怀市鲁班镇的“鲁班场战斗”遗址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当年的鲁班场,是仁怀县(今仁怀市)一个百余户人家的小镇。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是十多里长的山间开阔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由此到茅台渡口二十公里,红军实施三渡赤水必须经过这里。此地驻有蒋军周浑元纵队八个团,他们比红军早几天到达,占据了有利地势,伐木砍树,修碉挖壕,防备森严,以逸待劳。

1935年3月14日21时,军委根据敌我势态和一、五军团的建议,决定攻打鲁班场,电令主力部队“以全部力量,于十五日消灭鲁班场、三元洞之敌”。3月15日晨,除红九军团在坛厂作总预备队外,以第一、三军团(林彪、聂荣臻指挥)主力及干部团为右翼队,五军团及三军团(董振堂、李卓然指挥)一部为左翼队,进入指定地点后,待命向鲁班场发动进攻。

战斗在1935年3月15日10时打响,红军攻势猛烈,鲁班场周围枪声大作、杀声震天,敌人躲在碉堡里疯狂乱射。红一军团一师的两个团和二师的第六团,从李村沟向鲁班场北面运动,首先在茅坪与敌交火。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和预置阵地居高临下负隅顽抗,红军佯败,退至踩山坪高地设伏,周敌中计,遭重创后逃窜到团标寺碉堡内实施还击。红军以一部正面佯攻,另一部向敌侧迂回,将手榴弹塞进敌碉,炸死30余人,夺机关枪一挺。同时红十团、十三团咬住阵地东南面白果寺、丁家山、羊角岭一带的敌十三师激战。红五军团则从东北方向的白家坳、凉水井、老坟嘴一线,咬住敌九十六师阵地猛攻。下午3时,各部向鲁班场守敌发起总攻。红三军团一部在羊角岭、丁家山进攻敌十三师七十六团阵地。十一营三连战士在连、排长相继牺牲后,向敌阵猛掷手榴弹,并趁对方机枪射手被炸死后,迅速占领机枪阵地,夺过重机枪将前来增援的敌九十六师便衣队歼灭。黄昏时分,红三军团集中攻打敌七十三、七十六团两阵地。战士们多次与敌肉搏,毙伤多人。红军一营三连,攻下三处阵地,毙伤数十人,缴获轻机枪三挺,弹药十余箱。红五军团在一军团一师三团、二师四团五团协同下,攻打白家坳、凉水井一线的敌九十六师。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突破防线,与敌短兵相接,白刃格斗,反复冲杀,丈余高的刺草都被踏平。五团七连连长率领战友,连续突破三道防线,冲到小营山顶上,攻克碉堡一座,打死敌营长和连长,毙伤百余人,俘敌13人,缴枪百余支。四团二连连长率全连猛打猛冲,当冲到距敌碉十几米处,右手腕被打伤,仍不下火线,战友为其包扎后,他又重返阵地继续指挥。总攻正酣时,敌机来助战。发现敌人用白布指挥敌机,战士们就如法炮制,把目标指向敌阵,敌机搞蒙了,不敢贸然扫射,从而减少了红军的伤亡。

激战持续三四个小时,虽取得一定胜利,但一时不能解决战斗。发现敌人增援,军委和毛泽东鉴于作战目的已达到,当晚二十时命令各军团主动撤离,留红六团原地监视敌人,其余部队当晚转移到茅台、中枢、坛厂、小河。我大部队撤离后,敌人不知红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直不敢轻举妄动。次日干部团前来接应红六团撤往茅台。这就是鲁班场战斗的简要经过。

二、怎样考察评估鲁班场战斗的价值和意义

鲁班场战斗发生在1935年3月15日,至今已经八十二年了。但由于它是发生在三渡赤水前夕,两者密切相关,所以对它的价值评估至今仍是人们特别是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家见仁见智,各有理由。其中有一种观点,单纯的、孤立的就鲁班场战斗的战况、战绩来进行评估, 认为“鲁班场战斗得不偿失,这场战斗根本就不该打”。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从战况和战绩来看,此战打死打伤敌中央军周浑元部约一千余人、缴获武器100多件,但红军也牺牲489人、伤1000多人,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敌我双方伤亡相当,甚至红军伤亡更大,真是得不偿失。其一,目的没有达到。毛泽东的目的是消灭周浑元,建立黔北根据地,实际结果相去十万八千里。其二,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其三,红军攻击鲁班场,导致了非常危险的局势。川军和中央军四面围拢过来,有陷入重围之势。其四,鲁班场的战斗,由于是依托工事的防守作战,周浑元部损失不大,在后面的围堵过程中,周浑元部还是发挥了作用。

乍一看这种观点貌似有道理,但细致分析,它就经不起推敲。第一条理由,所谓“目的没有达到”,这是用孤立的机械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诚然,毛泽东预设的消灭周敌、建立黔北苏区的目的确实没有实现。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改变我们的计划,而不能固守陈规,抱残守缺。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怎能被死的计划牵着鼻子、捆住手脚呢?况且此战虽未能消灭周敌,但却狠狠地敲击、震慑了他,虽未能建立新苏区,但却扩大了红军的影响。第二条理由,所谓“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也是站不脚的。世上哪有常胜将军,只有少吃败仗、多打胜仗的道理!打仗哪能杜绝牺牲,只能“敌损三千我损八百!”第三条理由,所谓“红军攻击鲁班场,导致了非常危险的局势”,这也属牵强附会。当时的情势是,红军攻击不攻击鲁班场,都是处于敌人的大包围之中,都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与其四平八稳,这也怕那也怕,不如主动求战,狠敲一下周纵队,打乱敌方部署,在敌人慌乱中寻求有利于我的战机。第四条理由,所谓“鲁班场战斗是攻坚战,周部损失不大”,这也是苍白无力的。周纵队作为一直跟中央红军作对的骄横之师,装备精良,防备森严,以逸待劳,在双方综合军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竟被打死打伤一千多人,这不算较大的损失又是什么呢?这种观点还声称“在后面的围堵过程中,周浑元部还是发挥了作用”。而事实是红军悄然撤出战斗以后,周纵队摄于红军的血性和神勇,几天不敢走出碉堡,成了缩头乌龟,对中央红军实施三渡赤水根本没有构成多大威胁。这恰恰证明,鲁班场战斗一定程度上打掉了周纵队的骄横之气。可见所谓“鲁班场战斗得不偿失,这场战斗根本不该打”,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甚至是有害的。

与这种观点恰恰相反,我们认为“鲁班场之战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鲁班场之战单从战绩看意义不大,得不偿失,但从它与三渡赤水、进而与四渡赤水的关系看,又是可圈可点的,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首先,兵不厌诈。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打仗不能按常规,要主动造势,给敌造成扑朔迷离的假象,使他对我的战法、意图等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只能盲目应战,露出破绽,为我所用。鲁班场之战,中央红军对兵强马壮的周纵队实施强攻,虽然我方伤亡不小,但也给敌人以较大杀伤,从心理上给他造成胆怯和恐慌,让他在中央红军面前优柔寡断,不敢轻举妄动,这有什么不好呢?其次,打仗好比下棋,要走一步看几步。能在鲁班场这一仗吃掉更多的敌人当然求之不得,但如果敌人乖巧了谨慎了不敢恋战了,我方就应该果断撤离,另谋良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叫“水路不通走旱路”“大季损失小季补”,也好比做生意,甲商品不赚钱、少赚钱甚至赔本,那就在其他商品上多赚钱,总体还是赚钱。鲁班场之战,就此战而论此战,红军没有赚钱或者还蚀了点本,但它为三渡赤水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我中央红军因有鲁班场战斗打下的基础,即给敌造成的错觉、威慑等,才能大踏步的、从容的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在赤水河以西与敌周旋,策划准备下一步即第四次渡赤水河等行动。

包括鲁班场战斗在内的整个四渡赤水系列战斗的策划者、红军统帅毛泽东后来在他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分析方法。”用这种“可靠的科学分析方法”即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来考察评估鲁班场战斗,把鲁班场战斗放在更广阔更宏大的时空,也就是把它同三渡赤水进而与四渡赤水系列战役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对鲁班场战斗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估才比较客观公允。据此我们认为,鲁班场战斗虽然使红军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相对于它给三渡赤水创造了积极的时间空间条件,使中央红军得以从容地三渡赤水,调敌于河西,进而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挥师云南,巧渡金沙江,跳出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实现战略大转移这样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来说,这点代价又算得了什么呢?鲁班场战斗中伤亡的一千多位红军指战员,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做出的牺牲,其价值和意义是无可估量的,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的辉煌胜利!鲁班场战斗中红军将士们的英雄壮举将永远激励我们!鲁班场战斗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将永远载入红军长征的光辉史册!

游客在观看红军长征时用过的马灯(潘义军/摄)

猜你喜欢
渡赤水鲁班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聪明的鲁班
鲁班造伞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
中央红军最早实行供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