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历史街区打造成城市文化地标,看看日本怎么做

2018-01-15 09:58
中州建设 2017年19期
关键词:神户景观历史

我国在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确立了“历史街区”的概念。然而,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城市的一些项目在商业开发的同时忽视了城市文化保护和市民参与意识。在这方面,日本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一些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什么是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Historic Quarters)一词最初是于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中被提出的。

1987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又称《华盛顿宪章》)提出了“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不论大小,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日本从2007年实施《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具体的“观光战略”和配套政策,并大力推进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这些举措推动了日本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城市文化的传承。

日本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过程

按照各个时期历史街区保护的特点,可以将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分为三个阶段。

兴起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正处于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196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新住宅市街地开发法》,开始对城市历史街区进行大规模改造。随着京都、奈良等古都的历史环境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地域特有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环境,市民自发开展起历史街区保护运动,在1966年出台了日本第一部由市民推动制定的法律《古都保存法》,掀起了日本全国性的历史街区保护浪潮。

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日本各地的自然、历史、景观以及住宅的“宜居度”越来越受到重视。日本政府开始在京都府京都市、奈良县奈良市、滋贺县大津市、神奈川县镰仓市、石川县金泽市、兵库县神户市等16个城市实施传统文化都市保护计划和传统产业都市建设计划。受此计划影响,各地方政府开始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区保护政策和城市景观规划。

成熟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加快推动城市景观保护,特别是历史街区保护运动的开展。政府启动了“历史街区及修复综合援助计划”,制定了地区保护及再开发计划等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综合方案。政府的保护措施也促进了各地历史街区保护运动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历史街区保护问题得到日本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以大都市为中心相继制定了都市景观条例。日本逐步形成了成熟、完善的历史街区保护机制。

“异人馆街”如何成为城市文化“名片”

为了开发城市文化游特色,树立城市文化地标,同时保护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不受破坏,200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历史城市规划法》,并分别在古都型城市(如京都市、奈良市、镰仓市、彦根市等)和创意都市型城市(如神户市、金泽市、名古屋市等)开始实施。

神户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日本7个创意都市之一,每年吸引了大批观光者的造访。神户市的“异人馆街”已成为日本著名的城市文化“名片”,“异人馆”的老洋房建筑不仅代表了神户的城市历史记忆,体现了当地的都市文化,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

从明治时期开始,神户市北野町山本通地区就形成了西洋式住宅和日式住宅共存的街区风貌特色。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1979年10月在神户市景观条例的基础上,北野町山本通“异人馆”地区被认定为“城市景观形成区域”,并在此区域中进一步细分了“传统建筑物保护区”和“重要传统建筑保护区”。在此区域中对于建筑物的新建、增建和改建时的高度、屋顶的坡度、公共空间的容积率等都设定了标准,目的在于突出“异人馆”传统建筑群的历史风貌保护,营造良好的城市景观,传承城市文化精神。

在“异人馆街”的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的范围内,已有21栋老洋房建筑经修整后正式投入了商业运营,主要作为文化产业开发,让游客能感受到街区充满异国风情的历史气息。其中,纪念馆有11栋,在这些场馆中按原貌恢复了当时建筑物内的装饰和布局并能体验各馆的异国文化;美术馆有6栋,咖啡馆有2栋,餐馆和时尚精品店各1栋。在这21栋老洋房建筑中只有2栋的所有权和管理方为神户市政府,其余建筑物的经营和管理者都为个人。然而,即使是个人所有的建筑,在修缮或改造之前也必须先制定工程方案提交给神户市住宅管理局审批,在确保此工程不会影响其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后才能施工。此外,从1981年起,当地还组成了地区景观风貌保护民间团体,通过开展商民联谊活动、召开研讨会等形式发现“异人馆街”及周边地区景观风貌保护上存在的问题,由居民和商家共同商讨后向政府建言解决方案。

日本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历史街区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2016年7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延续城市文脉,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推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适当学习和借鉴日本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将有助于提升国内“文化城市”“创意城市”的建设水平。

一是依托政策法规,保护城市人文环境。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如何进一步细化建筑物的保护等级,保护历史街区整体的人文环境,制定更为详细和明确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则,对于城市文脉的传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激发市民参与意识,形成协同治理体系。从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在历史街区保护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意识,通过市民的推动,形成了政府—居民—商家—社会团体的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保护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能激发市民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以及城市文化传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可以研究借鉴。

猜你喜欢
神户景观历史
神户垃圾箱会表扬人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神户人民不养牛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