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尖刀兵”
——凤冈县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

2018-01-15 02:25文丨付小海汪孝涛
遵义 2018年2期
关键词:凤冈县茶农茶园

文丨 付小海 汪孝涛

无人飞机喷洒生物农药(王猛/摄)

穿行在凤冈大地,处处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日趋完善的公路设施建设,将一片又一片绿意盎然的茶园有机联结,构成一个个茶海里的迷宫;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时时处处可见茶人忙碌的身影,幸福的笑声回荡在茶乡大地。

自国家扶贫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作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凤冈,切实将产业扶贫抓到实处。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给群众增加了收入,带来了实惠。凤冈现有茶园50万亩,涉及全县14个乡镇70个村居。2017年投产茶园40万亩,总产量达到4.5万吨,产值35亿元,综合产值60亿元,直接带动6.3万户20余万人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其中2万余户贫困户因种茶致富,户均增收2500元左右。

产业带动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了盐巴钱”曾经是凤冈群众的生活方式。要脱贫致富,产业支撑是关键。凤冈县委、县政府结合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实际,经深入调研,确立了“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以茶奔小康”和“人均1亩茶”的发展目标,用茶产业推动大扶贫战略落地。

“目标确定了,一届接着一届干,越干越让我们认识到,发展茶产业是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出路。”凤冈县委书记廖其刚说道。

几年前,何坝镇凌云村茶叶还没有进入盛产期,村民陈天映在别人的介绍下,到核桃坝、永兴等地采摘茶青,看到了发展茶叶的好处后,回来便开荒种植了两亩茶叶。陈天映介绍说:“两亩茶园,成林的1亩,收入4000元是没问题的,加上给别人采摘茶青,维持日常开支完全不成问题。”今年,陈天映家庭收入17501元,其中自家茶园收入4900元,采茶务工收入6200元,茶叶收入成了家庭经济收入的主体。

据了解,凌云村现有贫困户132户,累计种茶200多亩;脱贫户99户,其中通过种植茶脱贫的有83户;“总体来看,在今年的贫困户收入算账中,种茶叶的户均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没种茶叶的,收入都相对较低。”凌云村总支书记介绍说。

永安镇田坝村是凤冈茶产业的龙头,这里出产的锌硒有机茶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并通过了欧盟481项检测指标出口欧洲,同时打开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市场。这里的农民种茶有收入、采收有收入、制茶有收入,在茶园景区开办农家乐也有收入。据统计,在该村2125户农户中,拥有千万元以上资产的达6户,百万元以上资产的达200余户,农民拥有家庭轿车600余辆,早已实现了户户通公路、家家奔小康。

2003年以来,凤冈累计出台茶叶优惠政策文件20余份,平均每年整合资金投入茶产业发展超过3000万元,涉及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多个环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八大转型”工程,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据统计,凤冈通过茶产业项目,带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亿元,社会资金20亿元以上,完成产业路400公里,解决了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保障了农村用电需求,农村通讯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光纤网络全面普及,移动电话惠及农村每个家庭,建设黔北民居12000余栋,建设小康房800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企业助推

2017年,凤冈锌硒茶专卖店新增15间,累计达到260间;新增网店5家,累计达到65家;新增5家出口企业,累计达到9家,全年共计出口茶叶2900吨,出口金额达到3.5亿元。

近年来,凤冈积极探索“公司+党建+合作社+茶农”的发展模式,确保茶叶质量,扩大销售额度,创建自己的品牌,提升凤冈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贵州凤冈盘云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做出口茶叶为主的茶企,2017年出口干茶6万多斤,销售额360余万元。“盘云今年能有这么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与我们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我们专业合作社的茶叶能出口,也得益于与他们的合作。”凤冈县云露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成华介绍说。

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今年出口成品茶近120吨,产值4000多万元。据公司负责人任斌介绍,茶叶收益的多少,关键看下树率,以前的茶主要采春茶,夏末和秋季的茶就留在树上,造成了极大浪费,同时对茶树的生长也不利,现在做出口茶,7至9月的茶一样值钱,单是秋茶每亩可增加收入2000元。为实施标准化茶园管理,今年公司免费向基地的900多户茶农,其中贫困户261户,发放有机肥80吨,价值10余万元。当前,公司正集中精力指导茶农蓬面修剪、施肥和冬管。

“公司的引领和技术指导,有力促进了茶园的标准化管理,为茶农的增收提供了保障,下步将继续指导各地成立专业合作社,严把质量关,特别是肥料和农药的控制,为茶叶出口保驾护航。”凤冈县茶叶中心副主任吴亮说。

据了解,自全县脱贫攻坚大决战打响以来,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按照“企业+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指导建立起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脱贫协议书,每个有基地的茶企在实施茶园冬管用工时优先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格执行“三优两免”扶贫制度,即用工时优先聘用企业加工区域内的贫困茶农、优先收购加工区域内贫困茶农交售的茶青、加工区域内贫困茶农的茶青上浮5%优价收购和免费提供技术、免费提供农药。截至目前,茶企业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茶农6463人,免费提供肥料、农药等物资价值1000余万元;同时,茶企参与全县脱贫攻坚捐款100余万元,43家规模企业还参与了“百企联村帮户”行动,定点帮扶了43个村。

品牌打造

品牌是效应和收益。一个品牌的打造,需要时间和多方的合力。

凤冈茶叶的荣誉殿堂,一个个耀眼的荣誉牌让你读懂凤冈茶叶的含金量,“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十大最美茶乡”“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十大名茶”……“凤冈锌硒茶”公共品牌成功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凤冈锌硒茶”亮相米兰世博会,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7年,凤冈锌硒茶进入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被列入首批100个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名单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在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凤冈锌硒茶”品牌价值13.53亿元,全国排名第45位,被评为“全国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在这些荣誉牌的背后,有无数茶人的艰辛付出与努力。

从2003年开始,凤冈县每年以3-5万亩的速度推进茶园基地建设,茶园面积从最初不足3万亩发展到50万亩,茶叶基地遍布全县14个乡镇,受益人数达20余万人。全县茶叶面积、产量、产值排名挤入全省前列,茶产业已成为凤冈县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

质量是产品的立身之本,过硬的质量才能永久立足于不败之地,扶贫的效果才能持久的发挥。为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让消费者放心,凤冈着力加快推进无害化生产,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完成茶园无公害认证34.3万亩,有机认证5.18万亩。积极开展绿色防控。建成永安镇、绥阳镇茶树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2个,示范面积5万亩,辐射全县50万亩茶园。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野鹿盖、仙人岭、浪竹等30家茶叶企业进入“贵州省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上线运行,14家茶叶企业实施二维码、有机码追溯,20家茶叶企业进入新华数讯云平台实施质量追溯。

茶叶与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扶贫战略的后劲。田坝生态有机茶生产示范园区、太极生态养生园和玛瑙山茶旅景区等茶旅景区的成功创建,延伸了茶产业的扶贫效应。《龙凤茶缘》《龙凤茶苑》等茶文化丛书,为人们认识、了解和爱上凤冈茶,搭建了平台。春茶开采节、中秋品茗联谊会等系列文化活动持续举办,让茶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积极开展古茶树普查和保护工作,蜂岩、何坝、龙泉、石径等10个乡镇发现古茶树群落,弥补了该县无古茶树的空白。

茶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不仅为凤冈这块厚重的黄土地带来了真金白银,更为之加注了不断向前的推动力量,增加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使得凤冈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一路凯歌,一路收获。

猜你喜欢
凤冈县茶农茶园
茶园飘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凤冈县关工委的“桑业”情怀
“早春茶”开采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茶乡人家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凤冈县召开2016年老干部暨关心下一代工作全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