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燕
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初到兰考,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导致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满目疮痍和群众愁苦的面容让焦裕禄心急如焚,他来不及休息,当即决定对兰考县进行全面的摸底考察。
“不用去了,这里有以前的考察报告。”身边的工作人员拿出一摞资料对焦裕禄说。焦裕禄摆摆手拒绝了,说:“那些资料不行。”工作人员收起资料,心里却犯嘀咕:“没看怎么就知道不行?”似乎察觉到对方的不满,焦裕禄认真地说:“我不是说资料本身不行,而是我们做工作,必须要亲自去考察,别人的资料再详尽,都不如实地体验更有用。”
焦裕禄发现,当地一些干部的工作态度不积极,存在得过且过的情绪。于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带着县里的干部们,去火车站看望那些因生活困苦而准备离开兰考的群众……大家的内心再次被深深触动了,每个人都充满了干事动力,下定了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决心。这时,焦裕禄又给大家讲了实地考察的必要性,还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而这句话在他后来身患严重的肝病时又说了无数次,也践行了无数次。
做工作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力争做到完美,甚至连整理考察报告时一个小细节不太确定,都要亲自再去实地查看……焦裕禄事必躬亲的作风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敬佩不已,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印象:焦裕禄是一个“讲究”的人。
但后来眼见的事情,又让大家对这个判断产生了“怀疑”。
焦裕禄办公室里的桌椅都是在县委大院初建时买的,使用多年已破损不堪。工作人员知道焦裕禄是个“讲究”人,便主张换一套新的,但焦裕禄不容置疑地拒绝了。而且,焦裕禄所有的生活用品都非常破旧,他常常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大部分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这哪还有一点‘讲究的样子?分明就是在‘将就嘛!”身边的工作人员又在私下里嘀咕。
不过,焦裕禄生前对自己做的最后一件事却又“讲究”起来。临终前,焦裕禄对组织要求:“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滩上,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件“讲究”的私事却分明是心系党的事业、心系百姓啊!
“讲究”和“将就”看似毫無关联的两个极端,却在焦裕禄的身上得到了统一,甚至能够自如转换。对革命、对人民,一定要讲究,因为人民的事情容不得一点马虎;对个人、对家庭,能将就则将就,因为群众生活还有困难,不允许自己讲究吃穿用。这是一种高度自律、倾力奉献精神的极致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同志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无论是“讲究”,还是“将就”,可能体现为多种表象,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唯一宗旨。所以,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方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