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2018-01-15 13:05白世鑫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手段文学文本

白世鑫

现代教育手段作为一种教学过程中的新事物,与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同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手段,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对作为文学接受主体的学生从文学接受过程诸方面进行引导,使其更形象、更有效地完成文学接受,从而有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这样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作品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语文教学中不论是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从应试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的日益深入和现代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日渐成熟。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正在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育手段正在教学过程逐渐替代传统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大纲的修订,教育理念的更新。语文教育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不变的却是语文教学仍是以教材为媒介,以阅读教学为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是文学接受活动中教材文本的接纳者,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过程就是一次文学接受活动,但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接受,在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与教材的中介者,其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教师的导向作用就是通过教学手段来实现的。教学手段的变革虽然不能改变语文学科的目标及性质,但传统教育中受制于语言的教学内容、观念、方法模式等将通过现代化教育方式而解决。所以,研究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影响,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现代教育手段可以引导学生的期待视野

作为课文接受主体的学生,在课前或课上对文本的阅读中,往往会形成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多种复杂原因,使他们对文本所要出现的形象和意蕴有不同的期待。而每一个学生的期待却又与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尽相同。所以面对处于期待中的学生们最需要的是直观的图像或声音来引导其朝向教学目标靠近。如讲读鲁迅的《故乡》时,初读课文中“横”、“萧索”等字眼时,会期待着一位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人物出现。这时教师辅之以图片及音乐,等到读到中年闰土这一情节时,播放中年闰土图片,一个饱经风霜、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被贫苦生活和剥削阶级压迫的中国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形象立即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使其深深地印在每位学生的脑海中。

二、现代教育手段可以减少学生在文本接受中的误解

就文本接受的开放性而言,“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为学生的性格特点、阅读方式、思维出发点的不同,出现这样的现象(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在肯定语文课堂的开放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准确的理解文本主题。然而,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语言引导无异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限制学生思维,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却能克服这一难题。如在阅读之前首先辅之以图片或视频,将学生思维进行简单的引导。在解读《自题小像》时,学生在接触文本前首先播放关于日俄战争的视屏,并有侧重的展示关于中国观众的丑态。这样学生就会结合鲁迅的经历、创作风格及视屏信息,不难读出一个爱国志士,誓为革命献身的精神。而不至于许多学生看到“神矢”“荃”等字眼时,会将这首诗误读为作者在感情的困惑当中无以逃遁。

三、现代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与文本尽快产生共鸣

就文本阅读而言,阅读教学希望學生能够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之间产生思想或情感的共鸣。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有反复的阅读,通过联想或想象,在头脑中对文本文字进行反复加工,才有可能产生共鸣。但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学接受,教学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是一种有目的,要求效率的文学接受,许多学生由于阅读速度、阅读方法、情感调动等因素的影响。在规定时间内很难与文本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辅之以方法来引导,通过形象的声、色引导,填补学生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情感上的空白。如教读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时,只靠读学生很难理解作者在行文中的情感流露:为什么鲁迅把自己在仙台受到的优待感受为“物以稀为贵”为什么对在东京的清政府留学生感到失望,为什么鲁迅在“看电影事件'后决定弃医从文。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史料,清朝末年中国的状况,鲁迅留学日本的初衷,了解了这些素材后,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自然很容易深入文本,与之产生共鸣。

四、现代教育手段可以延长延留时间

我们认为文学延留的时间长短与作品价值有直接关系。但对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来说,阅读的对象是指定的,由于阅读次数以及学生与作品达到共鸣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延留时间的长短。但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所得到的信息不再局限于文本文字。根据香龙——韦弗的传播学理论,现代教育的运用可以丰富信息编码方式,增加信息传输通道,可以达到延长延留时间的效果。

现在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走进文本,与作品对话。本人认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介入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语言、图片情境创设的模糊性,而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将文本中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

现代教育手段的介入,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但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对其的看法不一。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介入教学,其对教学的影响利大于弊,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琢磨,反复探索,在实践中找出合理的利用方式,以更好地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秦训刚 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王标.初中语文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段文学文本
我们需要文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我与文学三十年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