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消费要避开这些“坑”

2018-01-15 10:26京易
新天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韩先生张女士女士

京易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日前,中消协在其官网发布了老年消费投诉情况专题分析,其中列举了许多老年人消费维权热点,各种形形色色的消费陷阱均存在洗脑式营销和“轰炸式”宣传等行为。

养老院好进不好出

案例:今年4月,年过九旬的张女士来到某老年福利中心参观。营销人员明知张女士有视力障碍,无法阅读合同,依然用洗脑式营销等手段说服她签订合同,并交纳费用1.6万元。

张女士回家后,被医生告知身体状况不适宜长途奔波入住外地福利院,于是她要求退款,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张女士向消协部门投诉。

无独有偶,吉林省吉林市消费者胡女士向吉林市龙潭区消费者协会铁东分会反映,其母亲于今年9月24日入住某养老院,入住3天后感觉身体不适不能继续居住。胡女士为母亲办理出院手续,想退回剩余费用,遭养老院负责人拒绝。铁东分会接到投诉后,联系了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经过调解,养老院同意为胡女士返还剩余住院费。

点评:我国养老产业基础较弱,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市场空间逐渐打开,但目前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管理参差不齐,养老产品单一,消费争议时有发生。

旅游服务漠视老年人体质差异

案例:消费者徐某参加旅行团赴西藏旅行,在旅行过程中,旅行社单方面改变了行程,尚未等消费者身体适应就直接带团前往纳木错等高海拔景区游玩,结果造成同行一名老人高原反应严重,蛛网膜出血。经消协调解,经营者表示,消费者提出的赔偿1.5万元的要求不合理。消费者坚持原赔偿请求。双方未能协商一致。

点评:老年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增长,老年人受消费理念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旅游过程中更看重价格因素。很多旅行社利用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用超低价组团来诱惑老年旅游消费者,但却忽略了老年人身体素质的特殊性,盲目降低服务标准,给老年人造成身体伤害。

预付式消费周期长变数大

案例:年过六旬的张女士在某养生会馆花费4800元,办理了一张“足部经络调理”预付消费卡。张女士于2017年12月摔伤住院,脊椎多处骨折,根据医生建议,不宜参加保健相关服务。张女士向该店提出退卡退款的要求,门店长说该店已转让更换老板,张女士可以继续消费,但不能办理退款退卡业务。经消协调解,店面退还2400元,消费者可以再消费50余次。

点评:预付式消费模式已经从最初的美容美发等行业,向健身、餐饮、食品销售、装饰装修、洗涤洗染、教育培训等多行业、多领域发展,成为横跨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普遍消费模式。由于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变化大,一旦因健康原因不适合或不能继续接受某项产品或服务时,很难取消预付卡业务,造成经济损失。

养生保健服务不规范

案例:年逾七旬的韩先生在某按摩院进行免费按摩体验。服务人员介绍该美容院的设备可以治疗腰椎、颈椎、正骨及身体的其他病症,但是需要配合使用按摩院的按摩剂,需要消费者购买。按摩结束后,韩先生只得购买了两盒总价5660元的按摩剂。

回家后,韩先生感觉按摩效果不好,失眠症状更加严重,第二天依旧没有好转,与按摩人员声称能改善睡眠作用不符。韩先生要求按摩店退货退款。按摩院只同意退还2000元。双方争议无法和解,消费者请求赤峰市消协帮助维权。经消协调解,按摩院同意为韩先生退款4000元。

点评:老年人养生保健需求大,常见的有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等,部分老人还有减肥、美容需求。一些养生保健机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从业人员不具备从事保健服务的资质,服务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部分消费者“养出”一身伤,甚至美容变“毁容”。

收藏牟利风险大

案例:谢女士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艺术品交易合同。谢女士在对方指定网站以预售的方式购买艺术品一份,支付价款2万元。合同约定,该艺术品由网站保管,所有权归公司所有,1年合同期内消费者可随时交割或出售该艺术品,合同期后消费者可全额退还价款,公司按照合同款的10%作为投资收益分期按月向消费者支付。今年2月底合同到期后,谢女士要求退还价款遭到拒绝。经消保委工作人员多次联系、调解、督促,商家退还谢女士2万元。

点评:老年人喜欢购买收藏品,不法商家利用名人、专家宣讲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暗设陷阱引诱消费者上当。老年人缺乏专业知识,很难辨别真假。商家宣传的所谓收藏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消费者一旦上当受骗后损失较大。

“特色”理财要当心

案例:近期,上海经侦总队通过调查发现,有不法理财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后,指使公司业务员冒充上述保险公司客服人员,以承诺8%至12%等固定收益为饵,通过信函、短信、电话诱骗保险客户提前退保后,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以此方式实施非法集资活动。

点评:当前,在投资理财、医疗保健、旅游出行、养老、养生、收藏等消费领域,不法分子往往精心设计各种骗局,引诱老年消费者投入资金。他们有的大打温情牌,有的许以高利回报,让老年消费者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就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有的甚至被骗光养老钱。

中消协发布消费维权提示称,选择养老机构要多方面考察,尤其警惕集资型养老的“美丽谎言”。如果消费者遇到养老机构有下列承诺,一定要警惕。一是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二是以投资养老公寓或投资其他相关养老项目为名,承诺给予高额回报,或以提供养老服务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同时,中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选择旅游线路,不要单纯以价格为导向,要多关注旅游产品的品质,选择正规的旅行社,仔细了解旅游行程安排,签订旅游局统一制定的旅游合同,特别注意违约条款。老年消费者在出行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最好去医院做相应体检,开一些必备药品,随身携带,防患于未然。

(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韩先生张女士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张女士的婚姻困扰哪里来?
“这个差评,我给好评”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女士找茬
家电下乡巧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