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戏为何这样火

2018-01-15 10:02张鸣
特别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奴才臣子汉人

这些年,清宫戏已经火了好几轮了,堪称荧屏常青藤。编剧导演热衷清宫戏,也说明观众对这个留辫子的王朝兴趣多多。

其实,中国古代这么多朝代,比较起来,清朝如果不是最乏味的,也是最乏味之列的一个王朝。明朝提倡理学,不过是说说而已,但清朝皇帝却当了真,社会生活因此而变得相当有道学气。士大夫和官员,不许嫖娼,害得中国的娼妓文化一蹶不振,到清末,才出现若干个所谓的名妓,还是男人硬捧出来的。比起明末的柳如是和李香君,晚清的賽金花、小凤仙什么都不是,而清朝中叶之前,连赛金花这样的名妓都没有一个。

清朝的文人精气神不济,不仅仅因为没有了红袖添香,歌妓对吟,还由于皇帝的文化禁锢政策。历史上的文字狱,数清朝最为严厉,兴狱的规模也最大,整人整得也最狠。一场大狱,上百的人头落地。修齐治平,一向是儒生的志向,但是到了清朝,这事儿不能干了。乾隆皇帝发话,治国平天下,干你们这些臣子什么事?想都别想,谁要还想替皇帝操心国家大事,仔细自己的脑袋!

对清朝皇帝来说,官员士大夫,不能有个性,不能有天下苍生之想,他需要的,就是能具体做事的人。从顺治到西太后,清朝统治者对汉人臣子最高的评价,就是能干事。别的,就别多想了。

满人的臣子,对皇帝自称奴才,汉人也跟着学,到了乾隆时,却被制止了。不是乾隆高看汉臣一眼,而是因为如果汉人也跟着自称奴才,那么满汉就没分别了。汉臣的地位,大家都明白比满人低。如果满人是奴才,汉人就是奴才的奴才。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君臣关系被简化成奴才和主子关系的,只有清朝。

清朝是一个非常乏味的王朝,没有名臣,没有像样的文人骚客,没有大侠,也没有奇奇怪怪的三教九流。像清朝中晚期最后一个才子龚自珍说的那样: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尟君子也,抑小人甚尟。

只有他龚自珍个别一点,差一点就丢了脑袋。

到了晚清,洋人进来了,朝廷不得不依靠汉人士大夫续命,政治高压和文化禁锢才算松了一点,历史和历史人物才算有了点意思。

这样一个乏味的王朝,而且尤其是最乏味的清朝中前期历史,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怎么这么招现在人的待见呢?清宫辫子戏,压倒性地盖过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我看来,恰是因为,今天也十分乏味。编者、导者、观者,热衷的都是宫廷阴谋。皮里阳秋,借刀杀人,尔虞我诈,借着大清的背景、大清的皇宫来演,好像特别对景。演得越是情节跌宕、曲折回绕,就越是能契合没有价值、没有文化的观众的心。编的人嗨,导的人嗨,演的人嗨,看的人也嗨。再加上,一边是众多的臣妾,一边是至高无上的皇上,臣妾娇滴滴地配着皇上,这个世界,看上去要多和谐,有多和谐。

如果这也算是文化的话,那么也是一种屁股上烙着一个“贱”字的文化。

(摘自“张鸣微信公众号”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奴才臣子汉人
古代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与日本“汉人”的形成
秦人称谓小议
做最好的自己
辽代壁画墓汉人出行图浅议——以关山4号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