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审计的数字化应用思路

2018-01-15 09:52李雷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经费三公审计

李雷

【摘 要】规范“三公”经费审计与管理是强化反腐成效,提升“三公”经费审计科学性和持续性的保障。由此,文中以“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作为分析对象,在尝试阐述和界定“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管理目标后,确定“三公”经费审计数字化应用的基本原则,按照有序开发、合理可持续性应用的要求,探索“三公”经费审计数字化应用的方式与思路等。

【关键词】“三公”经费;审计;数字化;应用

党十九大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促动实体经济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及互联网技术等促动各项工作改革的要求。以党的十九大为指导思想,在强化“三公”经费审计改革的过程中,就可尝试如何通过针对性培训来提升审计人员“三公”经费审计的数据获取、梳理、分析、运用能力,并借此来推进“三公”经费审计的数字化改革等。

一、“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管理目标

“三公”经费审计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业务招待费支出的真实性、公务考察费用及公务出国费用支出的效益性、公车配置和使用的合理性方面。

其一,业务招待费用支出真实性需要重点管理的是业务招待费支出是否超标、是否存在招待费用与其他科目费用混合的情况、是否以其他名义支出补助等。

其二,公务考察费用及公务出国费用支出的效益性方面,审计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出国或国内出差事由是否合理、是否有上级批准文件,以及是否存在以会议考察、培训学习、考察项目、招商引资为名外出观光旅游的情况。

其三,公车配置和使用的合理性方面,审计的重点需要放在修车费和加油费是否支出超标、有无派车单、是否根据实际里程耗油、出车事由及修理费支出的合理性等。

除以上三点之外,会议费支出真实性同样应该做为“三公”经费审计的重点。此项考察的对象是会议预算、会议通知文件真实性、会议费是否包含业务招待费及其他费用、是否虚开发票和套取现金等方面。

二、“三公”经费审计数字化应用的基本原则

1、分散核查,集中分析

影响“三公”经费审计成效的因素极多,其中人为因素占比较重。在以“三公”经费决算作为审计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三公”经费审计的四大核心要点及“三公”经费覆盖范围有限,监督对象不全面等问题。比如很多部门的收入并不限于财政拨款。各类不合规收入、来源不明收入、非税收及事业收入等同样混入部门费用支出和使用中。但是按照相关政策,一些单位的非税收入和事业收入被视为是自收自支,不受控于“三公”经费审计及监督。

据此,建议“三公”经费审计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重新调整思路,整体布局“三公”经费专项审计工作,明确“三公”经费审计数据标准、内容、数据采集范围,针对审计和监督重点分项核查,利用财政决算平台,集中分析各部门单位的分年度“三公”经费情况明细表等。

2、精准把控,精准定位

“三公”经费的大数据审计需要按照全覆盖、全领域的要求明确审计目标,但是“三公”经费数据的收集、梳理、整合及高效处理方面,却需要审计人员从宏观层面精准把控全局,从微观方面精准定位具体部门或者单位。大数据审计方式能将“三公”经费审计人员从繁重的数据查阅中解放出来,继而将精力放到问题发掘、对比分析、趋势判断方面,分析结果可作为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全覆盖依据。

三、大數据技术应用下“三公”经费审计的革新方式

1、明确数据整合流程,构建数字化审计模型

“三公”经费审计的数据采集可按照采集前期、采集过程中、采集后数据整理阶段来进行流程划分。其中在数据采集前期需要明确大数据审计的对象、方式、思路、工作方案、数据范围及标准等,完成审计前的整体布局。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使用财政决算平台,针对采集对象,对在职人员数、公务接待费、我用车保有数量、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公务用车购置数量、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因公国内/外出差的费用和人数等进行数据调查和采集。采集到的数据再梳理和整合之后,以部门决算相关信息统计表、主要指标变动情况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决算表、支出决算明细表、收入支出决算表、机构情况表、资产负债表等形式呈现。在数据整理阶段,工作重点是深度整合采集到的各单位决算报表数据和审计组提取的“三公”经费各类数据,形成各部门单位的分年度“三公”经费明细表。

“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利于保障审计的持续性和实时性。由此可按照“三公”经费等审计重点,构建因公出国(境)审计模型、公务用车审计模型、公务接待审计模型,并确保数据接口畅通、数据获取能力能符合“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的便利性、信息化需求。

2、立足审计目标差异性,灵活运用审计手段

在选择应用审计手段时,可按照决算报表的类型、数据分析需求、数据异常点的表现等来确定所用的审计手段。比如在针对相关异常点进行分析时,可使用验证性分析方式,以往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相关数据的异常点表现情况,进行核实调查和风险评估。

在深入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时,可使用挖掘型分析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对比“三公”经费,以便掌控不同部门的“三公”经费支出动态变化。横向比方面需要掌控异常增长和减少的趋势及数据表现,继而分析对比独立核算部门的人均“三公”经费年度支出和经费支出金额。纵向方面需要比对和分析的是不同部门“三公”经费年度支出的规模及合理性。

3、“双线”配合运作,坚持持续审计实时监控

运用数字化审计的方式,便于定位审计疑点的位置和缩小审计范围。但是仅数字化审计需要与现场疑点核实配合来提升数字化审计的成效。因此,在审计的过程中,以数字化审计手段锁定“三公”消费范围,借助现场核实的方式来翻阅和查看财务凭证和附件,以达到提升审计效果和效率的目标。

综上所述,“三公”经费审计工作在十九大精神的引导下需要进行数字化改革。作为反腐与时俱进性的技术保障,“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的应用,可借助全局布控、构建“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模型、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针对性培训、“现场疑点核查+线上数字化审计”、灵活应用审计手段、完善“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相关制度及评估标准等方式来尝试实践操作与推进。当然,由于“三公”经费审计涉及面较广,内容繁杂,影响因素众多,在着手“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模式应用时,必须考虑到审计不同层面、不同对象要求下有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问题。“三公”经费的数字化审计发展已经成为客观趋势,在逐步推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建议相关部门加大“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的员工建议、意见调查力度,以此来辅助解决“三公”经费数字化审计中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鑫. 数字化背景下的“三公”经费审计[J]. 现代商业,2018(24):118-119.

[2]沈素华. “三公经费”监管之我见[J]. 现代商业,2018(09):168-170.

[3]陈慧君. 浅析“三公”经费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财政监督,2014(31):42-44.

猜你喜欢
经费三公审计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访工作的思考
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三公”账单
“三公”要严查,但美国不是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