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2018-01-15 09:52刘友芳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物化主体

刘友芳

【摘 要】《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青年时期的作品,也是其争议最多、影响最大的作品。卢卡奇在书中阐述了主体——客体辩证法、物化和物化意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等基本思想,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主体——客体辩证法;物化;物化意识;阶级意识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首创者,卢卡奇对马出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深度远超同时期的其他哲学家,曾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参与并总结了匈牙利等国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而完成了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廣泛的争论,其中褒贬不一,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书中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思想,即主体——客体辩证法、物化和物化意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一、主体——客体辩证法

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东西,“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成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其创始人奠定的方向发展、扩大和深化。” ①在他看来,只要坚持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的辩证法,并不包括自然辩证法,而只是所谓的“主体——客体辩证法”。他认为辩证法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历史中,其核心内容是历史过程中主客体的互动。对于马克思主义,只存在一门科学,即“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

卢卡奇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归结为“总体性”范畴。总体性是全面地把握社会现实的方法。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只有在这种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 ②

卢卡奇认为,总体性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他把总体理解为整个社会及其辩证历史运动,所以总体不是既定的存在,而是人这一主体的创造物,是人的设定。他人为,这样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阶级,对马克思主义而言,就是无产阶级。卢卡奇所说的“设定”,就是创造。卢卡奇认为,把历史作为总体创造出来的主体只能是自身就作为总体、整体存在的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即是无产阶级。基于这一认识,卢卡奇把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即无产阶级对自己的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视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提出“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问题。

二、物化和物化意识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讨论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物化现象及与之相适应的物化意识。对于为什么会发生物化?他认为原因之一就是对合理化的追求。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生产的效率,有必要使生产本身和整个社会生活合理化,即满足生产的客观需求。为了合理化,第一个必须有详细的分工,第二个必须有科学和完整的计算。

此外,卢卡奇还分析了物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劳动过程进行计算的要求使劳动及其产品的整体性丧失。“由于劳动过程的合理化,工人的性质和特点与这些抽象的局部规律按照预先合理的估计起作用相对立,越来越表现为只是错误的源泉。” ③生产分工和劳动者的专门化不仅使个人成为客体,变为孤立的存在,也令法律和国家物化了。卢卡奇说:“要使资本主义生产完全产生效果的前提成为现实,这种变化过程就必须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表现形式。这样,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创造了一种同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在结构上适合于它的结构的法律、一种相应的国家等等。” ④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接受商品生产规则,成为他们的概念,形成物化意识。

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卢卡奇对物化问题的分析,目的是要研究它对无产阶级意识的影响,说明为什么十月革命后欧洲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遭到失败,以及怎样才能为新的革命创造条件。卢卡奇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辩证发展的过程,本身具有总体性,只有自觉地把握了这种总体性,才能有所作为,改变社会。他还指出,只有当主体本身是一个不得不把对象作为总体来考察的具有总体性的存在时,它才能把握历史的总体,这样的主体不可能是个人,只能是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因为它既不是“纯规律的宿命论”,不是“纯意向的论理学”,而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物化的存在使得无产阶级不可能自动地获得这样的总体性观念和阶级意识。关于如何获得这样的阶级意识,卢卡奇认为有必要靠无产阶级的自我教育,并学会将其从资本主义创造的生活方式束缚下解放出来,不让这些生活方式内在地影响行动,即无产阶级必须摆脱物化对自己思想的影响。

作为卢卡奇的青年创作,虽然《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思想广度和篇幅有限,但它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搭建了理论框架,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卢卡奇本人后来批评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但其晚年的作品《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的许多观点仍然与《历史与阶级意识》大致相同。这说明卢卡奇还是对其早期的观点持肯定态度的。他的研究敏锐地抓住了时代的新变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开启了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引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注释:

①②③④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2011.

【参考文献】

[1] 杜章智.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J].中州学刊,1990(5).

[2] 吴晓明.论《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证法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2).

[3] 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物化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