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在现代婚礼中的设计应用

2018-01-15 09:52刘钰舜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丹寨蜡染文山

刘钰舜

一、中国蜡染总体概况

(一)地域文化背景

蜡染最早在中国产生的时间无法准确预测,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长期是亚洲文化中心,中国蜡染无论是在自己土地上的发展和还是对于周围各国的影响都是非凡的。按朝代发展来看,据《二仪实录》记载,秦汉之时就已经出现了蜡染技艺,六朝时期更是普片流行,隋代之时更是因宫廷喜爱,出现了特殊的花纹。研究蜡染的起源时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像比起高贵的丝绸等其他宫廷用料,蜡染布多为寻常百姓家的使用材料,百姓去世后都是一切从简,所以从出土文物上来看是非常难寻得的。但是令人惊喜的是,在长沙战国楚墓之中出土一面蜡染被面,花纹已经无法辨别了。晋代墓葬也出土一块成品蜡染布,图案清晰可辨,应是重叠斑花。唐宋时期,蜡染在中国的发展达到顶峰,技术更是成熟,不仅可以单色染还可以多色染,最多可套染四、五种颜色之多。巅峰之后便是一路下坡,唐宋之后,中国蜡染似乎不再盛行,但以中国为文化中心的亚洲周边国家,例如日本、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开始高度盛行。

中国的蜡染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地域的融合,现存在于多个民族,其中以苗族为最古老,最精湛。苗族奉蚩尤为祖先,最开始的苗族先民发源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迁徙江汉平原,地理环境教会了苗族先民很早就已经会种植水稻、麻等作物。后来由于战争原因,苗族被迫向西、向南继续迁徙。西南地区先以贵州、云南、湖南三省苗族最为聚集。由于西南地区多山,环境比较封闭,所以迁到西南的苗族百姓们延续了先民的生产方式,以妇女之间代代相传,甚至由此衍生了很多风俗习惯。

(二)制作工艺

蜡染工艺的产生,必须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让人们去对蜡防染的认知进行了解。这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与过程,为蜡防染工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已经使用植物染料着色,比印度早了500年,比埃及早了1000年。不论什么民族制作蜡染布时,都大抵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种麻,用自产的作物织成布。再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曬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传统的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第二步就开始上蜡了,部分地区称为“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将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绘出大轮廓,有的地区妇女不用起样,边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

二、以贵州丹寨与云南文山苗族蜡染为例对比分析

(一)图案风格上,贵州丹寨蜡染多以田间地头的生活场景为描绘镜头,例如农活、苗年、红白喜事等。通常是人群众多的大型集会场景,巧妙的是,同一幅蜡染图中,苗族妇女蜡刀下的每一位画中人都是不一样的表情和服饰。没有经过训练的妇女们,勾勒起当地少数民族的气质与服装却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除了描绘幸福的生活场景以外,丹寨蜡染还保留着歌颂祖先一路迁徙与此地的传说故事,祭奠祖先。同时苗族更是一个拥有着自然崇拜的民族,所以图案上仍然少不了神化的花鸟鱼虫样式,例如牛头纹样、双线螺纹等。还有苗族传统的吉祥纹样—窝妥更是频繁的出现在作品之中。风格上相比起云南文山地区,贵州三苗杂居,苗乡氛围浓厚,当地苗族百姓性格泼辣奔放,自然蜡刀下的图样就更加潇洒和活泼。云南文山地区苗族多以白苗居多,白苗喜好朴素自然,从苗族传统服装百褶裙就可以看出,文山苗族不喜大面积花纹,更偏向于白布点缀。图样更为冷静、更为传统。以织布的经纬为主要原则,多直线,外加上几何图形、十字花纹、井字花纹为主,同时还配有织锦般的其他花纹。

(二)文化背景上,无论是贵州还是云南,对于苗族的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文山地区苗族何时入迁的,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太确切的说法。在去文山地区苗族村落调研时,发现这里苗族村落之间都相隔非常远,所在位置风水非常好,通常都是依山傍水,坐落在山脚之下,但是这也造成了交通极为不便利,大多是白苗百姓都是以一个村子为活动范围。但是这一点在贵州,仿佛就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各个苗乡之间连接成片,交流密切,用当地商业的一个词语来说,这里似乎结成了“苗界”。这种不同的沟通生活方式似乎也一定程度反映在了两地不同的蜡染风格之上。

(三)蜡刀工具上,贵州丹寨蜡染在之中更习惯于用3-4块铜片合在一起制成的蜡刀,完成一副作品需要七八上十种不同大小样式的蜡刀。但文山苗族也许因为喜好图案更为传统,所以蜡染刀虽与丹寨都是3-4块铜片制成,但文山蜡刀形状像斧头,贵州一带则为竖直状。但无论是丰富、活泼的贵州丹寨蜡染还是朴素、传统的云南文山蜡染都是苗族百姓祈福、怀念敬畏祖先的寄托手法。同时,也是苗族妇女们歌唱生活,丰富精神世界,为自己和家族家人制作衣物的重要技艺。

三、与现代婚礼跨界结合的可能

任何一种古老技艺想要更好的传承下去,似乎应该找到一种存在的理由。蜡染布以前作为衣服、被面等人们日常所需的布料而存在,现代我们不再需要这样的布料作为衣服,除了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样的美丽以外,更应该为蜡染布寻找新的出路。

在丹寨万达小镇调研时,深受小镇内布景启发。赋予蜡染布另一种角色,例如会展时的某一种环境道具。同一的色彩,丰富的肌理效果是非常高档于目前所用的廉价材料的。同时蜡染布的可订制性,也符合现在高端人群的需要。

现代婚礼行业现在面临的更多的是用鲜花进行垒砌,这种方式对于鲜花的大量运用,导致了婚礼现场趋于雷同。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很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西式婚礼这样的风格。当然,在主旋律宏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情况还是略有改观的。

将蜡染融入现代婚礼之中,不仅可以增添现代婚礼的多样性,更可以帮助现代年轻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帮扶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好的角色生存。以下为现代婚礼现场用蜡染元素做了设计稿:

蜡染在现代婚礼中的借鉴只是一方面,在后续的研究中,更应该侧重蜡染内在的文化延续,糅合在婚礼应用之中。这样内外兼顾的文化传承才是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绵延。

猜你喜欢
丹寨蜡染文山
诗与象
诗与学
蜡染的纹饰探讨
贵州苗族蜡染文化在平面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轮值镇长
——丹寨万达小镇的独特IP
蜡染手绢寄深情
蜡染在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应用研究
Holocene paleoearthquake activity alo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ruptures of the Beichuan and Pengguan faults
Holocene paleoearthquake activity alo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ruptures of the Beichuan and Pengguan fa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