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型小说的兴起及其审美特征

2018-01-15 09:52苏月金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

苏月金

【摘 要】近年来,微型小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时代的需求,让微型小说日渐彰显其独特的审美,并在文坛界异军突起。它简短精巧、以小见大,能快速地捕捉当下信息,通过小事件来折射社会百态。本文拟从其兴起的原因及审美特征两方面着手,对迅速形成燎原之势的微型小说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微型小说;兴起;审美特征

一、引言

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巴掌小说、一分钟小说等。凭借简单精炼的语言,以快节奏、典型化、概括性强的方式,以小见大地表现人物及社会生活。它有自身的艺术规律和技巧,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众多理论家、评论家的重视和研究,终实现了独立成体的新飞跃,作为小说四大家族之一在文坛迅速崛起,成为文坛中的一股生力军。

二、微型小说的兴起

近年来,微型小说以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在西方迅速兴起,不仅广泛流行于欧美诸国,还在东南亚各国快速发展。微型小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它的兴起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一)时代需求,应运而生

随着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人们要想在休闲娱乐之余弥补精神的空洞,并掌握时代信息的主流,就势必需要一种精短、信息量大的作品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而不是鸿篇巨制般的文体。而微型小说短小精巧,以小见大,能够快速地捕捉当下信息,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事件来折射社会百态,正满足了当下人民大众的阅读需求。于是,顺乎文情、合乎情理的微型小说应运而生,它的锋芒开始展露,并越发地受到一些文学之士的认同和重视。它满足了当下文坛多元化、多层次的审美需求,推动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二)理论完善,独立成体

随着微型小说创作实践的发展,微型小说作家们开始对微型文学体式的理论知识进行探讨。他们在继承和发扬本国文学传统,探究本国的文学体式的基础上,积极与西方小说文化开展交流,全面探讨和完善微型小说的相关理论。

老舍先生在《多写小小说》中曾写到:“希望把小小说当做一个新题材看待,别出心裁,只用一二千字就能写出一篇新颖的小说。” i 直到80年代,受到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微型小说“立意新颖、情节完整、结尾惊奇”三原则的影响,微型小说的理论探讨才出现新的转机。正是在字数上有明确规定,加上在选材立意、情节设置、人物刻画等,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体现着与短篇小说明显不同的特征,才使得微型小说有了独立成体的可能。

三、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

探究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微型小说如何能在如此高速高效的时代成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体式至关重要。

(一)在“形微质精”中促成读者对隐藏哲理的深思

从整体上看,微型小说首要特征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篇幅短、字数少。短小固然评判是微型小说的依据,但不可否认,短小在形式上又的确束缚着微型小说的规格,让微型小说无法承担太重的文学任务。微型小说在“微”的基础上还讲求质的“精”。强调新意和创意,在创作上力求简洁蕴意且暗示性强,以滴水之光反映太阳光辉,由瞬间感动突出世故人情,进而避重就轻,以己之长补自己之短。不但精心雕琢、精益求精,而且于精中寄寓深刻内涵,最突出的就是从暗指性创作手段着手,让小说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于单一中追求精美,从单纯中体现丰富,不但注意语言的凝练,还注重多横向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来凸显所要表达的寓意内涵,以小篇幅突显大主题。

(二)于个性描写中促成读者对人物形象的充分把握

微型小说在对于人物描写方面,有其鲜明的特点,即单纯性。因此,它往往只有一至两个主要人物,且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极其简单,不会有特别激烈的矛盾冲突。这样的单纯性,使得微型小说在对人物进行塑造时,会特别“注重思想内涵的深刻和艺术品质的锻造”,不但尽可能的减少笔墨,还在刻画上精心雕琢。

如曹德权的《“刁民”海三》,用极其简略的笔法在千字的篇幅内刻画出原本无私无畏,努力维护群众利益的普通村民海三形象。在人物塑造手法上,微型小说多用白描,尽管这种手法在众多文学体裁上运用甚广,但对微型小说而言,它却是至关重要的人物塑造特色之一。

(三)以立意和结局的新奇促成读者对空白情节的再创造

立意与结局的新奇是微型小说的一个关键要素。微型小说对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概括力和对生活本质的穿透力,主要还是通过立意和结局的新奇来实现。这种“新”与“奇”是扎根于现实土壤的。在平凡的生活中,微型小说家要看见旁人看不见的东西,努力挖掘出隐藏在生活中的亮点,提出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然后借助高超的创作技艺、精炼的语言文字表述以及反复磨练的思想构思,赋予小说情节一定的隐藏性和空白性,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留足余地让读者能对小说中的空白情节进行遐想和再创造。例如亨利·劳森的《他母亲的伙伴》,特意把报童“最富暗示的那一顷刻”安排在那位绅士把手伸进衣袋后朝台阶上同样在卖报的妇人走去时报童说的:“没有关系,先生!都是一样的——她是我母亲……”这一情节。小说有意设置隐含信息,让没有读到最后的读者,无法领悟到原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原来并不是一开始便出现的那位绅士,而是正在卖报的报童。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把报童为何要这样做的具体原因叙述出来,而是有所保留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究,让读者能够在深层理解及把握作品的情况下,填补、创作出小说有意隐含的信息。

(四)以即时敏锐的内容促进信息交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资源摆脱了时空限制而得到快速传播,人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对哲理的深思以短而精的微型小说形式书写出来,并借此渠道实现与更多人的分享。通过微小说,人们发表对内容的评论,评论如今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互相交流,针对当下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畅所欲言。如,一真实题材的微小说,讲述了一位在上海流浪了几十年,一生孤苦的九十多岁老人,一位同情她的商人给了张世博会的门票她,她却突然问了句:“可以换成一张身份证吗?”的故事。作者将这件真人真事写成微小说发布在网络上,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这篇微小说,人们除了对老人家的牵挂外,更看到了现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有待完善的一面,也看到了身处当今社会,没有身份证就相当于失去了合法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事实。

四、结语

随着微型小说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众多专门从事微型小说创作作家的勤奋笔耕,这种形微质精、结构完整、情节新奇、人物典型、语言精炼却蕴意深长,内容及时深刻且易引起共鸣的微型小说,在创作上日趋成熟,其作品数质兼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专业的微型小说作家和成百上千的业余作家一起,显示出微型小说创作的强大阵容。受到赏识而日益繁荣和兴旺的微型小说,契合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求,成为丰富人们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時代熠熠生辉,绽放出夺目光彩。

注释:

i 老舍.多写小小说[J].新港,1958:5。

【参考文献】

[1] 凌焕新.微型小说艺术探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江曾培.微型小说的渊源和发展[M].天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09.

[3] 程均 金逸人.外国微型小说名篇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论广西龙州旦歌的审美特征及功能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