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队角色理论的高校学生会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2018-01-15 09:52杨美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生会管理模式

杨美

【摘 要】高校学生会是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其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主体,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对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高校学生会人员已占学生人数的15%-20%左右,因此,这支庞大的队伍胜任力发挥如何,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正常有序和创新性开展。学生会干部队伍的创新管理模式改革提升一直是高校管理者关注并致力研究的问题。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强调了面向现实的角色演进和角色选择,本文将运用团队角色理论来研习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的情境体验,进而力求于团队角色改善建立全新的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团队角色理论;学生会;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精英群体,他们经过重重考核选拔,无论从基础素质还是实践能力,他们代表了学生干部群体的中坚力量,成为学校学院各项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积极参与者,是学校、学院各项政策的直接传达者和实施者。对高校学生会群体管理模式的创新性改革将关系着学校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和新时代和谐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的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大体存在以下几种模式:(一)学生会隶属于学校共青团组织或学生工作处,有共青团组织或者学工处委任分管老师,对学生会的组织制度和人员结构进行管理,学生会完全从属于团委或者学工处;(二)学生会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分管老师在相关政策和重大事情仍然处于绝对的领导权,学生会成为部分工作的执行者和完成者;(三)学生会完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在遵从法律的基础上上,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和学生会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二、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准,发展理念模糊

古长乐在《高校学生会行政化问题研究――以公共管理为视角》中指出,目前学生会群体组织的定位存在两种极端:“定位过低”或者“定位过高”。前者认为学生会是受命于共青团组织或者学工处的学生组织,要服从或听命于上级主管部门和老师的调遣和安排,只是机械的完成工作,缺乏具体工作执行中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后者认为学生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英群体,是学生干部,拥有某种特权,地位高于学生,有权管理和领导学生群体。这两种对于学生会组织定位的不合理,使学校与学生会,学生会与普通学生群体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和谐的金字塔形构架。

2.学生干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韦泽涛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会的执行力》一文中指出,近些年从学生会的选择机制来看,由于宣传不到位和盘根错节的关系,出现了历届学生会的成员在“近亲之间繁殖”的现象;其次,学生会干部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培训,以至工作缺少纲领性文件指导和经验上的交流;再次,学生会组织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奖惩机制和考核细则,以至部分干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存在感,没有严格的组织规范和审查机制,部分同学得过且过,工作随性,想当然主义强烈。

3.管理松散,群体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整体和谐

何佳在《高校學生会管理浅析》一文中提出,部分学生会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功利心太强,以单纯获得评优评奖加分为目的的工作。学生会群体里面不乏很多学生认为学生会干部的身份是自己获得荣誉的踏板,不能积极主动的工作,服务意识太弱,实际工作中慢慢脱离群众。更有甚者不惜损害学生群众的利益,学生会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整体的和谐。恰恰学生会组织是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自我管理组织,一个缺乏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的组织,极容易成为被忽视的重要群体。

三、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创新

1.加强学生会制度建设,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曹璐在《基于非营利组织的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初探》中提出从以下三点建设学生会文化:(1)应积极支持学生会和广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2)要改变各级团委对学生会工作抓得太紧、指导过细的现状,让学生会有充分的自主权。(3)要建立考评学生会工作的指标体系。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应先从制度建设入手,为制度作为准绳,严格规范各项审查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纳新制度、换届制度、服务机制等。其次要发挥“三自作用”,强化学生会群体组织的服务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主动强化责任意识、角色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服务型学生会组织。

2.利用团队角色理论创新性改革学生会管理模式

团队角色(Team Role)强调团队成员个体的异质性与互补性,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将有利于增强团队角色的一致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团队运行效率和整体绩效,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健的集体角色结构。团队角色理论是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的新视角,将根据学生会群体中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个性以及胜任力的不同,将群体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工,通过个人角色定位,着力提升高校学生会团队的胜任力,打破高校学生会原有的金字塔形组织架构,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调动与利用,有利于针对性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会组织机构的队伍建设提供新颖的研究视角和发展走向。

四、反思与展望

从团队角色理论视角研究高校学生会队伍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可以借助学生工作的实践,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做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当前关于高校学生会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涉及的理论和视角比较全面,下一步可以考虑在团队角色的定位和改变上做更进一步的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以及创新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会在高校建设和自身发展方面的综合效应,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结构合理的学生会队伍。高校学生会创新管理模式研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这一课题的关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古长乐.高校学生会行政化问题研究――以公共管理为视角[J].高校论坛,2012(10)(中).

[2]祝丽云.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探究[J].职业时空,2010,06(5).

[3]王崇杰.浅谈当前高校学生会的管理[J].商品与质量 学术观察,2011(11).

[4]段馨如.如何提高高校学生会在学生心中的公信力[J].科协论坛,2008(12)(下).

[5]何佳.高校学生会管理浅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

[6]曹凯.企业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3).

[7]曹璐.基于非营利组织的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2(20).

[8]陈孝通.浅议“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学生会中的运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8).

猜你喜欢
学生会管理模式
吉林学联学生会组织深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对中职学校学生会建设的几点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