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地区两用型越夏辣椒产量、品质因素分析及提高对策

2018-01-16 04:53宋金平纪效云张显省王嫣然
蔬菜 2018年1期
关键词:枣庄落花水肥

宋金平,纪效云,张显省,李 春,王嫣然

(1.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枣庄 277300;2.枣庄市峄城区农业局,山东 枣庄 277300)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处于中纬度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好、积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较适合辣椒露地生长与秋季干制,故而种植辣椒多以干鲜两用型品种为主。当地春露地栽培辣椒多于2月下旬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11月上旬拉秧。6—8月以采摘鲜椒上市为主,8月份后可部分进行干制。近年来,枣庄市辣椒栽培中出现了落花、落蕾严重,小椒较多,商品性差,病害严重,产量及效益下滑,播种面积下降等问题,明显制约了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当地辣椒生产进行调查,分析影响露地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辣椒667 m2产量由原来的2 000 kg提高到了2 500 kg以上,干椒商品率提高了15%以上。

1 枣庄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枣庄露地辣椒产量及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为落花、落蕾、落叶、病虫害及涝害等现象发生严重,而这些均与当地气候及生产管理密切相关。

1.1 气候因素

辣椒的生育适温为20~30 ℃,温度过高不利于正常开花结果。近年来,当地气候变化较大,2015年与2016年的辣椒生长旺盛期(6月下旬—7月上旬)均出现长时间35 ℃以上的高温、干旱、强光照天气,空气湿度低,致使柱头不能正常受精或花粉败育,出现坐果率低、果实畸形等现象。

2015年7月下旬—8月上中旬、2016年9月下旬—10月上旬连继出现阴雨天气10~15 d,雨水较多或涝害导致了病虫害加剧、落花烂果严重,非常不利于辣椒干制。2016年枣庄辣椒产量极低,市场供应紧缺,鲜椒价格一度上扬至10~12元/kg(正常年份为4~5元/kg)。

1.2 管理因素

生产中良种与良法不配套,产品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1.2.1 密度不适宜

在667 m2种植4 000~5 000株辣椒的情况下,结果旺盛期无法封垄,植株间表土外露,夏季高温、强光使土壤及植株蒸发量增大,易发生干旱及飞虱为害而引发的病毒病,或果实发生日灼病。对于667 m2种植10 000~12 000株的辣椒,由于植株生长中后期雨水较多,叶片大而薄嫩;同时内膛枝多,通风不良,容易滋生与蔓延病虫害,导致落花、落蕾严重。

1.2.2 营养供应不平衡

前期水肥不足,导致定植后缓苗较慢,不能适时发棵、正常封垄,加上夏季土温较高,易使辣椒根部受到伤害进而影响水肥吸收;土壤中磷、硼元素缺乏,延缓植株生长,降低开花结实率;水肥过大,偏施N肥,导致植株生长过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平衡,引起落花、落蕾和落果。

1.2.3 排水不畅引发涝害

田间无相应排水措施,大暴雨或长时间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植株受涝,轻者落花、落叶,病害加剧;重者则受淹死亡。

1.2.4 病虫害防治不当

一是防治时机不当,错过防治最佳时期,如夜蛾类害虫在大龄期进行防治,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治效果极差。二是虫害与病害混淆,药剂选择错误,如螨类、蓟马为害引起的叶片皱缩现象与病毒病症状相似,但用药截然不同;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选错药物,不仅无防治效果,还延误了防治时期,导致了虫害加剧。

1.2.5 辣椒干制误区

农户采收果实特别是紫红果后,直接于阳光下进行曝晒,导致果皮呈白斑、黄红色等不正常颜色,光泽度、商品性极差,质量下降。

2 提高两用型辣椒夏季栽培产量及品质的对策

根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辣椒的生长环境以及品种特性,改进管理措施。

2.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用适宜品种

选择耐高温强光、抗病虫性好、连续结果能力强、皮薄易干制、耐储运、商品性好、产量高的干鲜两用型中熟品种。如枣辣一号、子弹头、线椒、鲁南薄皮等。

2.2 培育无病壮苗

大力推广应用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培育健壮、无病虫害、品质好的幼苗,缓苗快,长势强。

2.3 采用高垄栽培方式

先开沟定植再培土起垄,垄高15~20 cm,以减少病虫害和涝害的发生。

2.4 合理密植、精细定植

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栽培时期等选择适宜密度。针对中熟品种、土壤肥力充足、4月中下旬定植的常规情况,一般667 m2定植6 000~8 000株为宜。注重栽植质量,一定要浅栽、浅埋,以利于发根并防止茎基腐病的发生。

2.5 施足底肥、均衡肥力

应该与非茄科类蔬菜轮作换茬,避免连作障碍。辣椒生育期长,栽培群体较大,应施足底肥,667 m2可施优质土杂肥4 000 kg或海藻生物有机肥150 kg、三元复合肥50 kg、锌肥1 kg、硼肥1 kg。一定要注重硼肥及锌肥的应用,硼可以促进根系生长,碳水化合物合成、转运及植株受精的过程;锌可以防止植株生长发育停滞、叶片缩小、茎节缩短。

2.6 科学管控,促早发棵、早结果

2.6.1 适时、适量供应水肥

定植时浇足缓苗水,缓苗后用好发棵水肥,及时进行中耕、浅培土。中耕时近苗处宜浅耕,防止伤根;远苗处深划锄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早发根。多次培土成垄以固定植株,防倒伏、防涝。

结果前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防止徒长。第1果坐住后用好结果水肥,距植株根部12~15 cm处开10~15 cm深的小沟,追施二胺或硫酸钾复合肥15 kg,培土后浇透水。高温干旱期适时浇小水,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开花坐果率。

对椒采摘后,根据天气情况浇水、追肥,每采摘1层果实浇水追肥1次。一般6—7月份隔10 d浇1次透地水,隔20 d随水667 m2追施1次花果冲施肥7.5 kg。立秋前配合浇水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20 kg,促进第2茬生长,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以防早衰。

2.6.2 植株整理,提高坐果率与优果率

适时整枝打杈,去除老叶、病叶、内膛枝及小果,促进养分及时、有效地供给果实,提高产量及品质,减轻病虫害发生。立秋前歇茬,疏去老弱病虫枝。10月中旬打顶摘心,促进果实成熟。

2.6.3 注意防涝

治理排水不畅地块,采取高垄栽培,挖好排水沟,及时排水防涝。

2.7 科学防治病虫害

2.7.1 防虫兼防病

在培育健壮无病苗的同时,注重防治植株生长前期的飞虱类虫害,减少病毒病害传播的机率。

2.7.2 适时防虫

辣椒开花初期为烟青虫越冬代及2代成虫产卵盛期,是最佳防治时期。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2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每667 m2施用苏云金杆菌8 000 IU/mg可湿性粉剂400~500 g等。4月下旬—5月上旬为辣椒定植初期,是小地老虎为害高发期,定植时667 m2沟施辛硫磷颗粒剂3~4 kg,或缓苗时进行药剂灌根防治,一定要控制在3龄以前。

2.7.3 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分清病害及虫害,针对防治对象,选择适宜药剂。病毒病为害的症状通常为心叶叶脉褪绿,花叶皱缩,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叶缘正面卷曲,果实出现深浅绿相间花斑;茶黄螨为害的症状一般为叶片褪绿,叶缘向背面卷,果柄及萼片呈灰色,果实木栓化、无光泽;蓟马为害的症状表现为生长点萎缩,叶片扭曲,节间变短,受害部位皴皮等。

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抓好各栽培环节的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对症用药,首选生物农药,交替用药,喷药要全面、细致,避开中午高温、强光时间。

2.8 适时采收

果面深绿色、有光泽时可采收鲜椒。干制椒果则在果实为紫红或全红时采收,先放于弱光、通风、干燥处后熟,翻晾的同时去除病虫果;当果实全转红时,置于光线充足处晒干,从而可以提高产品出干率及品质。

猜你喜欢
枣庄落花水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卫青萝卜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研究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绿洲》读者见面会在山东枣庄、临沂举办
水肥药一体集成新技术 让土豆变“金豆”
过不去的过去终于过去了
落花人独立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一片落花一瓣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