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8-01-16 12:49黄明建
医药前沿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功能冠心病常规

黄明建

(宜宾市南溪区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100)

冠心病是临床较多见的典型心脏类疾病之一,发病后多表现为胸闷、气短以及针刺样疼痛等,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血液粘稠度增加,减慢血流速度,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粥样硬化,导致回心血量不足,从而使循环代谢出现紊乱所致[1]。冠心病发病后,出现的各项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工作,同时也降低了临床疗效[2]。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要尽早检查、治疗,并辅助给予干预措施,对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我院9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疗效进行研究,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时间2016年1月-2017年5月,选取9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24∶21,年龄范围46~78岁,平均年龄(62.6±8.4)岁,平均病程(3.47±1.25)年;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25∶20,年龄范围在47~79岁,平均年龄(63.2±7.9)岁,平均病程(3.48±1.26)年。病理类型:心绞痛45例、心肌梗死32例以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3例。上述一般资料对比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小组间可比性良好。

1.2 排除及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疼痛部位:胸骨后;并呈放射状扩散:向下颌、左上肢、左肩;性质:多为压榨性及烧灼样,持续时间:通常可持续1~5min,最多不超过15min;(2)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心电图检查显示正常,发生心绞痛后,可发生暂时性的T波倒置,或ST段压低,待症状缓解后,心电图恢复正常[3]。排除标准:其它心、脑、肾等功能不全患者,以及意识、沟通及精神障碍患者。

1.3 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则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认知护理干预: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方式及治疗危险程度的认识和了解不够,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患者缺乏临床治疗的信心。每一个患者受教育程度、经历、职业性质以及生活环境不同,使患者在疾病知识的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均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站在患者的角度,以患者为核心出发,指导患者树立健康的理念,可以开展冠心病知识讲座,增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应用亲情关怀来不断鼓励患者,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思想,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4]。(2)疏导及支持性干预:对于冠心病疾病,具有反复发作性,且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患者在治疗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绝望、焦虑以及悲观等,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康复进程。因此,护理人员多关心、支持和鼓励患者,及时与患者互动交流,语气尽量温和,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拉近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并对存在的疑惑问题进行解答,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同时告诉患者不良情绪会加重心脏负荷,使病情更加严重,所有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3)健康指导:从治疗后患者的生活、饮食、睡眠等各个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的进行有活动锻炼,饮食方面:指导患者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饮食,叮嘱患者多食用低脂、低盐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禁食信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还要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睡眠障碍患者给予要加强引导,调整患者舒适体位,或在睡前聆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有助于睡眠。

1.4 观察指标

观察各小组心血管科救治的冠心病患者,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采用SAS、SDS量表评分表示,SAS评分标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SDS评分标准:≥50分:存在抑郁现象。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包括相当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1.5 统计分析

文中数据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本计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标准差(±s)表示,采用t值检验,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独立样本χ2检验,计算后若观察数据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则采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

研究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包括心电图改变3例(6.66%)、心前区疼痛1例(2.22%)以及呼吸困难1例(2.22%),常规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别为11(24.44%)、8(17.78%)、10(22.22%),两组结果相比较有差异,统计值分别=5.413、6.049、8.389,P<0.05。

2.2 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程度

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SAS、SDS量表评分)分别为(44.25±4.21)、(43.58±5.46),常规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6.14±4.14)、(55.23±4.15),与常规组相比较,研究组改善程度较好,小组间统计显示:统计值t分别=18.286、11.395,存在明显差异,P<0.05。

2.3 服务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相当满意25例、一般满意19例及不满意1例,服务满意度为97.78%(44/45),常规组患者有相当满意17例、一般满意17例及不满意11例,服务满意度为75.56%(34/45),与研究组相比均较低,数据结果显示,χ2=9.615,P<0.05。

3.讨论

临床上诱发冠心病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肥胖、缺乏锻炼、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吸烟、高血压及高血脂。由于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其发病率逐年呈升高趋势,且主要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在临床中,该疾病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的原因可能包括患者的敏感度较差、传感通路受阻及心肌缺血时间等因素相关。冠心病发病后主要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受损的动脉内血脂、糖类等不断沉积,从而使钙附着在血管内膜组织,导致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导致出现其血管闭塞,最终导致血流受阻或不通畅,心脏回心血量减少,使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影响正常心脏功能运作[5]。

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且再加上疾病反复发作,治疗时间长,使患者产生悲观、绝望、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容易使患者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进一步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几率,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甚至出现较多的恶性事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后效果不明显,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冠心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功能各项指标恢复好,同时还提升来了服务满意度为97.78%远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75.56%,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P<0.05。心理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优势: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沟通能力,从每一位患者的基本信息特点出发,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再进行主动服务干预,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健康心理疏导,多关心和鼓励患者,与患者进行互动交流,尽量解答患者存在的疑惑,取得患者信任,同时家属给予支持性的干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不仅提升了临床疗效,也大大降低了护患间的冲突。在治疗中,护理人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让患者及家属重视疾病,并掌握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可以稳定患者情绪,对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也具有推动作用。再对患者饮食、用药及生活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如:均衡营养饮食,多食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便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适当给予引导。通过以上的干预措施,降低了护患矛盾与冲突,缓解患者负面情绪,进一步改善了心功能,提升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可改善心功能指标、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同时提升服务满意度,增强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1]程霞.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67-168.

[2]王倩.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评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193-194.

[3] Zhang P.Study of Anxiety/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ell Biochemistry & Biophysics,2015, 72(2):503-507.

[4]王亚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254-255.

[5]任梅影,赵兰,喻春华.浅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1167-1168.

猜你喜欢
心功能冠心病常规
常规之外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心功能如何分级?
别受限于常规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