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化发展目标及保障措施

2018-01-16 19:20韦瑛马刚张生金李宝林
中国糖料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粱基地种子

韦瑛,马刚,张生金,李宝林

(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武威733000)

甜高粱是普通高粱的一个变异类型,具有茎秆含糖量高、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抗旱、耐涝、耐盐碱的优点,是一种高效节水型作物。甜高粱分醇用型和饲用型两大类。醇用型甜高粱茎秆汁液平均含糖量达19.4%,666.7m2平均鲜茎秆产量7000kg以上,饲用型甜高粱666.7m2平均鲜茎秆产量8000kg以上,666.7m2平均用水量380m3左右。甜高粱是目前世界上生物产量高的新型能源作物之一,茎秆压榨后,汁液可生产燃料乙醇、酵母葡聚糖、谷胱甘肽、果葡糖浆、谷氨酸等系列衍生产品,秸秆渣可生产加工牛羊优质饲料,是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解决产业转移大背景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加重、生态日趋恶化和可持续发展矛盾的先锋植物。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均为甜高粱适种区,利用其生物产量大、含糖量高的特点,大规模推广种植可有效解决全省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面临的饲草料不足的问题。同时,以甜高粱为原料替代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加工乙醇、酵母葡聚糖、优质饲料等生物产品,不仅可解决能源危机形势下国家对生物能源需要量不断增大与粮食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还可在重离子辐照等核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培育发展甜高粱育种、燃料乙醇等高科技产业集群。因此,大力发展甜高粱战略性新型产业,对推进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 发展目标

1.1 建立国内首家甜高粱辐照育种科研中心

依托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人才、智力优势,进一步加强院地、所地合作,全力推进武威市核技术运用产业园区建设,及早建成甘肃省重离子生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在认真总结应用重离子辐照技术首次育成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产业开发价值高的醇用型甜高粱品种 “近甜1号”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全面开展甜高粱等作物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丰富种质资源,加速新品种选育。力争用3~5年,育成3~5个适宜全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域条件、优质、多抗、高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甜高粱新品种,破解目前我国甜高粱种源不足,依赖国外进口,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真正把武威核技术运用于产业园区,建成全省甜高粱产业孵化基地。同时,拓宽重离子辐照育种范围,力争选育一批适宜大面积推广的蔬菜、玉米等其他作物新品种。

1.2 建成高标准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

积极推动“中科院近物所+种子企业+基地”的所企合作模式,以中科院近物所为主导,整合省、市科研单位力量,采取互惠互利方式与国内知名种子企业联合发展甜高粱种子产业,支持种子企业选择适宜地区建立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醇用型和饲用型甜高粱商品种子,确保为全省、全国甜高粱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子。

预计2018年,建立醇用型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33.3hm2,繁育种子100t;建立饲用型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480 hm2,繁育种子900t。2019年,建立醇用型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53.3 hm2,繁育种子200t;建立饲用型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800 hm2,繁育种子1800t。2020年,建立醇用型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66.7 hm2,繁育种子400t;建立饲用型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1066.7 hm2,繁育种子4000t。

1.3 稳步扩大甜高粱生产基地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以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市为重点示范推广甜高粱种植,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逐步在全省除甘南州等高海拔地区外其他市州推广种植。调动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盐碱地、荒地和沿沙地等中低产田,大力推广甜高粱高效集约种植技术,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有效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不断扩大甜高粱种植面积,提高优质饲草生产保障能力。预计2018年,全省甜高粱种植面积发展到6.7万hm2,力争到2020年,全省甜高粱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9.3万hm2,其中饲用型甜高粱26.7万hm2,年产秸秆量达到2400万t;醇用型2.7万hm2,年产秸秆200万t。

1.4 积极培育壮大甜高粱关联产业

充分依托武威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打造高新技术、高新产业和高新企业基地,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优化升级,逐步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推动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1.4.1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充分利用甜高粱产业发展,不断提高饲草生产和保障供应能力,为草食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要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积极推广“甜高粱种植—秸秆青贮氨化—设施养殖—畜禽粪便还田(沼气)”循环生产模式,扎实推进养殖设施化、畜禽良种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大力发展以标准化生产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力争到2020年,甜高粱秸秆总量达到2600万t,保证6300万个羊单位牲畜饲草需要,使全省草食畜牧业总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7年的58.7%提高到2020年的65%,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把草食畜牧业打造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推动农业的转型跨越发展。

1.4.2 积极推进武威荣华集团甜高粱核心种植基地建设 以武威市凉州区邓马营湖荣华集团甜高粱核心种植基地为重点,着力打造“种植—谷氨酸原料、甜高粱糖、高能饲料等精深加工—秸秆渣青贮饲喂—粪便还田”循环生态产业链。在核心基地推广种植1.3万hm2甜高粱,其中饲用型、醇用型各占一半,建成稳定的谷氨酸、甜高粱糖加工原料基地和奶牛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同时,加大甜高粱秸秆生产谷氨酸原料、甜高粱糖及高能饲料生产线引进和建设力度,力争到2019年,建成荣华集团20万t甜高粱糖、120万t高能饲料生产线,年销售收入达到4.8亿元。继续扩大荣华集团万头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模,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至2018年底,力争奶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2万头。

1.4.3 配套发展复合微生物菌剂产业 大力推广微生物菌剂及甜高粱青贮饲料应用技术,利用重离子辐照诱变技术培育生长周期短、适合青贮发酵饲料的微生物菌种,生产高菌体蛋白甜高粱青贮饲料,提高甜高粱饲料化综合利用水平。 力争到2020年,复合微生物菌剂年生产能力达到2.5万t,做到饲用型甜高粱生产基地秸秆全部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青贮氨化。

2 主要存在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甜高粱作为生物质能源作物来生产加工燃料乙醇、酵母葡聚糖等产品属新兴产业,目前,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甜高粱产业精深加工体系还未同步建成。

(2)配套机械缺少:甜高粱种植、收割、粉碎、青贮等配套农机具品种及数量少,农机、农艺结合不够,机械不配套,造成收割困难、茬口高浪费较严重等问题。

(3)产业支持力度不够:虽然甘肃省已将甜高粱产业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的新型战略性产业并给予了一定的项目、资金支持,但总体来看,国家对甜高粱产业发展相应的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依然偏少,甘肃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支持力度有限。

(4)种子育繁供体系还未形成:目前,甘肃省发展甜高粱产业所需的种子基本依靠外调,因种子来源渠道少、货源紧张,使招标供应的甜高粱杂交种或纯度芽率不达标或不同品种混杂甚至混杂有普通甜高粱的种子,导致田间长势不整齐、产量和含糖量降低。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甜高粱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市州、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发展甜高粱产业作为全省贯彻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思想,推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甜高粱产业发展作为市州政府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各级干部考核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3.2 强化甜高粱产业开发的资金投入

制定和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使甜高粱产业发展纳入国家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产业扶持、技术推广补助等优惠政策范围。探索建立财政、金融机构、企业等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省、市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甜高粱产业发展,并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贴息和投资补助等措施,引导各类主体投入甜高粱发展。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制定信贷扶持政策,扩大农业信贷规模,为农户、企业、合作组织等发展甜高粱产业提供及时充足的信贷支持。

3.3 完善甜高粱深层次研究的科技支撑体系

大力推进各级政府、相关科研院所、企业“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着力打造集辐照育种、科学研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教育示范、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国家级示范园区。加强中科院近物所为同省、市科研院所及农技、畜牧兽医、水务、农机等科技服务部门的技术协作与联合攻关,强化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的集成组装,有效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发创新,抓好关键技术环节和瓶颈技术难题的攻关突破,增强甜高粱产业发展技术保障。大力推进科研、教学、实践的结合与推广,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种养企业、生产大户种植基地,建立试验示范点,集中示范展示甜高粱种植集成和产品转化利用等技术,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继续加大甜高粱不同生态类区适应性、不同地域高效种养模式、农田节水灌溉、耕地质量提升、秸秆青贮、牛羊饲喂育肥、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制定完善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加快建立甜高粱生产技术规范体系,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持续稳定提高资源产出效益。

3.4 凝聚甜高粱产业发展的行政推动合力

省市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形成推动甜高粱产业发展的合力。发改部门要重点争取国家相关政策、项目和资金,推动甜高粱产业化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增加产业发展投入;农牧部门重点抓好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大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支持力度;科技部门重点支持搞好武威核技术运用等产业园区,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奖励资金和科技项目;工信委重点加大甜高粱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和支持,完善工艺路线,延伸产业链条;金融机构继续加大产业发展信贷支持力度,扩大信贷规模。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根据本部门职责加大对甜高粱产业的支持。

3.5 健全甜高粱新品种选育的分工协作机制

中科院近物所要和省、市科研机构整合力量,分工协作,依托重离子生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泛引进、收集国内外甜高粱种质基础材料,重离子辐照育种和其他育种技术相结合,对甜高粱辐照材料及其他杂交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间种植观测和筛选,外在性状表现与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大数据分析对比,择优汰劣,积极开展品种抗逆试验、区域比较试验、生产试验和新品种展示等基础应用研究,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产优质的适应不同条件的多类型甜高粱新品种(系),丰富种质资源和生产种植配比。

3.6 打造甜高粱种子繁育供应的高效保障体系

推进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按照市场化运行机制,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可有偿转让现有育成甜高粱品种的亲本或技术入股,与敦煌种业、甘肃黄羊河集团种业等知名大型种子企业建立紧密协作关系,以海南等地为重点,制定甜高粱繁制种技术规程,加快建立甜高粱种子南繁基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种子繁育技术规程,选择我省陇南市、天水市等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甜高粱种子繁育试验,在武威市积极开展日光温室、拱棚、育苗移栽等光温可控设施栽培模式下的繁种技术试验,探索在我省建立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加快建设集中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种子生产基地,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种子生产能力。

猜你喜欢
高粱基地种子
高粱名称考释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桃种子
我的基地我的连
可怜的种子
高粱米饭治烫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