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年的初心递归

2018-01-16 23:52刘党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校本人工智能

刘党生

我在2018年的研究侧重,将回归到教育的本原——成长。与之相匹配的是,我们所里成立了深度学习教研室,今年的首选课题是从“成长特质赋能加速器”和“东西方成长动力学比较研究”两个方面先行先试。

未来教育将继续迎来挑战和变革。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须重新思考STEM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的理解是STEM给出了一个渐次提升的路线图:由科普延伸到技术,再由具象的技术升级到工程,最终在数学(哲学)领域登上顶峰。因此,我们要抓住几个核心点:第一,从功能上讲,未来学校将呈现出教育的“去中心化”趋势;第二,教育的实施正呈现出“去边界化”的特征(即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篱笆正在被拆除);第三,教育实施已超出了传统的校园时空,学校也越来越具有社区化的特点;第四,从教育资源的供给来看,未来学校正呈现出开放化、共享化的特征。

——在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学校教育将逐步走向适应每个学生的“精准教育”。课程组织的重组,将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甚至“去学科化”预期指日可待,我以为,现阶段最有可能实现的是四方面:一是低幼段的国家课程的全面校本化重构;二是中高阶段对不同生源结构的体外运行和补充;三是具身认知(EmbodiedCognition)概念指导下的促进学生自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连接,激荡共生,良性互动(当然这都涉及到课程评价指导下的课程设计和多元且权威的课程标准);四是学校教育手段进入“人+AI”时代,未来教育将大力推进“去人工化”,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凡是机器能干的,都要交给机器去做,这是未来学校智能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内隐思维产品+外显实物产品的新课程产出架构初步确立,学生被要求设计并制作出需要理解并应用知识的作品,在他们深入学习的同时,学校课程产出必将“去训练化”,为思维而教,为创造而教,有必要提醒教育者的是,會有更多的新策略手段渗透进逆向教学设计等。那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大大提升,赋予学生课程开发权的话题将从议论走向实操,教育者将抓住学生善于基于教材的开放式知识进行加工的特点,组织多个学科视角的思维碰撞,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发现、内化知识,基于个体对知识进行创新性再设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者校本人工智能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