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优秀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

2018-01-16 02:43胡巍
人民论坛 2018年36期
关键词:德育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胡巍

【摘要】优秀传统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德育目的;以教子立身、睦亲治家、处世之道为核心的德育内容;以身示教、宽严相济、环境熏染的多样化德育方法。要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提升传播广度和深度,让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成为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传统家训 德育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家训通常是指一个家族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由家族中学养和威信较高的人总结经验、汲取主流价值观念制定而成。经过长期的发展、实践与传播,原本为某一家族遵循的优秀传统家训往往超脱其家族范围,渐渐演变为社会认可和接受的规范准则,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传统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

中国有悠久的家训历史,在历朝历代、各家各族中的具体名称和叫法、存在和表达形式、风格和特点不尽相同,但其大体都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体现,是对儒家“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和原则的具体理解和运用。

优秀传统家训蕴含着提携子孙,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德育目的。家训多是父祖长辈将自身的人生感悟和经验进行总结,将之传承于后世子孙,使之具备理想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在国家和社会中成为有用的人才。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美誉的《颜氏家训》在卷首就明确提出,撰写此家训的目的是以期后世子孙从中学习借鉴,从而能够整顿门风,提携子孙。在“治家”“慕贤”等童节中更是突出推崇“学而优则仕”,强调为社会培养人才。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换句话说,就是要教育后世子孫涵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所贡献。

优秀传统家训蕴含着以教子立身、睦亲治家、处世之道为核心的德育内容。传统家训主要是针对后世子孙所立的行为准则,因而将子孙家人的立身修德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反复强调。立身先立志,嵇康的《家诫》中第一句话就是:“人无志,非人也。”以此突出立志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勤学是立身的基础,《颜氏家训·勉学篇》开篇即阐明每一个人都应勤奋学习。曾国藩在《曾文正公家书》中多次致书其弟其子,强调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要专心读书,认真用功,勤学勤练,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清廉是立身的要求,南宋赵鼎在《家训笔录》中说“凡在仕宦,以廉勤为本”,强调做官的人都应该勤俭廉洁。《包拯家训》中提到,如果后世子孙有为官滥用职权、贪赃枉法者,名字不能载入家谱,死后也不能葬入祖坟。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要想治国首先要齐家。治理家庭,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处理好各种家庭关系,众多传统家训中基本都涉及到相关内容,反复强调要达成“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的理想状态。不仅如此,家训也常谈及族人、亲属的相处之道,《钱氏家训》就有“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的说法,强调家族内部众人要和睦。一些家训也强调,不仅要能处理好家庭家族内部关系,也要处理好与外部的关系,在与人交往相处中,能够宽厚待人。朱熹在家训中告诫子孙,在和他人交往中,要与人为善,包容别人的小过错,能够告知对方比较大的过错,以情理使之明白过错所在。《郑氏家范》也强调,“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此外,一些家训也教导后人要谨言慎行,避免言多有失。

优秀传统家训蕴含着以身示教、宽严相济、环境熏染的多样化德育方法。传统家训不是前人对后人的空洞说教和道德要求,而是对实践经历的感悟和对社会发展期待的凝结,往往包含着成功示范,通过前人的言传身教,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具体德育实践中,教育者遵循家训的要求率先垂范,后人和晚辈才能真正信服和遵守。曾国藩在写给家人的书信中就不断展现自己学习、处世的所作所为,一方面能使家人了解自己的近况,另一方面也能以身为教。传统家训中对后人的教育,既有关心关爱,也有训斥惩戒,体现出宽严相济的灵活教育方式。《庞氏家训》就规定,如果子孙故意违反家训,要将之当众带入祠堂,禀告先人,并严厉惩处,让其反省改正。《了凡四训》中有每日填写“功过格”的方式记录功过,并据之奖惩的方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教育环境会影响教育效果,良好的教育环境更易培养成品性高尚的人,因而,传统家训也比较注重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发挥环境熏染作用。

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拓展优秀传统家训的传播途径

中国优秀传统家训经过无数的家庭、家族、宗族,乃至整个社会的传播,对中国人优良品格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发扬光大。

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挖掘整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家训,延绵发展数千年之久。在历史长河中,有的传统家训已淹没其中,不复得见;有的传统家训流传于家族内部或其他文献之中,需要我们披沙拣金、收集整理。不仅如此,就是传世于今的优秀传统家训,也需要我们仔细校勘,开展深入的研究阐释工作,将之所蕴含的有益成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以此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协调和适应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时代精神。

拓展优秀传统家训的传播途径,提升传播广度和深度。当前所保留的优秀传统家训早已超脱一家一族的教育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要资源。但就现实状况而言,优秀传统家训还是少数家庭和家族内的“消费品”,传播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要加强对相关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出版机构扩大对传统家训的出版和宣传,借助大众媒体对优秀传统家训进行传播,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体专栏,邀请相关研究专家进行解读,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汲取到优秀传统家训中蕴含的有益思想。

传承和发展优秀家训文化,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能够促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大多能在中华传统美德中找到文化基因和文化根源,可以作为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家和社会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优秀传统家训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为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长春师范大学校内基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困境与优化拓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金滢坤:《论古代家训与中国人品格的养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②《习近平:拳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③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12月15日。

责编/赵橙涔 美编/史航

猜你喜欢
德育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职校德育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研究
浅议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