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底色与本色

2018-01-16 02:43程惠哲
人民论坛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

程惠哲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底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心态 改革开放 文化自信 【中国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文化心态的变迁轨迹:从自信到不自信,再到自信

新中国成立之初,上至开国领袖,下至普通百姓,大家对新政权是充满信心的、是自信满满的。这是因为新中国是打出来的,是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是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无数敌人得来的。因此,我们有十足的不怕打、不怕抢、不怕比的信心和气概。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有气概、有决心、有能力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当然有自信,包括文化上的自信。当时,很多贫穷落后的国家,主动地、自愿地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革命道路、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游击战争的理论,中国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开路者、带路者。此后的近30年时间里,中国越来越自信。政治上,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科技上,“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国防力量不断加强。可以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华民族是有着深厚的自信的。

改革开放初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整体的文化心态是自卑的、是不自信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门敞开后,一些地区只比经济、不问其他,让一部分人出现了不适应。同时,西方的流行文化、娱乐文化趁势而入,原来盛行的、主流的革命文化、建设文化被削弱,文化虚无主义出现。可以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心态总体上是不自信的。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重拾文化自信的重要时期。经受住了政治风波的冲击,社会主义中国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政权稳固,敌对势力只能“望中兴叹”。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建立在政治风波中的。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澳门回归,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政治自信。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我们由此而形成了中国的经济自信。

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自信空前高涨。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自信心。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文化自信认识的不断深化,既是我国综合国力、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反映,也是领导人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的表现。

事实上,文化自信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因国家综合实力、整体力量不断增强而产生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底色。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我国文化心态日趋自信的底色。第二个层面,是因文化本身的繁荣而产生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本色。无论是文化自信的底色,還是文化自信的本色,都有一个文化自信的成色问题。

文化自信底色的成色

文化心态上的逐渐自信,其底色必然是斑驳陆离的。当前,我国的文化自信虽然在不断增强,但总体来说,还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成色。

中国人找回了包含文化自信在内的中国自信,这是发展成就的具体表现。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过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顽强拼搏,中国有了独立的经济体系、工业体系、科技体系、国防体系等,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在经济上不断赶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国际上主动作为,大国地位不断巩固。可以说,中国的自信,来源于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世界上最多的消费人群,来源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动。

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文化自信仍然存在成色不足的问题,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当前我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统一,在一些国际活动中受制于人;台独、港独势力的存在,影响了“人心回归”“文化回归”;在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下,一些年轻人奉行“娱乐至死”的文化观,醉生梦死、纵情声色,忘记了世界上不是没有战争,只是战争暂时远离我们的道理。事实上,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军事上的自信、政治上的自信、经济上的自信。只有不惧任何战争,不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遇事首先考虑中国自身,不以任何理由拿国家利益进行交换,才是真正有自信。

文化自信本色的成色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但是,曾几何时,当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时,当中国在硬碰硬的军事对抗中吃了败仗时,一些人开始将丰厚的文化积累视为沉重的负担。随着军事上的失败,文化负担变成了文化自卑;发展到了顶峰,则变成了文化的自毁自弃,即抵制传统文化、打倒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之初,在西方强势经济的冲击下,经济自卑变成了文化自卑,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泛滥。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灿烂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数千年积淀传承中,发挥了无可替代而又令人惊叹的重要作用。但自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其植根的社会土壤发生变化,社会结构和社会面貌出现改变,中华传统文化遂进入了一段曲折坎坷、命运多舛的艰难进程,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进行相应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甚至被贬损否定、弃如敝履。借鉴经验、汲取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加强文化自信,要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

一是要努力增强军事实力。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实力就是军事实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定位是内陆国家,武装力量主要是内陆防御型的,陆军力量较为强大,不惧任何外敌的入侵。但是,随着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我们日益需要更强大的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二是要努力增强经济实力。虽然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仍然存在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亟需进行改善。一些地区依赖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得来的发展成绩,不仅是不可持续的,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应努力追求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质的管理方式、高效的生产效率。

三是要努力增强政治实力。要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在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建构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加强文化自信,要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是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新时代,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二是要具有发展的、开放的、宽广的文化胸怀。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各具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我们应大胆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三是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应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创新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做到文化统一、人心统一。

四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但也面临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的文化自信,是实力外溢的自信、水到渠成的自信、令人信服的自信、让人敬佩的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文化自信必不可少,也必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提升。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强调文化自信》,新华网,2017年10月13日。

③《习近平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17日。

責编/孙渴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新著
季札挂剑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热热闹闹过大年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