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家教:“餐桌课堂”挺新颖

2018-01-16 20:42刘凯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餐具英国人餐桌

刘凯

中国有句古话:“食不言,寝不语”。然而在英国,却是把“餐桌当成了课堂”。只不过,他们在这种“课堂”上讲的“课”,是另一种层面的“课”。英国的家长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种种值得称赞的素质或性格。

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年轻男女在结婚前到相关部门登记时,必须如实的在结婚申请书上填写各自的学历,那种没有学历或学历不够的年轻人会被“叫停”!因为英国人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或足够教育的父母是无法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便把家庭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英国人对家教抓得很全、很紧,可谓“无空不入”,就连餐桌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课堂,而且形成了一种社会传统。“餐桌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进餐礼仪,二是进餐习惯,三是环保意识。在英国,孩子从开始与大人一起上餐桌进餐时起,家长就开始向孩子传授进餐的礼仪,如何喝粥、如何吃西餐、如何与客人同桌进餐,先吃哪样菜、后吃哪样菜以及进餐时的穿着、如何与同桌客人交谈,等等。英国人一向以“绅士”著称,所以他们对“进餐礼仪”非常看重。在他们看来,一个“无礼”的孩子,既是个人学养不够、家教缺乏的表现,今后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长大后更不会有所成就。有些家庭对孩子进行“餐桌教育”时,还特地请来当地有名的教师,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所以,英国的孩子从一周岁左右开始,就懂得了如何在餐桌上像“绅士”一样的进餐,稍大一些(五岁左右)的孩子都懂得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懂得如何得体地与客人同桌进餐。餐桌礼仪教育,不仅锻炼了孩子本人,提高了孩子的个人修养,也给家长减轻了家务负担,同时也让孩子享受到了生活的参与感,为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及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英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完用餐的所有礼仪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进餐习惯。为此,英国的家长们把“进餐习惯”也纳入了“餐桌教育”的内容。他们从孩子坐上餐桌的那天起,便鼓励孩子自己夹菜、进食。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这对于孩子将来走上社会独挡一面、自食其力是一个不小的启蒙和帮助。很多孩子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时期孩子的饮食现象,如幼儿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所以,英国家长会给孩子详细地讲解每道菜的营养、味道,让他们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摄入更多的营养,而且还“亲口”给孩子作进餐的示范,从而改变孩子任性、自私的习惯。

英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把餐桌当成了环保教育的生活课堂。在餐桌上,家长们会教孩子区别哪些餐具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英国的家长和孩子一般都拒绝使用一次性的餐具,而且也拒绝购进那些带塑料包装的食品。厨房里产生的垃圾,孩子们也都会按照家长的要求进行分类。另外,在餐桌上,家长也会对孩子进行节水、节能方面的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节约的良好习惯。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教育不分时间,学习不分地点,尋常的餐桌,成了英国人见缝插针的家教课堂。

猜你喜欢
餐具英国人餐桌
《春天终将到来》《金色餐桌》
餐具叮咚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大餐桌,小小船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有趣的西式餐具
察言观色
谈天气
不用自带餐具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