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加压骨外固定器治疗手指骨折效果分析

2018-01-17 12:32尹志江
医药前沿 2018年22期
关键词:夹板屈曲手指

尹志江

(厦门市第五医院手足外科 福建 厦门 361100)

实践中手指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利用夹板、石膏等材料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对骨节附近相邻关节活动进行限制以此达到治疗目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手指骨折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手指功能,提高治疗效果[1]。本文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手指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微固定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手指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患者均符合手指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观察组3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19~68岁之间,均龄(37.2±2.8)岁,横断型骨折4例,短斜型骨折22例,粉碎性骨折7例,骨折位置位于食指的3例,中节6例,中指近节4例,中节5例,拇指2例,小指13例。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17~67岁之间,均龄(37.1±2.4)岁,横断型骨折3例,短斜型骨折22例,粉碎性骨折8例,骨折位置位于食指4例,中节7例,中指4例,中节6例,拇指2例,小指10例。组间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位置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观察组观察组行微固定治疗,微固定由两条自身能够进行收折调整的连接臂和三根螺旋加压杆组成的,连接臂两端装有两组带孔的螺丝,螺丝的孔洞是穿插克氏针时使用的,手术过程中以患者骨折位置作为中心点,在其近端和远端的骨干中心线上分别平行钻入0.9毫米长的一根克氏针,通过连接臂两端留置的螺丝孔套装上骨外固定器,利用三根加压螺杆对骨折端的对位进行调整,同时需要对其适当加压,手术完成之后,指导患者进行骨折近、远端关节的屈伸活动,活动需要遵循循序渐、适量适度的原则[2]。对照组33例手指骨折患者通过单纯夹板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需要先将患者的手指复位,然后使用夹板对骨折位置实行固定。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均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的治疗。

1.3 观察项目

对两组患者的骨折线显示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同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统计,以TAF评分标准为依据,如果患者通过治疗,拇指关节到指间关节的屈曲度与2~5指关节到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在220度以上,则表示治疗显效;如果患者治疗之后,屈曲度在180~220度之间,则表示治疗有效;如果屈曲度在180度以下,则表示治疗无效[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线显示时间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进行X线检查,其中观察组骨折线愈合时间在5~11周之间,平均时间为(7.1±1.5)周,对照组骨折线愈合时间为7~12周,平均时间为(9.3±1.8)周,观察组骨折线基本消失时间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

2.2 组间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33例患者治疗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33例患者治疗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指骨折通常骨折端与关节的距离比较近,容易对指关节的活动产生影响,传统的夹板固定的治疗方式只是对骨折手指进行简单的固定,容易发生移位的情况,而微固定则可以使骨折位置的固定更加牢固,对骨折愈合也更加有利,对二端关节面也不会产生干扰,术后可以指导患者尽快开始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4]。本文研究中,对照组手指骨折患者采取夹板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骨折线基本消失平均时间为(9.3±1.8)周,有效率90.9%,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固定进行治疗,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7.1±1.5)周,有效率100.0%,观察组骨折线愈合时间进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手指骨折行微固定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加快患者骨折线愈合时间,增加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夹板屈曲手指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手指操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笔穿手指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