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

2018-01-17 18:45钟小庆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6期
关键词:养鱼种养稻田

钟小庆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最初或原始形态是稻田养鱼,而且其发源地可能就是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到目前为止,依然如此,农业是一个民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其中以水稻和水产养殖为之最,我国是全世界最早开展水稻栽培和池塘养鱼的国家之一。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稻田养鱼的历史超过2000年以上,例如三国时的《魏武四时食制》,这是一部古代的菜谱,主要记载食材、菜品和菜肴,谈到当时川蜀的烹饪时,有这样的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这可能是中国记载稻田养鱼的最早出处。

而广东更是稻田养鱼的始祖。例如《岭表录异》。该书是一部地理杂记,全书共三卷,唐刘恂撰。此书与《北户录》同系记述岭南异物异事,也是了解唐代岭南道物产、民情的有用文献。其中记载最多的是岭南人的食物,尤其是各种鱼虾、海蟹、蚌蛤的形状、滋味和烹制方法,岭南人喜食的各类水果、禽虫也有记述。是研究唐代岭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该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新泷等州,山田扌柬荒平处锄为町畦。伺春雨丘中聚水,即先买鲩鱼子,散于田内。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又收鱼利;及种稻,且无稗草。乃养民之上术。”其中新泷等州是指现在的新兴县一带。

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稻田养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集中表现在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洗礼以及广大渔农群众的生产实践,传统单一的稻田养鱼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多元化的稻渔综合种养。该模式是人们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和功能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体系,实施稻渔共作、轮作,进行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

品牌化运作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该模式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随着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由追求有鱼吃即数量安全到吃好鱼到吃优质健康鱼即质量安全,让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突显出来。该模式具有显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例如经济效益,稻渔综合种养可以让稻田平均每亩增收少则数百元多则数千元,该模式让种植水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稳定了粮食生产,保证了粮食保障安全;社会效益,该模式是开展精准扶贫的一个有力的举措,同时,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渔业品牌和产业化;生态效益,首先是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放,优化了生态,保护了环境,其次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该模式一举数得,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举。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该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下,全国各地尤其是水稻种植主产区根据当地渔业生产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打造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归纳起来就是以农田为平台,以水稻种植为中心,在稻田中开挖十字沟、回形沟,推挖池塘,建立防逃和防敌害措施,配套水产养殖,品种涵盖了鱼、虾、蟹、鳖和鳅五大类。以水产养殖鱼类为例,主要是一些杂食性鱼类,例如鲤鱼、鲫鱼以及光倒刺鲃等优质鱼类;虾主要是小龙虾、青虾、河虾、罗氏沼虾等,其中以小龙虾最为突出,该模式让小龙虾养殖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总量超过千亿元的大产业;蟹主要是指河蟹即大闸蟹;鳖主要是指中华鳖;鳅主要是指泥鳅、刺鳅等,实施稻渔共作、连作和轮作三大主导模式。

该模式主要由田间基础工程、水稻栽培、水产养殖、种养茬口衔接、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水产捕捞加工、农产品质量控制等九大配套关键技术组合而成。其中一条主线是田间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建造和营造,即田间工程技术,优选场地,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按照功能要求进行建设,将稻田改造建设成为既能种植也能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生产场地;两条副线,一是种植业基本功即水稻栽培,优选水稻栽培品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种植,同时进行施肥,在化肥、有机肥和复合生态肥中优选复合生态有机肥,稳定粮食生产,二是渔业基本功即水产养殖,优选水产养殖品种,运用物理、化学、生化、生物方法调节养殖水体和改良底质环境,其中以生物和生态方法为主;一条共线,在做好种养茬口衔接基础上开展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最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极强的特殊性、个性。这是因为该模式的兴起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因素造就的。天时是指要具备种植水稻的气候调节,例如光热气,地利是指稻田要保水、保肥,能够蓄水养鱼,人和是指人们要通过创造性劳动将天时地利融合为一体,其中之一就是优选水稻栽培品种和养殖水产品种,开展水稻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种植以及鱼虾蟹等生态健康养殖。

当下,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形势严峻,广大消费者迫切需要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农产品,而生产者有积极性,不断创新和突破,加上政府关注,积极示范、推广和普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获得大发展。即便如此,目前,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00万亩,也只占全国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表明该模式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远未达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猜你喜欢
养鱼种养稻田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稻田摸鱼记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养鱼记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鱼经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