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乡村振兴基础持续巩固

2018-01-17 22:22
吉林农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棚膜样板优势

扶余市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了农业经济持续向好。

2018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扶余市提出了实施“11234”战略,即:组建1个绿色农产品协会,建设1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培育2类基地,打造3个样板村,实施4项重点工程,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是种植结构越调越优。充分利用玉米生产者补贴、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试点等政策,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粮经比例调整为63∶37。同时,结合各乡(镇)种植特点和特色产业优势,提出了农业“三区”建设,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在中东部6个乡(镇)打造高产稳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1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基地、12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在北部建设5万亩以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非转基因大豆产量达到8万吨;围绕“扶余四粒红”花生、棚膜蔬菜、扶余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扶余四粒红花生”优势区30万亩、扶余大米优势区10万亩、马铃薯优势区6万亩。

二是畜牧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市有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和小区293个,年出栏生猪可达到百万头以上,连续8年获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扶余将依托正邦、成一等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

三是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扶余市的“绿兴”、“增盛永”“吉地花”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已经在南方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今年,扶余成立了“夫余沃河”绿色农产品协会,吸收会员66家,全力打造统一的农副产品品牌,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全面提升扶余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是绿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7年,扶余全市建设了绿色农业基地10个。今年,计划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绿色农业基地,总数达到33个,面积达到45万亩。重点培育棚菜生产基地,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新增蔬菜大棚639栋、137公顷,新建温室159栋、112公顷,创建省级棚膜园区7个、市级棚膜园区7个,推动形成棚膜经济带。

五是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持续放活。扶余市规范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864个,村级合作社覆盖率达到99%左右。有家庭农场285个,其中种植业农场184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4051.7亩。

六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几年来,扶余市中东部乡(镇)在美化、绿化、亮化村(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发村、大九号村等一批文明乡村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美丽乡村。今年,计划将43个村(屯)集中连片打造成为“美丽乡村”第一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尽快改变生产生活环境。扶余还将打造城中村改造样板村、组织振兴样板村、乡村振兴综合样板村,为全市的乡村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重点是投资3.26亿元,实施大九号村整体搬迁改造,逐步解决城中村环境脏乱差、秩序混乱的问题。同时,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志愿者队伍建设工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乡村有效治理工程,提升乡村自治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棚膜样板优势
不同棚膜覆盖对大白菜农艺性状及棚内环境的影响
打造辣椒种植“样板田”
矮的优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画与话
新建大棚覆盖棚膜防误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倾斜的样板楼
清洁棚膜新方法—— 棚膜清洁带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