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岭南优势特色种苗产业推进广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01-17 23:09钟婉霞李小宁周倩钧
中国种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种苗种业结构性

钟婉霞 李小宁 周倩钧

(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广州 510500)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在农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作出的重大部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业是支撑,是先导。

1 广东种业供给侧改革亮点纷呈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 8号文)印发以来,广东省围绕转方式、促改革、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的目标,大力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绩可喜。

1.1 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广东省种质资源储备丰富,保存种质资源约7万份,约占全国总数的15%,居全国前列。全省2012年以来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37件,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131件。2012-2016年通过省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619个。优质稻、超级稻、鲜食玉米、花卉、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等作物育种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生物育种、航天育种和植物克隆繁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1.2 品种种植结构逐步优化2012年以来,全省通过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11个,占全国同期确认超级稻品种总数的15%。选育成的超级稻品种深两优5814、五优308,于2014年与2015年分别列全国杂交水稻、三系杂交水稻推广种植面积第1位。在香蕉抗枯萎病育种和矮化育种方面取得突破,育成了不感香蕉枯萎病的新品种中蕉9号香蕉和矮化品种矮粉1号粉蕉。品种更新换代明显加快,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全省水稻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占比74%;玉米甜、糯类型占比75%;荔枝、香蕉、菠萝等岭南特色水果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质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1.3 种子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全省持证种子企业共204家,种子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2016年销售额前10位的种子企业商品种子销售额达到13.3亿元,约占全省销售额的73%。种子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以来,全省育成并通过审定的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品种中,企业选育(含合作选育)的品种142个,占69%,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步伐不断加快。

1.4 良种繁育供应体系已具雏形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为推动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抓手”,扶持广东省水稻、鲜食玉米、蔬菜和柑橘等作物的优势种业企业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为本省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优质的种子(苗)。目前,全省现有繁殖制种基地4333.36hm2,年生产种子能力为1115万kg,种苗1.56亿株。本省良种繁育供应体系已具雏形,杂交水稻、鲜食玉米、花生的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集中在雷州半岛、粤北地区等种子生产的优势区域;优质常规稻的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韶关、湛江等常规稻生产优势区域;蔬菜的良种繁育基地和现代化育苗工厂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等蔬菜主产区;果树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集中在湛江、茂名、梅州、清远、肇庆等水果的主产区。

2 广东种苗供给侧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是特色农作物大省,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33.3 万多 hm2、水果 113.3 万 hm2、甘蔗 16.7 万 hm2、茶叶约5.33万hm2,直接用种苗种植的农作物面积约133.3万hm2,占特色农作物面积的40%。近年来,本省果树、茶叶、蔬菜、花卉、中药材等作物新品种推广和更新速度加快,种苗需求量逐年增加,采用种苗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加大,每年需更新更换面积约20万hm2,种苗市场需求量超过6亿株。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发挥绿色品种、绿色种苗的先导作用,对照中央和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广东种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如下。

2.1 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种苗繁育多是农民自发行为,政府和企业对种苗生产投入不多。目前,广东省果树、花卉、中药材、茶等作物种苗供应以自繁自育自用为主,种苗繁育基地普遍规模较小、分散、设施设备简陋,优质种苗生产供应能力不足,优质种苗供应主渠道尚未形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2 持续选育优良新品种能力有待提高

2.2.1 育种技术不够先进目前90%以上的柑橘、香蕉、荔枝等果树品种都依靠自然变异选种,芥蓝、辣椒、瓜类等蔬菜则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育种目标不精准,效率不高,难以持续育出突破性新良种。

2.2.2 育种方式落后本省种业科研单位多数以课题组形式开展研究,科研水平整体不高,模仿育种较多,育成品种同质化较严重,而在功能基因挖掘和育种资源创新方面落后,制约育种创新。

2.2.3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果树等作物生长周期长,需要持续的科研投入,企业不愿过多投入,科研单位经费无法保障持续深入研究。

2.3 优质种苗示范推广力度尚需加大由于过去“重粮轻经”,2015年前建设的国家级、省级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50多个,大多数是开展水稻、玉米、花生、甘薯、甘蔗新品种试验示范,仅有少数开展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示范基地作物结构不合理,特色作物良种示范基地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支撑特色作物良种的示范。

3 推进广东种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居民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享受型,但农产品供给结构还未跟上市场变化,提升供给质量效率的要求十分迫切。在2017年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本省做出了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部署,按照“稳粮优经、提升园艺、扩大冬种”的思路,实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做强做优岭南特色果蔬茶等优势产业,首先必须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茶等岭南特色优势种苗产业,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基础支撑。针对广东种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3.1 加强新品种育种攻关依托产业化创新平台,围绕荔枝、香蕉、柑橘、龙眼、菠萝、芒果、蔬菜、花卉、茶树等岭南特色作物,加快对优质特色水果、耐热蔬菜、抗逆花卉等作物新品种育种攻关,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持续的良种支撑。加强航天育种、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建设国家(广东)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广东现代生物育种的能力和水平,抢占未来种业科技创新制高点,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品种选育长效技术支持。

3.2 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加强优质种苗的示范推广,从现有品种中,筛选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岭南特色水果、花卉等优良种苗,大力开展示范推广。如在从化、高州、惠来等地开展井岗红糯、观音绿、翡脆等优质荔枝品种对一般荔枝品种的更换,促进荔枝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在香蕉枯萎病区开展高抗枯萎病新品种中蕉9号香蕉的示范推广。

3.3 建议建立种苗后补助机制积极争取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对有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主选育的蔬菜、果树、茶树等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实行育种奖励;对无病毒种苗繁育基地进行扶持,例如柑桔等无病毒种苗生产成本较高,对种苗价格进行补贴,提高无病毒种苗市场竞争能力。

3.4 加强地方特色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根据广东产业发展特点和农作物布局,立足广东丰富的优势特色农作物品种资源,重点围绕荔枝、柑橘、龙眼等岭南特色果树,岭南中药材、茶树等作物品种开展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效保护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品种资源,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品种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中的支撑作用,发展壮大本省优势特色农业,引领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5 加强优势特色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建立优势基地与优势种苗企业衔接机制,引导种苗企业驻基地、进园区,扶持企业在优势区域建设现代化育苗工厂、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扶持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作物的优势种子企业在优势区域建立高标准的良种繁育基地和现代化育苗工厂。力争到2020年,在全省建立蔬菜、花卉、香蕉等现代化育苗工厂10个,建设优质稻、荔枝、菠萝、柑橘等良种繁育基地10个。到2020年新增良种繁育基地1200hm2,新增产能种子600万kg、种苗2亿株以上,满足近20万hm2用种需求,进一步增强优质种子种苗的供应保障能力。

3.6 培育扶持专业型种苗龙头企业专业型种苗企业针对性强,是广东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目标,结合本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为抓手,推动种苗企业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整合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和推广机构力量,培育扶持南亚热带水果、蔬菜、花卉、茶、南药等专业型种苗企业发展,推动专业型种苗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为全省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持续的良种支持,推动广东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种苗种业结构性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强化思想引领 推进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