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稻田 的 选择 及 基本设施

2018-01-17 21:15李良玉杨壮志魏文燕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环沟养鱼鱼种

陈 健 李良玉 杨壮志 陈 霞 魏文燕

稻田养鱼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施稻田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系统,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优势。稻田养鱼前景广阔,受到全国各地养殖户的重视,现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用于养鱼的稻田要求交通便利,地形规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优良无污染,土壤保水力强。插秧田和抛秧田适合用来进行稻田养鱼,直播田不适合用作稻田养鱼。

稻田养殖模式可分稻-鱼类(草鱼、鲫鱼、罗非鱼、泥鳅等)、稻-甲壳类(虾、蟹等)、稻-两栖类(蛙类)和稻-爬行类(鳖等),养殖品种多样,田间工程略有差异,但大同小异。田间工程施工以机械挖方为主,人工辅助修整,稻田四周修建环沟,选择稻田角落修建暂养池,环沟和暂养池面积不超过整块稻田面积的10%。

一、养鱼稻田的田间工程

1.稻-鱼田间工程

(1)开挖环沟

以一个单元20亩为例,紧挨田埂在田内挖一条宽1.5-2m环沟,环沟约占整块田面积的7%左右,主要分两部分,其中紧挨田埂40-50cm要与田面保持同一平面,作为土埂护坡区,环沟深度为1.2-1.5m,环沟底部宽度1m以上,环沟截面为梯形,上宽下窄,斜坡比1∶0.75,作为养殖区,边坡适度并夯实,所挖泥土用于加高加固四周田埂,预计加高50-60cm,田埂要保证不裂、不漏、不垮塌,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落差比为3‰,利于田水排出。

(2)开挖暂养池

在稻田进水口的一角开挖暂养池,暂养池占整块田面积的3%,暂养池一是用来暂养鱼苗苗种,二是便于成鱼集中捕捞,暂养池要求长4-6m,宽3-5m,深1.7-2m,比环沟深50cm,形状因地而异,以长方形最适宜。暂养池要求水源充足,与环沟相通。如有条件的可按照10-20亩稻田配套1亩池塘作为暂养池。

(3)安放进排水设施

进水口以敞口式为主,排水口采用直径30cm的PPR管,排水管呈“L”型,一头埋于离田块底部15cm处,另一头可拆卸,管口高度高于田埂;直径20cm的PPR溢水管管口低于田埂,利用田内水压调节水位和溢洪,进排水设施无渗漏现象。

(4)修建鱼道涵洞

为了保证环沟水流通畅,鱼类正常活动,在机械下田作业一方要安放直径80cm加筋砼管,离环沟底部高出30cm,避免淤泥堵塞砼管,素土回填夯实机械下田通道,保证机械能顺利上下田操作。

2.稻-甲壳类田间工程

(1)开挖环沟

甲壳类(虾、蟹等)易打洞,环沟距田埂距离要稍远一点,一般在稻田内侧距离田埂1m处开挖环沟,环沟截面为梯形,上宽下窄,沟上宽3m,下宽1m,深80cm,其中靠近田埂方的宽度为40-80cm的区域深度为30cm,作为浅水区种植水草,环沟的面积不超过田总面积的10%,开挖环沟的泥土主要用于加高、加厚、加宽田埂,田埂要求高70cm以上、宽50cm左右。要将田埂打结实,以便大雨时大水不会将田埂冲垮,且不会漏水。内田埂为斜坡形,其坡比为1∶3,进水口与出水口应设置在稻田的对角处。

(2)开挖暂养池

在稻田进水口的一角开挖暂养池,暂养池面积约为稻田面积的3%-4%,形状以长方形为宜,以筛绢护坡,防止甲壳类打洞。暂养池与环沟相通,以可拆除的0.8-1m宽的土田埂隔断(需暂养时用土田埂隔断,其余时间将土田埂拆除,使暂养池与环沟相通)。有条件的可于田边利用田埂种植各种瓜果,既能增加产值又能为甲壳类提供避暑场所。

(3)安放进排水设施及修建涵洞

方法同前。

(4)安装防逃设施

安插高0.55m的硬质钙塑板作为防逃板,埋入田埂泥土中约15cm,每隔0.75-1m处用一木桩固定。注意四角应做成弧形,防止河蟹、小龙虾沿夹角攀爬外逃。或采用农用塑料薄膜防逃,首先在田埂内侧10cm处挖一条深20cm左右的沟,再在田埂上用毛竹或树枝作桩,每隔1m左右将塑料薄膜用细铁丝或图钉等固定在桩上,下端埋入事先挖好的沟20cm并夯实。薄膜采用双层,接头处不能留有缝隙,拐弯处做成弧形,打围高度50cm,略微向田块中倾斜。

3.稻-爬行类田间工程

(1)开挖环沟

在稻田四周开挖一条环沟作为鱼溜,当夏季高温时可作为中华鳖避暑的场所,水稻晒田、施肥、喷药时,可作为鳖隐蔽、遮阴、栖息的场所。环沟约占整块田面积的7%左右,紧挨田埂在田内挖一条宽1.5-2m环沟,主要分两部分,其中紧挨田埂40-50cm要与田面保持同一平面,作为土埂护坡区,环沟深度为1.2-1.5m,环沟底部宽度1m以上,作为养殖区,环沟截面为梯形,上宽下窄,边坡适度并夯实。开挖环沟所起的土壤主要用于稻田田埂的加高加宽加固。

(2)开挖暂养池

暂养池位于进水口一角,长4-6m,宽3-5m,深1.5-2m,形状因地而异,以长方形为宜,暂养池要求水源充足,与环沟相通。

(3)安放进排水设施及修建涵洞

方法同前。

(4)安装防逃设施

采用砂纸、盐浸膜、铁皮板等材料建防逃墙,首先在田埂内侧10cm处挖一条深20cm左右的沟,再在田埂上用毛竹或不锈钢管作桩,每隔1.5m左右将砂纸等防逃墙材料用细铁丝或扎带等固定在桩上,下端埋入事先挖好的沟中20cm并夯实。接头处不能留有缝隙,拐弯处做成弧形,打围高度60cm,向田块内倾斜30°。

二、苗种放养

1.放养品种的选择

各地区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养殖。以稻-鱼模式为例,一般放养的品种主要是草鱼、鲫鱼、罗非鱼等。放养的比例要适宜。一般稻田养鱼可搭配10%-15%的草鱼,对于稻田草荒的地块,可适当增加草鱼放养的比例,搭配草鱼的放养比例可增至25%-30%;同时稻田内还可搭配少量鲢鳙鱼,放养比例为5%左右。

2.放养时间的确定

苗种的放养应尽早,在稻田田间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尽早进水、插秧,插秧后15-20天左右,待秧苗开始返青时即可放养苗种。放养大规格鱼种则不宜过早,应在栽秧后20-25天左右放养为宜,否则鱼会摄食伤及秧苗;也不可放养过晚,过迟鱼生长周期短,达不到上市规格。

3.放养规格和密度的确定

放养鱼种应体质健壮、无病原体、规格整齐,一般以投放大规格鱼为宜。放养密度应根据稻田计划产鱼量和鱼的平均生长速度确定;放养密度要适宜,密度过高不利于鱼类生长,密度过低则减少产出。一般每亩稻田投放大规格鱼种20-50kg、按鱼类品种和规格做适当调整。投放鱼种时,要注意水温差,即运鱼袋内的水温与稻田的水温相差在3℃以内,将鱼苗袋放入稻田水中,使其水温基本一致时,再把鱼缓慢倒入鱼沟中。

三、稻田田间管理

1.水位调节

关注稻田水位,根据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进行水位调节,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前提下,稻田内水位越深越好。鱼苗放养初期规格较小,环沟内水位不需过深,养殖后期鱼规格变大,摄食增加,鱼的活动空间加大,需要较高水位,才能满足鱼类生长。在水稻生长初期,水深5-8cm为宜,浅水能促使秧苗扎根和返青,有利于水稻发根和分蘖;在水稻生长中期,水稻正处于孕穗期,需大量水分供应,可提高水位,使水深达到15-20cm;在水稻生长晚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需经常调节水位,但应保持水深10-12cm左右。

选择用化肥做底肥的稻田,应在化肥毒性消失后再放鱼种,避免伤及苗种。投放鱼种前可先少量投放试水,如苗种不发生死亡即可大量放养。

2.晒田

水稻地块晒田可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提高地温,加速养分的分解,清除土壤中还原性有毒物质,从而抑制植株的茎叶生长和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促使根系下扎和萌发新根。对水稻进行灭草、除虫等需晒田时,可将排水管道取下,降低水位,鱼在环沟或暂养池内活动,晒田后要及时灌水,提高水位,保证鱼类正常生活。

3.设施日常检查

定期检查田埂、进排水系统、栅栏等,发现有堵塞和损坏,及时疏通和维修,确保设施设备正常,保证不漏水不跑鱼。

4.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鱼种放养时,可用5%食盐水浸洗,做好鱼体消毒工作,以防鱼病发生。发生严重鱼病时,可降低水位,再对症施药,泼洒或拌饵投喂。

5.农药、化肥的施用

养鱼稻田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可选用中草药或高效低毒农药,最大限度减少对稻田水体的污染。在水稻生长期内防治病虫害需使用农药时,要降低田内水位使其低于稻田高度,鱼集中在环沟和暂养池内,提倡低容量、细喷雾,减少药物落入稻田水体中,降低水中药物残留浓度,减轻对鱼类危害。待药力基本失效后,再换水或复原水位。

养鱼的稻田最好选择施肥效果持久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选择农家肥,对鱼无害,且有利于鱼类生长。稻田耕翻时,每亩施用100-200kg有机肥,水稻苗期要追肥,可少量多次施肥。

6.饵料投喂

饲料投喂应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每次投饵量以鱼能在2小时内吃完为准。苗种投放后2-3天可开始投喂,同时投喂量要根据当日天气、水温和水质等因素而定,一般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3%-5%左右,蟹池投喂比例略高。投喂时间每天早、晚各一次,投喂的饵料种类要根据稻田养殖品种而定。蟹等甲壳类为杂食性水生动物,喜食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特别是动物性饵料,要荤素搭配投喂。鳖等爬行类属于肉食性动物,在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饵料(水生昆虫、蝌蚪、小鱼等)的同时,可投喂虾、螺蛳、河蚌等,搭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四、捕捞

捕捞前疏通鱼沟,取下排水管道,降低水位,一般夜间排水,天亮时将水排干,缓慢排水,让鱼随着环沟水流自动流入暂养池,使鱼集中在暂养池再进行捕捞。捕捞时可用抄网将鱼捞出,避免鱼受伤、鳞片脱落。捕捞、运输过程要精心操作,特别是鱼种,起捕后用5%的食盐水消毒,尽快转移到越冬池。

(通联:611130,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农科路200号 电话:13198576619)

猜你喜欢
环沟养鱼鱼种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青虾育苗新模式
——环沟直放抱卵虾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养鱼记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稻田养殖小龙虾 冬季温棚育苗技术
鱼经
冬放鱼种技术
龙眼园环沟高树盘养蚯蚓综合效应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