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 池塘养殖发展到极致?

2018-01-17 21:15钟小庆刘奕明颜远义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养鱼种养鱼类

钟小庆 陈 玲 刘奕明 颜远义

就养鱼而言,如何提高池塘养殖生产力和把池塘养殖发展推到极致是一个大学问,根据成功实践,它主要由三个亟待熟化、固化和强化的技术环节构成。

一是改善池塘生产条件

渔谚:七分环境三分养。其中以池塘技术改造为中心的综合整治就是水产养殖的基本功。该基本功是以围绕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即提高水体溶解氧、益生菌、藻类以及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以及其它有毒化学物质和有害寄生虫、菌藻类展开的。传统的方法是静止的,例如干塘,主要是清淤,修补和加固塘基,提高池塘蓄水能力;晒塘,曝晒塘底,将其晒成龟裂状,降解和分解其中的有机质;毒塘,运用生石灰等消毒驱除病虫害和野杂鱼。三举齐下,净化、优化养殖生产环境。这是池塘养殖的基本功。而现代方法是在该基础上让池塘水体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最初是上下运动,水面设置增氧机,池底微孔管道曝气,上下齐发力,水体旋转、滚动,提高水体溶解氧,此举不但能提高放养密度而且还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其次是左右运动,开展池塘生态化改造,最典型的就是跑道养鱼技术,鱼在鱼道中生长,而池塘成为其配套设施,主要通过饲喂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以及种植水草蔬菜调节水质,这样以来就能将池塘养殖这一技术模式推到极致。

二是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农谚:百业农为首,农以种为先。按照一主多元模式,优化养殖品种组合,就可以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把池塘养殖推向极致。池塘尤其是淡水池塘主要养殖传统的大宗淡水鱼,该类鱼主要有七种,这就是青、草、鲢、鳙、和鲤、鲫、鳊。长期以来,青、草、鲢、鳙是池塘养殖主导养殖品种,鲤、鲫、鳊是混合配套养殖品种。通过长期开展池塘养殖该类鱼就能获得一个池塘养殖的基本功,这就是池塘养殖场地的选择和基础设施的营造,把光、热、气以及水体、植被五大要素凝聚在一起,聚焦到池塘养殖的鱼体上,以最佳的品种优化组合,优化放养密度和控制投喂强度,开展疫病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渔业防灾减灾。首先,传统的池塘养殖是肥水。主要是根据池塘养殖生产条件,向池塘施放绿肥、禽畜肥、菌藻肥和化肥,其中绿肥、禽畜肥、菌藻肥是基肥,而富含氮、磷、钾的化肥是追肥,培肥水体,提高水体肥力,培育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主要养殖鲢鳙等一类滤食性鱼类,而像摄食螺蛳、蚌等底栖动物的青鱼,以青草、蔬菜和藻类为食的草鱼以及杂食性的鲤鱼、鲫鱼和鳊鱼则成为鲢鳙鱼提供配套的服务性鱼类。其次,现代的池塘养殖要饲喂,即根据主养鱼类的食性投喂饲料,例如草鱼,投喂青草、蔬菜等实现一草带三鲢的功效,或者是研发生产人工配合饲料,养殖肉食性的青鱼和杂食性的鲤鲫鳊等鱼类,而此时的鲢鳙鱼则成为了服务性鱼类。该模式极具推广价值,这是因为中国是世界池塘养殖大国,而且中国池塘养殖是以国内外市场供求为导向的渔业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利用,该技术模式就为成功保护原种鱼类,引进和开展外来鱼类品种养殖创造了条件。

三是推广生态综合种养

民谚:种竹养鱼千倍利。这是人们将春秋范蠡的《养鱼经》和自己的实践结合总结归纳出来的结论。中国尤其是广东在发展生态综合种养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创造了一系列成功模式,例如珠三角地区就创造出了桑基鱼塘这一举世闻名的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其中桑基还可以扩展为菜基、花基、果基等,它将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两个系统融为一体,相互取长补短,共存同荣发展,实现了渔农双丰收。该技术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它可以引申到都市渔业中的鱼菜共生、内陆山区中的稻田养鱼一类的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中。其实,最佳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是将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和畜牧饲养三大系统融为一体。例如猪—草—鱼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养猪兼养鱼的养殖场,EM菌被利用养猪,养猪场产生的残饲、粪便等污染物经过沼气发酵等减排处理之后回收,用于灌溉种植皇竹草,而皇竹草则作为猪和鱼的青饲料,从而使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得到综合利用。该模式更具推广价值,其中猪可以是牛羊也可以是鸡鸭鹅,皇竹草可以是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也可以是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该模式促进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高效转化,实现了养殖场地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达到循环共生的高效益。

结论

池塘养殖是一门专业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专业操作讲求精工,艺术创作讲求境界,精工层面上是一步一层楼,境界层面上是一步一境界,如果按照该原理和方法不断开展池塘养殖创新就一定能将该模式发展推向极致。

(通联:1.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2.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020-84909614,13922714715)

猜你喜欢
养鱼种养鱼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鱼类运动会
养鱼记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鱼经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