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井水养殖河蟹技术要点

2018-01-17 21:15祝仁堡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青虾井水螺蛳

祝仁堡

河蟹是安徽芜湖县主推品种之一。近年来,因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夏季养殖池塘用水不便。芜湖县一养殖户就利用地下井水养殖河蟹,在养殖过程中以使用无任何污染的地下井水,实现了无公害生态健康养殖。从该养殖户这两年来的养殖情况看,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7年该养殖户在总面积为1公顷的池塘中共生产商品蟹980kg,且商品蟹平均规格150g/只,养殖回捕率75%。今年初,周边已有10余户渔民因引水不便或水源差而打井,利用井水来养殖河蟹。笔者经过跟踪走访,将其养殖技术归纳总结并介绍如下,供渔民参考。

一、养殖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为长方形,面积1公顷。如果蟹池面积太小,水温、水质变化快,不利于河蟹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里生长。蟹池内一般挖环型沟,也可挖成“井”字型沟。沟的面积占蟹池总面积20%,沟处可保持水深1.2~1.5m,沟底向出水口倾斜,中间平滩处可保持水深0.8m左右。平滩处种植水草如苦草、伊乐藻等,占总面积的2/3。池埂坡度小,池底平坦。放苗前,晒干至干裂,用生石灰、茶籽饼等彻底消毒,茶籽饼的优点是只杀野杂鱼,对塘内螺蛳、青虾没影响。以保证养殖生产顺利进行。

二、水源与水质

养殖用水的水源为地下井水,井深24m,井口直径10cm,机头(电动机)功率为1.1kW。井周边无污染,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且溶解氧含量充足(在5.8mg/L以上),pH为 8 ,盐度为5‰~7‰,水温常年保持在18℃。用井水做水源,因井水中无微生物,初期进水后要肥水。肥水的关键就是要施足基肥,基肥不施足,营养供不上,藻相活力不强,对蟹苗生长不利。在高温期间采用循环养殖用水的方法,首先排水1/4,然后再添水1/4,以保持养殖用水在1~1.2m。

三、苗种放养

1.2017年2月初,在蟹种放养时把水位控制在50~60cm。每亩放养平均规格为150~200只/kg的自育河蟹苗种500~550尾,蟹苗在放养前用浓度3%~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以降低养殖中发病率。放养的蟹种要求甲壳完整,肢体齐全、无病无伤、活力强、规格整齐。放养最好在3月底前结束。为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和螺蛳的繁殖,蟹种入池塘前先用网片圈蟹池面积的30%作暂养区,待水草覆盖率达40%~50%、螺蛳繁殖已达一定数量时解除,一般暂养至4月份,不能超过5月中旬。

2.在2-3月份河蟹放养结束后,亩套养800~1200只/kg青虾苗3~4kg,5-6月份陆续起捕上市,可亩产青虾35kg,每亩可增加收入400~450元;7月中旬至8月初,虾苗规格为6000~7000尾/kg,亩放青虾2.5kg,可亩产商品虾30kg。青虾摄食能力比河蟹弱,吃河蟹剩余饵料,清扫残饵,防止败坏水质。青虾还可以作为河蟹饵料。若遇过敏药物,青虾抵抗力低,先浮头,便于采取措施,避免河蟹死亡。

3.在3-4月每亩套养细鳞斜颌鲴规格15cm以上鱼种25尾,年底可获规格0.2~0.5kg商品鱼8~12kg。在蟹塘内套养细鳞斜颌鲴能充分利用河蟹吃剩的残饵、水草枯叶、碎屑、腐泥等,减轻因“废物”腐烂变质对水质的影响,改善河蟹生态环境,促进河蟹生长,减少发病。

4.在蟹塘中亩套养5~6尾/kg鳙鱼10尾、鲢鱼5~10尾,防止藻类蔓延、调节水色。

四、饲料投喂

河蟹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在投喂上应进行动植物饲料合理搭配,按照“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科学投饵原则进行投喂。

1.饲料种类

植物性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苦草等各种水草。动物性饲料:主要有小杂鱼、塘内螺蛳等。配合饲料: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配制符合无公害食品养殖要求的颗粒饲料。玉米、小麦最好进行熟化,以提高其利用率和适口性,减少对水体污染。

2.饲料投喂

投饵方法:看季节,按“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进行投喂;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摄食活动强弱,活动力强多喂,弱则少喂。

五、养殖管理

1.春夏两季可直接使用地下井水,水位控制在1~1.2m,水质保持在:井水溶氧大于5mg/L,pH值7.2~8.2,盐度小于5‰。

2.池塘内种植水草如苦草,约占总水面的1/3,这样既能为河蟹提供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的饵料,又能起到降温、避敌、增加溶氧量、改善水质的作用。

3.塘内投放螺蛳,亩放250~300kg,前期投放总量的1/3,5、6月份投放总量的2/3。为河蟹提供了营养价值高的鲜活天然饵料,同时能改善和维护池底环境。

4.饲料投喂,在养殖前期,也就是4至6月份投喂河蟹专用饲料为主,即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饲料比为3∶2;6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7∶3。,因为6至9月份是河蟹生长最快的时期,饲料投喂量不仅要加大,而且在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E以及蜕壳促生长素。饲料投喂时,根据蟹体摄食情况增减投喂量,以摄食到八成饱为宜,每天投喂2次,采用手撒的方法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一般情况下,日投喂量约为河蟹总重的2%~3%,但应根据天气、水温和及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避免投喂过多而污染水质。

5.病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多采取池水消毒与投喂药饵相结合的方法,并定期泼洒EM菌等微生物制剂。

6.捕捞时捕大留小,均衡上市。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资料周转等因素加以考虑,将规格达到75g/只以上的个体及时挑选上市,既满足市场的需求,又可缓解生产资金的紧缺,提高整体生产能力。

六、经济效益分析

养殖从2017年2月开始至2017年底结束,经过近9个月的精心饲养,共生产商品蟹980kg,平均规格达到150g/尾,养殖成活率为75%以上;亩产青虾(两季)65kg、鳜鱼7kg、细鳞斜颌鲴12kg。实现销售总收入12.21万元,获纯利7.15万元,亩纯利润4766元,养殖经济效益可观。

七、小结

1.地下井水夏季水温保持在18~21℃,冬季水温维持在13℃以上,在河蟹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内。且河蟹对地下井水适应能力也较强,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20~28℃,生长最佳水温为15~25℃;井水呈微碱性,适合河蟹生长,酸性水体不利于河蟹蜕壳变性。从养殖中收集的数据及周边塘口比对可以看出,井水养殖河蟹生长良好,体质健壮,尤其在高温发病期间,利用井水养殖的河蟹发病率大大降低。

2.该养殖户采取了放养大规格的蟹苗,合理搭配混养品种(如青虾、鳜鱼、细鳞斜颌鲴等),种草、投螺、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等技术措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笔者建议,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也可适当调整河蟹的养殖比例,可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河蟹的经济效益,对促进河蟹生态养殖的健康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有养殖户打井深达25m时,取水时肉眼看是浑浊样,这样的水不宜于用作养殖水源。利用井水养殖前必须先检测水质,看溶氧等指标是否达标,是否符合养殖用水标准。

(通联:241100,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农林水大厦11楼,安徽省芜湖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手机:15155395906)

猜你喜欢
青虾井水螺蛳
螺蛳树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第八章 不速之客(续)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螺蛳粉
井水的奥秘
青虾有价无市,塘口价卖到看120元/斤!这个小品种为何没有得到重视?
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和河水真的没有关系吗?
爱美的小青虾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