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区柑桔产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2018-01-17 23:49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8期
关键词:蜜柑夷陵区柑桔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宜昌宽皮柑桔综合试验站(湖北宜昌,443100)

【导读】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柑桔产业的发展历程是我国许多柑桔产区发展的缩影。作者梳理了夷陵区柑桔产业发展的4个阶段,以及取得的六大成绩。这些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地发展柑桔产业的措施行之有效。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长江上中游,地处亚热带北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柑桔种植条件[1]。东部柑桔产区年均气温16.9℃,≥10℃年有效积温5100℃,1月极端低温-7~-9℃。年日照时数1669 h。年降雨量1100 mm左右。2003年被农业部纳入全国柑桔优势区域县(区),是全国柑桔区划“温州蜜柑适宜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夷陵区柑桔享誉全国,柑桔产业成为全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一、夷陵柑桔发展的四个阶段

“以点带面”抓发展。1949年,夷陵区(宜昌县)柑桔面积仅 31.67 hm2,产量 92.6 t。1953年,中南农科所的陈昭明和宜昌专署园艺站的王新德、龚政新及夷陵区王学炷组成柑桔工作组,在黄陵庙开始甜橙的试验、示范工作。1954年10月,夷陵第一个柑桔专业社——黄陵庙柑桔生产合作社建立。1956年,总结黄陵庙柑桔生产合作社的生产经验,以点带面,推动三斗坪、太平溪、莲沱等3个区栽培甜橙,到1958年,柑桔面积恢复到224 hm2,产量176.4 t。1959年,政府完善奖售政策,规定“交售50 kg鲜果,奖粮食0.25 kg,化肥0.25 kg或布票、针织品票各1市尺,出口优质甜橙,加奖布票1市尺”。1961年10月,区委制订了粮柑“双定”政策,即“新区发展柑桔每人平均达到60株的队,保证口粮不低于附近余粮队口粮标准”,村办柑桔场开始出现。1963年,柑桔生产范围扩大到长江南津关以下,在桥边梅子溪和谭家河一带开始种植。1969年柑桔面积增加到515.73 hm2,产量1124 t。

“山地开发”壮规模。20世纪70年代,全区实行粮柑“四定”政策,即定种植面积,定产量,定交售任务,定口粮标准。采取民办公助、统一规划、集体办场、以场带队、大兵团作战,掀起了“社社办场、队队建园”的大生产运动。1973年11月起,出现了建设“花果山”的热潮,仅太平溪、三斗坪、莲沱等三地当年建梯田600余hm2,定植苗木30多万株。1974年,全区已发展社队柑桔场124个。1977年1月,夷陵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冻害,171万株柑桔中80%的树受冻,其中4级冻害占17%,冻死28万多株,产量由1976年的2414.75 t降到382.15 t,当年减产84.2%。80年代,按照“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开始大规模 “山地开发”。1986年,政府制订了“三为主、一带动”的山地开发方针,全区上下形成了开发荒山,发展柑桔的热潮。1987年,采取“农户+龙头企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的模式,推动以柑桔为主的多种经营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1989年,落实中央关于农民土地再延长30年不变的要求,与农民续签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并颁发土地使用证,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发展柑桔的积极性。当年柑桔面积达到0.56万hm2,产量首次达到5万t,创历史新高。90年代,政府作出《关于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的决定》,提出了“推动规模开发,组建现代产业,建成多经大县”的奋斗目标。1991年和1993年成功举办了两届规模宏大的“宜昌柑桔节”。柑桔种植面积不断发展,产量快速增长。到1999年,柑桔面积达到1.12万hm2,产量 19.4万t。

“整村推进”调结构。2001年7月28日,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土城、桥边、艾家3个乡镇划出,当年减少柑桔面积近1140 hm2,减少产量2.58万t。夷陵区成立后,开始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对符合条件的村新发展柑桔每667 m2补助苗木款50~150元,累计补助1000万元,推进柑桔生产向“一村一品”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每年新增柑桔面积2000 hm2,柑桔成为全区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至2007年,柑桔面积达到2.06万hm2,产量30.1万t。全区已基本建成以小鸦路为核心的百里柑桔走廊,以三峡河谷为中心的特色优质橙类和杂柑基地,以鸦鹊岭镇为重点的桔瓣罐头加工出口基地。

“聚焦主业”促转型。2007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倾力打造“全国知名桔都茶乡”的目标,进一步聚焦柑桔特色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把夷陵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温州蜜柑生产基地、桔瓣罐头加工出口基地、深加工试验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柑桔产业做大做强。2009年,夷陵区出台了促进柑桔产业提档升级意见,按照“优势区域优先发展、优势板块优先扶持、优势基地优先配套”的原则,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以专业化生产为主,大力推进柑桔专业村、专业乡(镇)建设,着力打造生产核心区域。目前,全区有6个主产乡镇(街道、试验区)柑桔面积超过667 hm2,有6个乡镇产量突破1万t;形成了鸦鹊岭、龙泉、小溪塔3个柑桔专业镇(街道)和66个柑桔专业村[2]。2016年,柑桔总面积达到2.14万hm2,总产量68.97万t,柑桔面积和产量分别是1949年的675.7倍和7448.2倍。

二、取得六大成就

产业规模全省首位。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夷陵区充分发挥地理、区位、气候等优势,聚焦柑桔产业,柑桔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2017年,全区有10个乡镇(街道、试验区)114个村近6万农户以柑桔为主业,柑桔总面积达到2.13万hm2,总产量60.56万t,综合收入18.68亿元,户均收入3万元。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全国县(市、区)级第六位和第五位,稳居全省第一位。据2016年统计资料:夷陵区柑桔面积占全市13.07万hm2的16.4%,占全省24.2万hm2的8.8%;柑桔产量占全市323.15万t的21.3%,占全省457万t的15.1%。1997年荣获“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称号,2001年获 “中国柑桔之乡”称号,2008年荣获湖北省水果生产大县(区)。

熟期结构逐步拉长。夷陵区柑桔种质资源丰富,是宜昌橙原产地。过去以甜橙生产为主,仅限于长江南津关以上沿江两岸。新中国成立以来,夷陵区采取群众与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本地选种[3]、在国内科研院所引进新品种等措施,加快了柑桔良种发展步伐。通过4次大规模品种改良,全区柑桔品种日益丰富,产品供应周期逐步延长。现有柑、桔、橙、柚四大类60多个品种,其中用于经济栽培的品种有夏橙、锦橙、脐橙、温州蜜柑、椪柑、杂柑、柚等。全区柑桔熟期结构已调整到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比例为1∶4∶4∶1。从每年8月下旬至次年5月,夷陵区均有柑桔上市。特早熟品种以大分4号、日南1号、大浦等温州蜜柑为主,早熟品种以龟井、国庆一号、兴津等温州蜜柑为主,中晚熟品种以尾张温州蜜柑、椪柑、脐橙为主,晚熟品种以夏橙、诺瓦桔、不知火杂柑等为主。

栽培技术全国推广。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经过老、中、青三代柑桔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夷陵柑桔生产技术体系逐步完善,柑桔育苗、优质丰产栽培、品改、无公害柑桔生产、标准果园生产、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老桔园改造、柑桔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等技术规程先后出台,在全区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其中“矮化密植、早果丰产”栽培,“鄂S-1”“鄂T-2”柑桔保鲜剂、保果剂保果,柑桔低接增果、柑桔高产栽培模式、温州蜜柑系统修剪法、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柑桔标准果园建设、温州蜜柑交替结果等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全国推广。标准果园启动仪式、提质增效栽培、配方施肥、密植郁闭果园改造、柑桔“两减”技术等一批国家级现场会先后在夷陵区召开。

产业链接全省领先。1978年前,柑桔果实由供销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1984年,柑桔销售全面放开,由生产者自主销售。随着柑桔产量逐年增长,进入新世纪后,夷陵区开始培育柑桔洗果、打蜡、分级、包装等产后处理企业。2001年,鸦鹊岭镇率先建立了第一条柑桔分级打蜡生产线。目前全区已建成柑桔打蜡厂76家,产后处理生产线80条,其中智能光电分级生产线2条,处理能力达到800 t/h,商品化处理占当年产量的90%;与之配套的柑桔包装企业发展到10家,建有柑桔气调库13个13360 m3,可贮藏0.8万t柑桔。全区已有荣盛、嘉源、宜昌3家桔瓣罐头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5万t,可消耗柑桔鲜果7.5万t。全区柑桔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发展到85个,其中专业合作社67个,专业协会15个,专业服务公司3个。其网络柑桔生产专业户2万户,0.92万hm2柑桔园,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观光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剩余劳动力就业。

产品畅销国际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开始重视营销体系建设,加强了品牌培育和市场开发。在品牌培育上,夷陵区先后注册了多个柑桔品牌,比较知名的有“晓曦红”“夷陵红”“小溪塔”“洋红”“金银岗”“天缘” 等。 其中“晓曦红”牌宜昌蜜桔获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和“湖北省三大名果”荣誉称号。在市场开发上,制定了“巩固华北、主攻东北、开发西北、抢占华东、拓展海外”的营销战略,夷陵柑桔销售遍布国内23个省(区、市)。开辟了满洲里、绥芬河、霍尔果斯、塔城、瑞丽等5个边贸口岸,柑桔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4]。

技术体系日益壮大。1952年起,夷陵区才有了第一个柑桔技术干部。到1978年,随着“夷陵区(宜昌县)柑桔研究所”和“夷陵区(宜昌县)特产局”的相继成立,夷陵柑桔技术力量逐步得到充实,从多方面加强了柑桔生产指导和管理。2007年12月,国家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宜昌宽皮柑桔综合试验站落户夷陵区。夷陵区还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区校合作关系,聘请邓秀新院士担任柑桔咨询专家委员,搭建了“一个产业+一位院士+一所院校+一个专家团队+一个龙头企业+一批示范户”的“六个一”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夷陵区、镇(街道、试验区)两级业务部门拥有从事柑桔产业的技术人员36人,包括农技推广研究员2名,高级农艺师12名。其中,应荣枢、袁昌忠、汤先锡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胡世全经湖北省政府批准享受政府专项津贴,有市管、区管专业拔尖人才5人。多人次获区级以上各种表彰、奖励,科技人员在各类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

致谢:本文得到了汤先锡、段诗运两位同志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蜜柑夷陵区柑桔
湖北:宜昌200 万吨温州蜜柑开始上市
日本:紫外线机用于防止蜜柑腐烂
全球:2020/2021年柑桔产量预计增长4%
不再靠农药 一只小螨化身柑桔守护神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柑橘销售超八成
美国:佛州柑桔种植者面临新威胁
湖北:宜昌特早熟温州蜜柑俏销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湖北恩施:生态蜜柑果满枝
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举办第二届教师素质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