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018-01-17 05:47李建美重庆轻工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系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罂粟壳胶体金毒素

□ 郑 韵 李建美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系

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概述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有效结合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和层析分析等技术为一体的免疫检测固相标记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发展。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形式,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和免疫金标记技术的相互结合,它是以条带状在膜上固定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使在层析条上的样品溶液依靠毛细作用产生泳动,使样品中的待测物和待测物在层析材料上的抗原或抗体等受体发生亲和性与特性较高的免疫反应,在层析的过程中材料的检测带通过截留或富集免疫复合物,通过直接使用或酶促显色反应可对着色标记物进行目测,在5~10 min内可直接获取试验结果[1]。所以在检测激素、核酸、蛋白质、药物、毒素及杀虫剂等时都对胶体金的成本和交叉反应较低,灵敏、快速等的特征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特点

2.1 具有较广的检测范围

该技术既可以对食品中的农药、兽药残留及微生物和真菌毒素进行检测,还可快速诊断动物的疫病,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操作过程相对简单

该技术操作比较简单,不涉及大型的设备仪器,只用简单地对检测样品进行处理,便可直接观察到检测结果,不用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也可操作。

2.3 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该技术大部分使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只对抗原决定簇有亲和性和特异性,灵敏度较高,当前市面上的检测胶体金的卡已经达到1.0 ng/mL的灵敏度。

2.4 便于现场携带

使用胶体金对蛋白进行标记在物理上是一种吸附过程,基本上不会对蛋白质的活性造成破坏,因此胶体金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另外,胶体金检测卡质量和体积都较小,在现场便于携带和检测。

2.5 可以安全的使用

相比于酶的标记、放射性同位素和荧光素等技术,环保胶体金技术所用的试剂有较低的毒性,不会伤害操作者和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其他检测技术无可比拟的安全性能。

3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3.1 在食品有害微生物中的检测

食品安全质量不过关,主要是由于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出现超标的情况,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包括布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检测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时,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生物鉴定分离法,但这种方法操作过程繁杂,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也相对较差,并且在提前预防和实时监测中也只发挥有限的作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的目的。

3.2 食品中生物毒素、农药兽药残留物的检测

许多食品中都含有农药、生物毒素等威胁人类健康的残留,食品中的兽药和农药等残留物通常属于半抗原体的一种小分子物质,在制备抗体中的人工抗原时需要偶联其和大分子蛋白。如作为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二次代谢的产物,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致癌物,具有非常强的毒性,其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会严重污染食品,在较大程度上威胁人体健康。相关专家在2005年在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时就是采用的竞争免疫层析技术,把抗AFB1单克隆抗体当作金标抗体,检测带和质控带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牛血清蛋白和羊抗鼠IgG,最终获得试纸条[2]。

3.3 食品中违禁药物的检测

部分食品经营者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不顾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达到成功吸引食用者购买的目的,在汤料、调料等食品中加入一些违禁药物(如罂粟壳等),极大地危害了食用者的身体健康。罂粟壳的成分主要包括罂粟碱、吗啡、可卡因等,在判断食品中是否有罂粟壳等时,可以通过对罂粟碱、吗啡等含量的检测确定。组成罂粟壳的成分大多属于一种小分子物质,所以可采取类似于农药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制备胶体金时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并对使用胶体金标记方法对牛肉和猪肉中进行检测时其中的磺胺二甲嘧啶检测上限控制为20 μg/kg,在对牛奶和猪肉样品进行检测时有效的运用该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试条检测范围内可获得和HPLC相一致的结果,在10 min内便可完成这一检测。

4 结语

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标记技术,简单、快速、无污染,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运用该技术可以快速的检测食品的卫生和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罂粟壳胶体金毒素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商贩出售罂粟壳欲当火锅调料获刑8年半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新型B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