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浦口区耕地地力现状及改良措施

2018-01-17 10:37秦永美刘天仪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2期
关键词:改良措施浦口区问题

秦永美 刘天仪

摘 要:通过连续多年对浦口区4120块耕地调查取样与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浦口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属中等水平,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属中下水平;一、二级地仅占40.28%,三、四级占59.72%,中低产田面积较大。针对以上问题,应通过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和轮作休耕等综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

关键词:耕地地力;问题;改良措施;浦口区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66-0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耕地地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优质农田被占用,并受到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对耕地质量的双重影响,导致耕地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给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粮食安全带来隐患。为全面摸清南京市浦口区耕地地力和质量现状,便于开展针对性改良,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产品质量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从2007年开始,笔者对全区耕地状况进行了调查取样,累计采集土样4535个。通过对土样的化验及统计分析,基本摸清浦口区目前的耕地地力状况,为科学改良耕地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浦口区耕地地力现状

1.1 土壤有机质 浦口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8~40.6g/kg,平均为21.2g/kg,比以前普查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3.7g/kg。从分级标准来看,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3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25g/kg的占29.7%,4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20g/kg的占44.5%(详见表1)。

1.2 土壤全氮 全区土壤全氮含量0.49~4.12g/kg,平均含量为1.32g/kg,比以前普查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增加0.18g/kg,属于中等水平(详见表2)。

1.3 土壤有效磷 由表3可知,全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94.6mg/kg,平均含量13.3mg/kg,比以前普查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增加5.7mg/kg,增加十分明显,这与多年来大力增施磷肥、推广施用复混肥有关,致使有效磷在土壤中积累增加。从分析结果来看,浦口区水稻土有效磷含量在3级、4级的范围比例较大,以4级最多,属中等偏下水平(详见表3)。

1.4 土壤速效钾 全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在20~297mg/kg,平均为92.7mg/kg,属中等偏下水平。从总的情况来看,浦口区水稻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总体不高,3级、4级所占比重较大(详见表4)。

1.5 中微量元素 水稻土中微量元素中,有效锌的含量为0.12~6.81mg/kg,平均含量1.02mg/kg。根据不同区域土壤分析,浦口区沿江地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均在0.86mg/kg左右,沿滁地区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为0.91mg/kg;有效铁含量为9.4~497.1mg/kg,平均含量163.1mg/kg;有效锰含量在8.6~166.6mg/kg,平均含量为59.62mg/kg;有效铜含量为0.48~12.84mg/kg,平均为4.81mg/kg;表明浦口区水稻土有效铜、有效锰含量较为丰富。

2 耕地综合分级评价

浦口区耕地类型多样,成土因素较多。目前全区耕地面积22988.6hm2,按照“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江苏省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浦口区耕地资源的特点,选择了5个大类(养分含量、理化性状、剖面组成、立地条件、灌排条件)、13个基本要素,根据模糊数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耕地生产性能综合指数(IFI),确定地力综合指数分级方案,最终实现对浦口区耕地土壤的等级划分。全区耕地地力划分为4个等级:1级地2041.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88%;2级地7218.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1.4%;3级地12979.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46%;4级地749.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6%。目前浦口区耕地地力总体偏低,仍以中低产田为主,3~4级地占59.72%,耕地地力水平整体不高。

3 提高浦口区耕地地力的措施

3.1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土壤培肥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可行的方法。秸秆还田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协调各种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的矛盾;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使土壤容量减轻,增加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提高土壤水肥的保蓄能力;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基础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化肥用量,尤其是补充土壤钾素,减少钾肥用量;减少焚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以小麦秸秆还田技术为例。选择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高效低耗秸秆还田机械。新型秸秆还田机械的特点是正旋埋草、带水旋耕,提高了机械效率和埋草效果。收割留茬不是越低越好,应在保证联合收割机收割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留高茬。一般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0~15cm,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30cm左右。还田的地块以每100kg秸秆增施纯氮1kg为宜,并根据基∶蘗∶穗肥比为4∶2∶4施用基肥(N)。宜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一般沙、壤土浸泡24h左右,粘土田块浸泡36~48h左右,即在还田作业前1~2d上水泡田。浸泡时间过短,耕作层泡不透,作业时土壤起浆度低,秸秆和泥浆不能充分混和,田面平整度降低;浸泡时间过长,沙土粘土反而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埋草和起浆。要严格控制水层,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1~3cm;水层过深,浮草增多,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影响秸秆掩埋效果和耕作平整度;水层过浅,土壤耕作层泡不透,秸秆泡不软,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

3.2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有机肥是一种以畜禽养殖场的猪、鸡、牛、羊等粪便为主要原料,添加微生物发酵菌,经堆沤、发酵、粉碎,达到企业產品质量标准的有机肥料。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机肥能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土壤解毒效果,净化生态环境。

3.3 深松深耕 深松深耕可以打破障碍层,拓展养分库容,对于旱作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深耕结合秸秆还田效果更好。

3.4 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集成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基、追肥比例,施用时间和方法),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减少养分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3.4.1 及时更新和完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要根据每年田间的各种试验数据以及土样的分析结果来不断更新完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邀请当地农业方面的专家将系统生成的配方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路线,科学制定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信息,做好相应的技术服务。

3.4.2 科学施肥 水稻要控制氮肥总量,目标产量9750kg/hm2以上每hm2施氮量270~300kg;已施商品有机肥的区域,要根据有机肥的施用量酌情调减化学氮肥用量。适当施用磷钾肥,稻麦轮作、稻油轮作地区每hm2施磷(P2O5)量53~75kg,每hm2施钾(K2O)68~90kg;土壤速效磷钾较高的地区,水稻施磷钾量要比习惯施肥调减15~30kg/hm2。适量施用微生物肥料,喷施叶面肥。小麦目标产量5250kg/hm2以上的,每hm2施氮量225~255kg;稻麦轮作、稻油轮作地区每hm2施磷(P2O5)量30~60kg、施钾(K2O)45~75kg;土壤速效磷钾较高的地区,小麦施磷钾量要比习惯施肥调减15~30kg/hm2。科学运筹肥料,不同作物肥料运筹方案详表5。

3.5 种植绿肥 可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绿肥鲜草含有机质12%~15%、含N0.3%~0.6%;豆科植物共生固N,可增加土壤N素与有机物质;绿肥根系发达,集中耕层、深层养分,茎叶覆盖地面,减少养分损失,富集土壤中的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低产土壤。

选择沟系配套的田块,杂交中稻茬在9月中下旬播种,晚稻茬在10月上旬播种,一般在水稻割前20d左右播种。播后在田间开“十”字沟和四周围沟,做到沟沟相通,切忌积水超过24h以上。在12月上中旬施用磷肥,施300kg/hm2左右,第2年3月上旬施N肥75~150kg/hm2。一般水田要在插秧前10d翻压绿肥,每hm2施用鲜草15000~22500kg较为适宜。翻压深度15~20cm,翻压后要及时灌水,并保水15~20d。

3.6 轮作休耕 在休耕区域倡导粮绿轮作、粮豆轮作、粮油轮作、粮饲轮作,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其中绿肥品种以肥饲兼用、肥菜结合的经济绿肥(如蚕豆、豌豆、苜蓿)为主,或以培肥地力为主的传统绿肥(如紫云英、苕子等)为主。对绿肥种子缺乏的地区,冬季可种植肥田为主的油菜(不收油菜籽),压青耕翻入田。

根据实际情况在休耕区域实施冬耕晒垡,重点解决耕作层浅、土壤紧实、作物根系下扎困难、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等问题,耕作深度不小于20cm。倡导在休耕区域增施适量畜禽粪便、沼渣、沼液以及商品有机肥等,要求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每hm2施用商品有机肥数量分别不少于3000kg和6000kg。

参考文献

[1]隋标,胡香玉,田广丽,等.我国测土配方施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95-99.

[2]王勇.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减少有机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31-34.

[3]陈晶中,谢学俭,孔国顺,等.南京市耕地地力评价与政策[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125-132.

[4]徐茂,周蓉蓉.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创新与实践[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1-6.

[5]刘天仪,秦永美.浅析土壤适宜性农林结构调整中的意义[J].安徽农学通报,2011,(10):57-58.

[6]范存敏.浅析当涂县耕地养分现状及改良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11(10):54-56.

[7]徐丽萍,袁瑜,戴相君,等.南京市六合区耕地资源环境质量状况与对策[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144-151.

[8]殷鹏飞,鲁成树,朱传民.低山丘陵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12(11):413-416.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改良措施浦口区问题
浦口区举办第二届迎新春“五洲同庆 云端送福”活动
南京浦口区锚定消险除患 强化两个根本
风雨润侨路 硕果压满枝——南京市浦口区侨务工作掠影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低产田障碍类型及改良措施
关于工程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