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8-01-17 07:28张卫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创新精神学习方法

张卫

[摘 要]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教师应在教材内容的设计、学习方法的创新、求异思维的训练、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心理活动的调节上进行诸多方面的创新设计与实施,并因此不断促成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关键词] 创新精神;教材内容;学习方法;求异思维;实践;心理调节

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所谓创新,即创造崭新的思想、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往往会令其产生更多标新立异的想法,中学数学教师应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保护并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与猜测,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想象、推理与验证中获得创新精神的养成,这也是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的职责所在. 本文结合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实际以及笔者的个人体会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

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1. 让学生在别具一格的情境中获得兴趣与灵感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学习活动中并使其在接触新知识时感觉轻松和愉悦. 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展现,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并从中获得学习的高效率.

比如,教师在讲授“余角、补角”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比较喜爱的打桌球活动,将台球桌面上的角设计成与新课内容紧密关联的情境引入课堂,学生在熟悉、喜爱的娱乐活动中往往会变得更加兴奋且积极. 再比如,三角形全等“边边边”这一判定条件的探索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个放风筝的活动,利用四角风筝的对称性设计情境,将学生引入问题的思考中,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的同时还锻炼了创造性思维.

2. 让学生在新颖的题型中焕发学习热情

新颖的例题或习题设计往往能令学生感觉到题目的巧妙并因此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师在习题或例题的讲授中应尽量设计出巧妙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倍感兴趣和乐趣.

比如,“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一课中有这样一道课本例题:若一等腰三角形的某个角为60°,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这是一道需要学生考虑60°角是顶角还是底角的典型题目,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将两种情况考虑周全而导致漏解. 教师应预设到学生解题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将此题进行分解设计:(1)若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2)若一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0°,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3)若一等腰三角形的某个角为60°,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闯关游戏来奖励敢于挑战的学生,降低学生思考难度的分层次教学与游戏激励相结合,让学生顿觉轻松之余还对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与理解.

学习方法上的创新

1. 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精神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与素质的一个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并组织各小组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探索中.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将学生分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是组合学生优质资源的一个体现. 学生在相互教育与相互促进中均能获得不同的领悟,后进生也会在优等生的观点、表达、学习方式中获得帮助和进步,组内学生优质资源的整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举措.

例如,教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多点问题”的设计上可以编写以下练习:矩形ABCD中,AB=5,AD=3,以A为原点、AB所在直线為x轴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点C的坐标如何?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展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象棋走法设计成情境并使学生在棋局变化中获得体验,切入课题的教学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知识以外的一个良好的教育.

2. 实践活动

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数学实验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方面的体验,还能在实践、学习、体验中获得意识的培养,反映学生科研素养的同时也令其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简单的工具并对其进行活动设计以促进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基础上往往会更加顺利地实现新知识的同化. 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师的匠心独具中还会对教师产生敬佩的心理并在学习中更显积极性.

比如,“三视图”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更觉困难.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些小正方体的制作,使学生动手,在拼一拼、看一看的实践活动中对三视图形成直观、立体的认知,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训练求异思维促创新

求异思维这一创新思维的核心对创造力的形成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着眼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开发并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向、多途径的思考,学生必然能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培养起来的创新精神也会影响学生一生.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小组进行各种解题方法的讨论,鼓励学生上台板书或讲解,鼓励学生欣赏同伴学习表现的同时进行评价,在学生当中创设“创新奖”,以此不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观点. 学生在教师的多种激励举措中往往能够产生“我能创新”的勇气以及“我要创新”的热情,潜伏在学生体内的潜能被充分挖掘的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激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比如,有些证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证并引导学生尝试变式或自拟题目变式,学生在一题多证以及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创新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实践中创新

学习数学知识是数学课堂最为重要的使命,但运用数学的机会却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而少之又少,因此运用数学的观点、态度、思维对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进行观察是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绝好机会. 所以教师应有计划地开设数学活动课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数学模型进行实际问题的表达与描述,使学生得到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促进其创新精神的发展. 教师可以将数学活动课设计成实践、探究、测量、游艺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并将日常生活中能够与数学知识紧密关联的实际问题导入活动课以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球赛场次的安排、广告图案的设计与绘制、数学小报的制作等都是能够与数学知识紧密关联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将这些蕴含数学知识应用的实际问题引进数学活动中并不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这样能使学生在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聪明才智,即使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在操作、思考、交流、观察、分析、归纳与创新中不断展示自己的才华并收获创作的喜悦.

在心理调节时创新

“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是广大教师都明白的,师生双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平等互动与交流往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 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并不断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好奇中不断产生疑问并大胆地表达. 要允许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欣赏学生提出的个性化观点,即使是错误的,也应首先肯定学生的勇气与独特的思维,及时引导学生对一些意外的观点或疑问进行讨论并最终令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还要努力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轻松、自信的学习品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鼓舞与欣赏并更加乐意尝试、质疑、挑战与分享.

教学是一个长期反复的研究、学习、反思与探索的过程,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对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与自信心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感悟. 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出教材中固有的创新因素,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可以保证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不尽的创新源泉;只要我们注意优化教学方法,就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创新机会,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创新体验和实践;只要我们注意加强课程内容的改革,真正做到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就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创造性地认识世界的无穷乐趣. 事实上,对于数学教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广大教师都应努力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并引领学生走向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创新精神学习方法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