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2018-01-18 03:07夏成刘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0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先天性呼吸衰竭

夏成 刘勤

婴幼儿全身器官和免疫系统发育末成熟[1], 吞咽反射较差, 咳嗽、排痰能力弱, 高原地区大气压低、含氧量低, 导致肺炎发生率较高, 并发症较多, 病程进展迅速, 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时易致死亡[2-5]。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高原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旨在总结高原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救治经验,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高原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 其中, 男47例, 女 33例;年龄40 d~6岁, 平均年龄4.25岁;汉族22例, 少数民族58例;早产 2例, 有围生期窒息史6例, 出生时低体重儿4例;喂养史:人工喂养45例, 母乳喂养25例, 混合喂养10例;来自农牧区12例;5例患儿未接种任何疫苗。80例患儿入院时心力衰竭18例, 电解质紊乱18例, 呼吸衰竭 6例, 多脏器损害 2例, 肾功能异常 2例, 急性脑水肿 1例, 败血症2例,合并肺水肿6例, 高原性心脏病4例, 营养不良4例, 先天性心脏病2例, 佝偻病2例, 脐炎 1例, 鹅口疮 1例, 脑积水1例, 同时合并有上述2种或2种以上并存疾病10例。

1.2 临床表现 80例患儿均为急性发病, 73例患儿均有咳嗽、气促、发热、烦躁、呼吸困难等症状, 7例患儿仅有精神萎靡、哭闹、气促、口唇发绀、拒奶、哭声弱等症状, 无典型发热、咳嗽症状, 其中肺部啰音63例, 管状呼吸音3例,呼吸音降低6例, 无呼吸音改变8例。

1.3 辅助检查 80例患儿全部检查胸片, 其中胸片检查肺部阳性率 100%, 心脏扩大16例, 经彩超证实高原性心脏病4例, 先天性心脏病 2例。

1.4 治疗方法 80例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抗感染治疗、给氧、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监护、加强营养支持、镇静、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6-10]。应用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用利巴韦林或阿昔洛韦, 常用抗生素为大环内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其中单用1种抗生素10例、联用2种抗生素65例、联用3种抗生素5例。对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应用多巴胺等药物;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 经口、鼻吸痰及面罩给氧治疗, 雾化吸入, 无效改用气管内插管;合并肾衰竭的患儿给予血液净化治疗 ;合并中毒性脑病的患儿, 早期应用山莨菪碱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2~3 d后逐渐减量;对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 在强心、利尿的同时, 强调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酚妥拉明等。

2 结果

80例患儿救治成功68例(85%), 死亡8例(10%), 放弃治疗 4 例 (5%)。

3 讨论

高原地区的婴幼儿由于呼吸代偿功能差、缺氧、肺部感染等因素, 容易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高原地区重症肺炎出现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更为常见, 在低氧、寒冷和干燥的条件下, 上呼吸道感染极易诱发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肺动脉压升高造成肺水肿。长期低氧出现生理性肺动脉压升高, 右心负荷加重易发生心力衰竭[11]。

先天性心脏病易造成反复肺炎发生, 尤其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部处于充血状态, 细菌易于繁殖, 呼吸道抵抗力降低, 同时血液分流致使患儿营养不良, 心功能不全不易控制, 且病情凶险, 病死率很高, 增加治疗难度[12-19]。

治疗体会 :药物治疗的适应证与相对禁忌证并存, 除积极控制感染外, 关键是充分供氧、通畅呼吸[20-22], 应尽快纠正低氧血症, 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早期应用气管内插管, 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80例患儿救治成功68例 (85%), 死亡8例(10%), 放弃治疗4例(5%)。

综上所述, 高原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严重, 易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保持呼吸通畅、充分供氧、积极控制感染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先天性呼吸衰竭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