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水产养殖“祛毒”

2018-01-18 03:36涂俊明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7期
关键词:投毒渔场蓄水池

涂俊明

这些年来,一只黑手时不时地伸向水产养殖领地,最令人发指的便是“投毒”渔场的案件,往往令养殖户们诚惶诚恐。

水产养殖,露天野外劳作,且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多的行业。养殖户一旦遭到毒手,恶魔黑手染指之处,便是损失惨重,有的甚至会令养殖户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从此一蹶不振。“投毒渔场”的案例不少,媒体时有报道。

2018 年5月25日的江苏《常州日报》就有这么一篇“惨新闻”,标题就是《一水产良种繁育场水体疑遭投毒——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幼苗差点全军覆没》。报道这样叙说——

“位于天宁区郑陆镇丰北村的技丰水产良种繁育场,是目前我市规模最大的淡水鱼繁育场。眼下,正是青、草、鲢、鳙、鳜等鱼的产卵期,繁育场内忙得热火朝天。哪知,5月23日中午,技术总工刘洪兴在巡查时发现,作为水源的蓄水池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一幕:成群的鱼儿像疯了一样在水面打转。凭着多年的经验,刘洪兴直觉水体被投毒了!他第一时间关掉了蓄水池通往孵化池的管道阀门,立即报警,但坏消息还是接踵而来”。

刘洪兴说,5月23日中午他发现时,估计刚下毒不久,小鲫鱼正成群在疯游,几十尾亲本鱼也在水面游来游去。“这种情况很反常,因为,当时天气不是很闷,我们也都开着增氧设备,这么大的水面不至于缺氧。”有数十年水产养殖经验的刘洪兴第一判断就是蓄水池被人投毒。因为蓄水池与一旁的10多个孵化环道通过管道相连,刘洪兴赶紧关阀门,再打电话喊人帮忙,将70多尾亲本鱼捞到另一个池塘内。“亲本鱼整体状况都不好,陆续死了7、8条,剩下的虽然还暂时活着,但这一季是不会产卵了。”老刘眉头紧锁。亲本鱼的价格一般在数千元一尾。

让他更叫苦不迭的是,离蓄水池最近的一个孵化环道内,是繁育场承担的省级水产项目‘斑鳜苗种繁育及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专用孵化场。23日那天,这个环道受可疑毒水影响最大,里面的50万尾斑鳜幼苗近乎全军覆没。这些幼苗早就被内蒙古一家水产研究单位订购了,损失近70万元……

屡有投毒害渔,这是个问题!常会伤及无辜,这要慎重对待!因此,本着“以防为主”的方针,为水产养殖“祛毒”,保鱼塘,保养殖,保安全,就是当下乃至往后水产养殖业界长治久安的一大关注点,也是成为水产养殖中一项不可须臾懈怠的要务所在。

筑牢“篱笆”,给池塘“戒毒”

乡村原野,原本就是一方旷远而复杂的天地。投以重金,或以身家所有血本投资水产养殖,本身就是“风险经营”的博弈。

养殖户在自家养殖场的周边,首先要知道进行外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估,设定必要的道口控制段,便于调控进出养殖场的通道,扎好渔场外道“篱笆”。

在通道的人蓄进出点,设立易于掌控的“关卡”,有利于知晓昼夜出入经过的人流物流状况,设置多点“篱笆门”。

需要在进池塘与池塘区,设置24小时监控网路,终端监视屏设置一分为二:大屏设在鱼塘值班室,小屏链接手机。大屏可在室内监视渔场鱼塘水上水下变化,手机则便于随时调阅实时画面,掌握水面、水中、圈内、圈旁的即刻环境。同时,由于实时监控能够设定“回看”“存阅”等程序,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某一时段、特定区域的实时变化状况,将“毒源”警戒于池塘的安全线之外。

筑牢了如此“篱笆”为养水产植戒备,就能够给池塘全天候“戒毒”,令渔农心无旁骛地养殖生产,保鱼群安全健康成长。

学些“法术”,为养殖“解毒”

渔农一旦发现自己的鱼塘被投毒,需要掌握这些实用的“法术”——

查“毒名”。探明确定投到鱼塘里的是什么性质、什么名称的毒品,为渔场“解毒”自救掌握第一时间资料,亦为警方破案提供必要的物质证据链。

换“水床”。池塘犹如一张庞大的“睡床”,下过毒品的“睡床”上污染严重,毒素弥漫,而且蔓延传播速度随着水流互动、鱼群游弋,毒性扩大,药力发作。

查明“毒源”,测定“毒名”,喷洒消毒剂和生石灰,将池塘鱼群“水床”换下来,大量兑水换水,让新鲜水质冲淡毒物污染水体。在出口处设置网具挡住鱼群,控制鱼群外逃。在兑水换清“水床”同时,监视鱼群运动。

这些随即能够起效的小“法术”,可以在投毒初期发挥池塘的自救“解毒”功能,挽救受害程度轻的鱼虾蟹,大幅降低养殖户的受损程度。

构建“防线”,让水产“拒毒”

对水产品投以毒品,“谋杀亲鱼”者,原因很多。在特定的“熟人社会”里,好心人多,帮助者多,好事情多。但是,期间不乏有着复杂的心态群体,且有极少数人的“报复发泄心理”,这些投毒犯罪行径虽然是社会打击的范畴,但一般都是很难在作案现场把住证据的。

“防重于治”依然是不二的选择——

其一,与周边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亲善和谐的养殖人文氛围。诸多友善互助之眼睛,同样是监督坏人劣迹的“防线”。

其二,与所在和相邻地方治安系统保持好的“链接”,联合巡逻队、护村员构成渔场外围的“防线”,降低人渣作祟得手的几率。

其三,与周边渔场联网联防,加固加长“防线”。诸如互动切换监控画面,或设定小窗口预留浏览,防毒保渔由各自为战构成联网、联体、联通、联动,互通信息,互防互助,互惠互利。

构建一套这样的“防线”,犹如一套“组合拳”,让水产养殖形成从体内到体外的“拒毒”抗御功能,令不法分子难以得手。

诚然,为水产养殖“祛毒”,保护渔业水产,保障渔民利益,同样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关乎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社会生产、社会安全的大事,渔农要主动融入社会,学习法律知识,以保护自我;学习科学防范技能,以提升水产养殖现代技术水平。多多争取获得社会与政府的各方面、全方位支持,共同织造起“疏而不漏”的“天网”,以策安全!

猜你喜欢
投毒渔场蓄水池
食物中毒案
浅谈蓄水池土方填筑施工
《关于加强远洋鱿钓渔船作业管理的通知》公布
埃及超大规模养鱼场
Pico便携式浇花器
Aqueducts
连续三年保持50%增长,入驻通威、新希望养殖基地,这家渔机企业将打造未来无人渔场
缺水稻田背后的“蓄水池”
因妒成恨“投毒” 女博士悲产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