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效果探究

2018-01-18 04:10姚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5期
关键词:桥本结节性甲状腺炎

姚莹

甲状腺结节在内分泌系统中较为常见, 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增高,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生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桥本氏甲状腺炎易癌变, 因此明确诊断并给予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十分必要,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 男12例, 女88例, 年龄36~75岁, 平均年龄(55.28±4.01)岁, 所有患者均经内科诊断、实验室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明确为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 患者入院时16例诉诸有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食道或气道压迫感等症状, 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50例。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 颈丛麻醉或全身麻醉, 术中保证喉返神经全程暴露, 保护甲状腺旁腺。参考组:一叶切除术21例 , 次全切除术19例, 峡部切除术6例, 术中发现4例甲状腺癌行病侧全切及健侧大部分切除术, 两组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均需要服用甲状腺素片, 具体剂量依照其甲状腺素水平进行详细调整。

1.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实验室检查观察患者血清TSH、Tg、TG-Ab、TPO-Ab指标水平变化以明确血清甲状腺素水平, 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 观察患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21例患者治疗后颈部疼痛、食道或气道压迫症状完全消失, 26例患者上述症状有所好转, 3例患者症状无改善, 症状改善率为94%;参考组手术治疗后15例颈部疼痛、食道或气道受压症状完全消失, 25例患者上述症状有所好转, 10例患者症状无改善,症状改善率为8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TSH、Tg、TG-Ab、TPO-Ab 分 别 为 (5.32±0.67)pg/ml、(81.28±9.33)ng/ml、(80.10±9.72)ng/ml、(450.19±23.48)ng/ml;参考组 TSH、Tg、TG-Ab、TPO-Ab 分别为 (5.35±0.68)pg/ml、(80.57±10.09)ng/ml、(6.38±1.29)ng/ml、(450.28±23.16)ng/ml,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TSH、Tg、TG-Ab、TPO-Ab分别 为 (2.38±0.83)pg/ml、(18.77±6.19)ng/ml、(6.38±1.29)ng/ml、(26.36±7.02)ng/ml;参考组TSH、Tg、TG-Ab、TPO-Ab分别为(3.32±0.92)pg/ml、(35.36±8.05)ng/ml、(17.77±5.32)ng/ml、(78.19±10.02)ng/ml, 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 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并发症发生率为12%;参考组术后1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并发症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术后1年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接受为期1年随访, 未出现失访、脱落患者, 观察组3例患者在6个月后出现复发, 复发率为6%;参考组5例患者在6个月内出现复发, 6例患者在6个月后出现复发, 复发率为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中10例患者行改良淋巴结清扫术, 4例患者行再次手术切除并接受放射性碘治疗。

3 讨论

目前临床关于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尚在研究中, 目前临床统一的观点是桥本氏甲状腺炎为甲状腺的慢性炎症, 可破坏甲状腺结构, 使得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衡, 刺激TSH分泌, 在TSH作用下患者会出现甲状腺肿大等症状,最终导致甲状腺肿瘤的发生[1-3]。本次研究中患者TSH水平均出现明显升高, 且高于正常水平(0.27~4.2)pg/ml。桥本氏甲状腺炎可引起局部免疫监视功能下降, 容易癌变。通过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可以发现, 高碘摄入者癌变的几率更大, 同时发生本病的几率也更高, 因此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系[4]。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可能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或仅有甲状腺肿块而无其他明显症状, 本次研究中, 仅有16例患者出现颈痛、食道或气道有压迫感等症状, 而其他患者无明显症状。在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中, 多以甲状腺抗体TG-Ab、TPO-Ab作为诊断的有效指标, 然而大部分患者上述指标并不会明显增高, 同时其他甲状腺疾病也可能引起甲状腺抗体TG-Ab、TPO-Ab的升高, 因此在诊断时常出现漏诊与误诊的发生。作者结合临床经验及参考文献认为本病诊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患者多以颈部发现肿块就诊, 需要与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加以区别, 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多以质地坚硬如橡胶、弥漫性肿大为表现;重视实验室检查结果, 如TSH、Tg、TG-Ab以及TPO-Ab等指标, 若出现异常则需要警惕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研究表明, B超等影像学检查在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当超声检查发现出现回声弥漫性减弱, 尤其是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钙化灶等表现时, 则需要明确是否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癌症的可能性[5-7];可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生, 要多部位、反复穿刺, 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以往临床治疗桥本氏结节性甲状腺炎多以内科治疗为主, 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多, 临床关于其手术方式也存在较大争议, 有学者认为全甲状腺切除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腺体受到炎性细胞的浸润, 多与周围组织粘连, 术中手术难度较大, 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8];接受手术治疗后, 部分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几率较高, 较为提倡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认为治疗应该遵循精准医疗方法, 尽可能的将病灶切除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正常腺体组织, 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而为避免病变对气管的压迫, 必须将峡部进行切除[9]。在确定手术方案时, 应该对患者双侧甲状腺进行详细的探查, 可切除甲状腺结节切片或组织送冰冻切片, 并依照切片结果选择手术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术后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 术后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 术后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 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参考组(P<0.05), 表明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效果显著, 复发率低, 但其术后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

综上所述, 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可以有效缓解颈部疼痛、气管压迫等症状, 但术后存在并发症的可能, 建议谨慎选择手术, 术中进行切片, 避免盲目切除。

[1] 瞿博, 周树云, 范源, 等.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超声回声改变与血清TSH水平的关系.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4):84-86.

[2] 王娜.超声在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与桥本氏甲状腺炎中的价值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6):28-29.

[3] 吕天来.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顽固性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8):33-34.

[4] 陈妙苑, 罗雪莹, 陈伟财, 等.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20):3-5.

[5] 谭海扬, 梁斌.手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6):85-86.

[6] 刘辉, 赵宇, 钟晨, 等.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医学信息, 2016, 29(4):81-83.

[7] 陈妙苑.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广州医科大学, 2016.

[8] 周鸿, 杨继武.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医药, 2016(1):00256.

[9] 袁益民, 孟达理.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观察.医学信息, 2015, 28(21):305.

猜你喜欢
桥本结节性甲状腺炎
维生素D受体基因Bg1I、Cdx-2位点多态性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相关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六个问答助你了解桥本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