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1-18 04:10曲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5期
关键词:介素突发性达拉

曲红梅

突发性脑出血为常见临床急症, 具有高发病率, 多发于中老年人, 在情绪激动或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下发生, 进展快, 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需及时救治[1-3], 本研究收集本院急诊内科2015~2016年收治的83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两个组, 对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内科2015~2016年收治的83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41例)和依达拉奉组(42例)。依达拉奉组男28例, 女14例;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59.13±6.62)岁;小脑出血16例, 基底节出血26例;出血量21~30 ml, 平均出血量(26.13±4.01)ml;意识模糊12例, 轻度昏迷18例, 中度昏迷10例, 重度昏迷2例。综合治疗组男28例, 女13例;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59.66±6.45)岁;小脑出血16例, 基底节出血25例;出血量22~30 ml, 平均出血量(26.67±4.91)ml;意识模糊11例,轻度昏迷19例, 中度昏迷9例, 重度昏迷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综合治疗组进行常规急诊内科治疗, 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紊乱, 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积极抗感染、改善神经营养、改善脑代谢、对症预防并发症等。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 30 mg依达拉奉+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 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脑血肿大小。疗效判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幅度>9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幅度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幅度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依达拉奉组基本痊愈20例, 显效15例, 有效5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4%;综合治疗组基本痊愈14例, 显效10例, 有效7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5.61%;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综合治疗组4例肺感染, 2例脑水肿, 3例癫痫发作, 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95%;依达拉奉组1例肺感染, 1例癫痫发作, 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6%;依达拉奉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综合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脑血肿大小比较 治疗前综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脑血肿大小分别为 (27.34±2.25)分、(98.31±14.25)pg/ml、(21.01±4.22)ml,依达拉奉组分别为 (27.25±2.21)分、(98.02±14.21)pg/ml、(21.07±4.21)ml,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脑血肿大小分别为(7.78±0.32)分、(41.13±3.32)pg/ml、(9.51±0.59)ml, 综合治疗组分别为(12.29±2.69)分、(54.66±10.69)pg/ml、(12.14±1.34)ml;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脑血肿大小均优于综合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突发性脑出血和患者长期高血压疾病、突然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密切相关, 可因颅内压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发,多和脑血管硬化、病变相关。因突发性脑出血发病急, 病情进展快, 需快速准确采取相关措施以控制病情, 以免救治延误出现呼吸循坏衰竭和死亡[4-6]。

发病1~3 h内是突发性脑出血最佳抢救时机, 急诊内科需完善诊疗服务, 根据突发性脑出血特点, 在最短时间内借助影像学检查进行病情判断,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给予内科综合治疗, 以促进血肿吸收, 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本研究患者出血均≤30 ml, 均给予内科治疗, 若血肿量>30 ml, 可通过手术治疗[7]。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 可有效对炎性介质释放进行抑制, 达到清除氧自由基以及降低脂质氧化反应的作用, 有利于减轻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氧化损伤, 减轻脑水肿, 降低和预防迟发性神经元凋亡发生[8-10]。依达拉奉亲脂性良好, 经静脉用药后可减轻血管痉挛和神经细胞损伤,显著缩小血肿体积, 配合用于急诊内科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确切。

本研究综合治疗组进行常规急诊内科治疗, 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紊乱, 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积极抗感染、改善神经营养、改善脑代谢、对症预防并发症等;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的应用。结果显示, 依达拉奉组基本痊愈20例, 显效15例,有效5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4%;综合治疗组基本痊愈14例, 显效10例, 有效7例, 无效10例,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4例肺感染, 2例脑水肿, 3例癫痫发作, 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95%;依达拉奉组1例肺感染, 1例癫痫发作, 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6%;依达拉奉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综合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综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脑血肿大小分别为(27.34±2.25)分、(98.31±14.25)pg/ml、(21.01±4.22)ml, 依达拉奉组分别为 (27.25±2.21)分、(98.02±14.21)pg/ml、(21.07±4.21)ml,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脑血肿大小分别为(7.78±0.32)分、(41.13±3.32)pg/ml、(9.51±0.59)ml, 综合治疗组分别为(12.29±2.69)分、(54.66±10.69 )pg/ml、(12.14±1.34)ml, 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脑血肿大小均优于综合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依达拉奉,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 减轻神经功能损害, 缩小血肿, 值得推广。

[1] 高传生, 陈信东, 王萍萍, 等.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19(1):36-38.

[2] 曹刚, 张力, 涂汉军, 等.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5):45-46.

[3] 安振东, 田辉利.七叶皂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3):231-233.

[4] 姚淅浦.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医药前沿, 2015, 5(31):128-129.

[5] 王素艳, 李艳琴, 李伟, 等.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IL-17、hs-CRP及MMP-3水平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4):1499-1501.

[6] 袁咏梅.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当代医学,2014(21):77-78.

[7] 白雪芬.急诊科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9):74-75.

[8] 苏东燕, 李国松, 杨大满.急诊内科治疗43例突发性脑出血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9):176-177.

[9] 陈莹.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4):68-69.

[10] 赵振宏.探析突发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中的急救治疗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5):51.

猜你喜欢
介素突发性达拉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白细胞介素-37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铜和镉对草鱼肾脏中3种白细胞介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