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繁殖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2018-01-18 10:11罗文泽裴杰包鹏甲吴晓云丁学智胡俊杰郭宪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况结果表明发情

罗文泽 裴杰 包鹏甲 吴晓云 丁学智 胡俊杰 郭宪*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 730050;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730070)

牦牛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是高寒牧区特有的牛种资源和主导畜种。中国是牦牛的主产国,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6省(自治区)。牦牛是中国高寒地区牧业的重要支柱,可提供肉、奶、毛、绒、皮、燃料能源等生活必需品和备鞍骑乘代步、驮运、耕地,是青藏高原的优势家畜,在高寒牧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地位[1]。它们在合理利用高寒草地的植物资源和维护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牦牛能在高山严寒的特殊环境下生存,对维持该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持至关重要。但由于多年来饲养管理的不科学、良种体系不健全、草场资源的过度利用及近亲繁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牦牛的生产水平下降,甚至表现出体格变小、体重下降、繁殖率低等现象。本文拟重点总结牦牛繁殖调控技术在牦牛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作一概述。

1 牦牛繁殖现状

牦牛繁殖是牦牛生产中的基本环节,繁殖率是牦牛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指标,是增加牦牛数量、提高牦牛质量的必要前提。自然繁育牛群中,母牦牛妊娠期平均255d(250~260d),繁殖率一般为60%~75%,繁殖成活率为45%~75%。母牦牛初情期一般在1.5~2.5岁,初配年龄是2.5~3.5岁[1]。牦牛繁殖力低,一般2年1产或3年2产,连产率低于55%。

中国牦牛繁殖状况调查表明牦牛繁殖率为32.74%~55.76%,平均繁殖率为47.66%[2]。谢荣清等(2006)等研究结果表明,金川县牦牛的平均繁殖率为48.39%,其中15肋牦牛比14肋牦牛繁殖率高8.48%,由此可见优势畜种在牦牛繁殖生产中的益处[3]。彭云飞(2008)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大通种牛场的牦牛初产年龄分布在3~6岁,其中3岁15%,4岁36%,5岁41%,6岁8%,由此可见牦牛的初产年龄也是制约牦牛生产力的一大重要因素[4]。

2 制约牦牛繁殖性能的因素

2.1 环境

阎萍等(2004)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是制约牦牛繁殖力的关键,这些因素不但会直接影响牦牛生产性能而且通过天然草场牧草的生长、营养和能量供应发生季节性变化,而间接影响牦牛的行为、生长、繁殖和生产性能[5]。其中,气温,营养、光照强度等季节性变化因素会直接影响牦牛的促性腺激素产生和分泌。牦牛的发情期一般处于牧草生长旺盛的季节,母牦牛的发情期随海拔升高而推迟,海拔2400~2500m地区的牦牛配种多数处于6月底到7月底;海拔3000~4000m地区牦牛配种多处于7月中旬到9月初。其中温度是重要的原因,这时期的平均温度为6.9~13℃,且雨量充足,相对湿度适宜,牧草处于旺盛状态,为一年中的最佳时期。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牦牛的生产有很大制约,适宜的环境有利于牦牛生产,提高牦牛繁殖力。

2.2 营养

传统放牧模式因其不科学性导致牦牛在夏季营养状况良好,而在冬季营养状况较差,陈孝德(2009)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的营养水平和受胎率呈正相关[6]。牦牛通常生活在海拔35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枯草期长达8个月之久,如对牦牛全年采取自然放牧不补饲,将导致牦牛处于 “夏肥秋壮,冬瘦春乏”的状态,严重影响牦牛的体况。在哺育过程中,由于母牛处于饥饿状态,泌乳量减少,导致犊牛长期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正常生长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将直接导致犊牛生长慢,成熟晚,产出低已成为牦牛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牦牛长期处于营养负平衡状态,所以带犊牦牛在夏季体况恢复慢,导致带犊母牛在发情季节不发情,造成母牛繁殖性能低下,进而影响牦牛的繁殖力。

2.3 饲养管理

任锦帅等(2010)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的 “靠天养牛”模式中,依靠天然草场、啃食天然牧草,极大影响草场的可持续发展[7]。并且在枯草期不补饲会影响牦牛体况,对牦牛生产繁殖都有很大影响,随着草场退化,牦牛群体生产力急剧下降。当牦牛体况不好时,母牦牛很少发情,进而导致牦牛繁殖性能低下[8]。

2.4 哺乳

在传统饲养模式中,犊牛断奶一般采用自然断奶,这极大减少了商品奶的产出,而且哺乳期母牛不发情会影响繁殖率,同时,过长的哺乳期不利于犊牛瘤胃的发育,容易引起犊牛胃肠道疾病,不利于犊牛生长[9]。如果采用早期断奶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哺乳期,让母牦牛提前发情,缩短母牦牛的繁殖周期,可以有效提高牦牛生产力。

3 牦牛繁殖调控技术

3.1 围产期补饲技术

郑灿财等(2014)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畜争食,犊牛因不能及时哺乳而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出现生长缓慢、发育迟缓、产出低等现象[10]。吴国涛(2015)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牦牛围产期补饲可以有效降低母牦牛由于生产所造成的体况下降,并且营养良好的母牦牛可以有效防止流产和死胎现象,为后续犊牛的生长发育、母牛再次受孕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加母牦牛的繁殖年限[11]。对妊娠母牦牛在每年的11月底,以体况评分为补饲依据,体况低于2.0以下的牦牛每天补饲1kg/头,体况介于2.0~2.5的牦牛每天补饲0.5kg/头,产后母牦牛体况评分维持在2.0以上,补饲时间为6个月。通过补饲可以有效的增加母牛营养状况,增加牦牛产出,为牧民增加收入。

3.2 早期断奶技术

邓银花(2018)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早期断奶可以训练犊牛采食粗饲料,刺激犊牛瘤胃发育,极大增强其抗病能力,降低患肠胃疾病的概率[12]。另通过早期断奶,增加商品奶的产出,节省劳动力,降低培育成本,提高劳动率,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增加牧民收入。通过早期断奶技术,不仅可以促进犊牛生长发育,亦可降低哺乳母牦牛的泌乳负担,有利于母牦牛体况的恢复,促进母牦牛提前发情,提前配种,从而加快母牦牛的繁殖周期,使母牦牛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并且通过早期断奶技术可降低母牦牛代谢疾病的发生,延长母牦牛的使用年限[9]。

3.3 同期发情技术

同期发情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空怀牛的数量、提高繁殖率,而且人工授精工作可以成批、集中、定时,为牦牛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由于草场牧草、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母牦牛发情期受到影响,并且在个体差异的影响下,牦牛发情率低下也是影响牦牛繁殖力低下的因素。通过同期发情技术可大幅增加牦牛的受胎率和繁殖率[13]。吴新(2017)研究结果表明,孕马血清促性腺素具有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的作用,其用量和动物品种有直接关系[14]。使用800单位和1000单位的剂量就牦牛发情和排卵数量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差异性不大,说明牦牛同期发情处理的孕马血清促性腺素适宜剂量为800~1000单位。不同季节对牦牛发情有影响,冬季进行同期发情比春季效果好。

3.4 超数排卵技术

牦牛胚胎移植技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与供体和受体的选择、同期发情、超数排卵、配种、胚胎的采集回收与胚胎冷冻保存及检胚和胚胎移植等一系列技术环节相关,而超数排卵技术是胚胎移植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技术之一[15]。张成福(2013)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母牦牛的最佳处理年龄为6~9岁;PG+FSH法较适合西藏牦牛超排处理,8.8~9.0mg剂量能获得一定的超数排卵效果;超排处理应对当地当年气候、草场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可获得较理想的结果[16]。

3.5 细胞核移植技术

牦牛种内体细胞核移植研究尚未发现报道,研究主要集中于异种体细胞核移植[17],主要以牦牛体细胞为供体和牛卵母细胞为受体进行研究,种间克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用于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并可用于核质互作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小组2006年对异种克隆牦牛的技术进行优化并建立了技术体系,研究发现,当受体卵母细胞成熟率较高时,囊胚形成率明显较高;当融合至激活时间增加至1.5h囊胚形成率明显增加;另外发现一些参数对囊胚形成率无影响,包括供体细胞的来源、提供供体细胞动物的年龄、血清撤除及供体细胞是否冷冻等。最后,他们将3个囊胚作为一组,共选取108头受体牛,最后两头牛成功妊娠,胚胎存活至120d[18]。该研究结果充分说明,牛与牦牛之间可以进行异种克隆,并有望产犊,此项研究对牦牛的繁殖调控具有重大意义。

在牦牛繁殖过程中,环境、营养、饲养管理方式、哺乳等因素对牦牛发情的效果及受胎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对牦牛进行繁殖调控时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从牦牛补饲、早期断奶及发情季节生殖激素调控同期发情等方面采取系统全面的综合调控策略,从而提高牦牛繁殖率,使牦牛繁殖性能显著提高。随着牦牛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繁殖方法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必须对牦牛繁殖理论和科学的繁殖方法进行不断深入探讨与创新,牦牛繁殖调控技术对提高牦牛繁殖性能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体况结果表明发情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怀孕母猪如何饲喂
奶牛分娩前体况对泌乳量、脂代谢及氧化状态的影响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根据体况改变日粮饲喂量对妊娠期母竹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