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018-01-18 10:34刘岩
中国果菜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

刘岩

(吉林省通化市园艺研究所,吉林通化134001)

随着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农产品市场愈发平衡的供求关系彻底改变了之前供应短缺的困境,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市场运行的规范化,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农业增长方式也逐渐变得科学、合理。然而,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息息相关,而农业经济管理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1]。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1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1.1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形势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并且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发展模式还是经济效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种植上,智慧农业已经得到重视并有很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知识的处理、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农业发展包括农村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而在国内,目前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知识型农业与科技型农业在我国萌芽不久,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学习、进步,才能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2]。尤其是作为实现农业发展战略关键步骤的农业经济管理还相对空白,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与发展中的应用处于基础阶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和发展。

1.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信息化管理正是保障我国农业成功转型的关键因子,也是我国新型的科技型农业、知识型农业代替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土地等农业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具备我国农业特色的科技创新型产业链的形成。随着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高度普及,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为我国广大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3]。然而从目前的相关统计数据得出,虽然我国农产品年产逐年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但是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农民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市场信息,致使我国农业经济创收增长较为缓慢。可见,只有改变农业现有的、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改革,才能更有效地增加农业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户缺乏对信息化的基本认识

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的过程。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农民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服务结构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步骤等了解不深入,农业经济管理建设工作不被重视。更有些农民片面地认为经济管理就是用计算机上网,发挥不了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接触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大部分农户文化素质不高,不具备较高的经济管理建设的实际能力,造成部分农民对网络信息抱有怀疑态度,这一方面限制了他们对网络信息基础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热情。其严重后果是削弱了部分农户掌握信息的能力,导致他们信息运用水平不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行困难。

2.2 缺乏健全的网络基础设施

充足的资金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然而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不少基层政府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没有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设立专项资金,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4]。除此之外,互联网是网络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但是在我国的一些乡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还比较低,较为偏远的地方甚至连网络的架设条件都不具备,这也是导致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够健全的重要因素。

2.3 缺乏专业人才

在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诸如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平台的架设等等,这些都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以及了解、熟悉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等。据相关调查显示,就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具备一定知识、技能水平的人才总量不足,无法满足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需求。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建设方面的人才待遇太差,使他们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信息化专业人才也不会选择农业为发展方向,造成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

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3.1 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

要提升人们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知水平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首先,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领导必须加强学习,深入理解和认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次,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思想进行积极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可度。此外,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认知程度,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尤其是我国的多数农民以及一些农业部门的相关领导仍然存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的问题,鉴于此,应着重提高他们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农业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向农民宣传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通过组织信息化普及专题教育,来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积极配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政府应充分发动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具备较大影响力的农业经济对象向农民传播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各种信息,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有效运行。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项目,仅仅依靠服务是难以持续的,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现。为此,相关部门应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设立专款专项,充分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利用农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对县级以上的网络中枢建设平台进行完善,搭建高效的互联网中心。首先,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完善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络配套。其次,开发与信息化建设功能相符的运行软件,要求能够实现对配套各级中枢平台的上下贯通,统一兼容。此外,还要建立起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管理安全的保护系统,保障信息化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加快信息化进程。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搭建高效、畅通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极为关键的基础设施保障,这一过程必须依托国家的公共通讯设施,才能保障通信范围与传输效率最大化,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3 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信息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人才与科技被称为最重要的生产力,同样,农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现也离不开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面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度缺乏专业型、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困境,除了要切实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外,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开设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且从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全面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与农业经济规律的人才,构建本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与农民群众进行深入交流,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更好更快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经济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